多扶镇工业基础坚实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该镇即是全省乃至全国乡镇企业的一个典范、一面旗帜。其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一条龙”发展的成功经验,1978年在《四川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被誉为四川省“加速发展社队企业中出现的新事物”,极大地带动了全县茧丝绸产业的迅猛发展。当时,多扶镇办企业多达20余家, 特别是西充多扶丝绸厂,全县50%的茧子调集多扶,与著名的国字号老企业南充丝二厂平分秋色。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仅茧丝绸企业的年产值即达2500多万元,税收250余万元,有职工近3000人。镇上有商店400多家,食店300余家,大型餐馆8家。由于上班实行“三班倒”,随时有职工上下班,加上探亲访友者,在月光灯影下谈情说爱者,镇上的夜啤酒摊、歌舞厅通宵人头攒动,激情飞扬,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热闹压倒县城。加之都是热情青年男女、帅哥靓妹,思想前卫,性格开朗,行为大方,遂使多扶这个“小香港”、“不夜城”的美名远播四方。到上世纪90年代,多扶人到外地出差,都还有人乐于打听西充的“小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