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的首位痔瘘专科医生周志道
文/陈炜
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上面人物和“邛崃痔漏专科毕业留影”题字依然清晰可辨。几经周折,在平乐古镇骑龙街的一家药铺,我寻访到了照片中当时学生周志第先生。
周先生年届八旬,但记忆很好,思维敏捷,能言善道。周先生行医之余,还喜欢诗词书法,好习武,其诗词在邛崃和周边县市也颇有影响,可谓是个资深的“文青”。命运的坎坷和岁月的沧桑并没有磨灭他身上的棱角与激情。周先生一见到我手中的老照片,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对素不相识的我打开了话匣子。他简要介绍了拍照的情况,并一一指认了照片中的人物,一段有关平乐关帝村周家大院的历史,从周家大院走出去的邛崃首位痔瘘专科医生周志道(字俊明)和他学生的故事便在他娓娓道来的龙门阵中鲜活起来。
这张照片拍摄于一九五六年五月,在新公园相馆拍摄,是邛崃卫生部门一九五四年六月开办的首届痔瘘专科培训班,经二年的学习,临将毕业前的留影。前排中坐拿叶子烟杆者即为邛崃西街第四联合诊所痔瘘专科医生周志道,他是这届培训班唯一的老师。学生分别是:前排左一刘旭高,宝林乡人;左三周志第,平乐镇人;后排左一赵贤栋,孔明乡人;左二许全余,平乐镇人;左三王以文,石头乡人;左四周联启,平乐镇人。学生中,周志第、周联启和老师周志道是同宗同族关系,周联启的辈份还要高一辈,他们都是从周家大院走出去的知识分子。这六个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即各自分赴新疆、灌县、雅安和留在邛崃本地工作,在当时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这批痔瘘专科毕业生在肛肠病方面治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一大批病人解除痛苦,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时光逝水,现照片中的人物大多已经故世,只有周志第、周联启、许全余三人健在。 周氏家族是平乐坝的望族,周氏祖上靠在乐山牛华镇制盐发家,现在牛华镇上仍有不少周氏后人。关帝村的周家大院过去人称桂花树周家老房子,堂号“爱莲堂”,追本溯源于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老房子原有大小四合院十二座,占地面积近三十亩,皆用石板通道相联;周家的花龙门、照壁、木构虚脚楼尤为精美,花龙门两边置放一对大石狮镇宅。花龙门倒毁之后,周志银收藏了花龙门两侧几块精美的砖雕作纪念,仅从现存的红砂条石堡坎残存的基础即可窥见昔日大院兴盛规模。从平乐的一代祖周希文算起,周志道为第十一代孙。
周志道生于1904年,从小在成都读书,高级中学毕业,通晓英文,在当时可谓是比较“牛”的人。为了掌握一门专业技术,立足谋生,造福乡邻,周志道家里卖掉部分田地,凑足一千块大洋的贽见礼,让周志道拜在成都我国著名的痔瘘泰斗、一代宗师黄济川门下为徒。黄济川(1862年—1960年),四川内江人,中国著名的中医肛肠病学专家,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创始人。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痔瘘治疗法》。 周志道学成归来后,由于他学历高,即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大碑乡乡长。他为人儒雅,心地仁慈,体恤民情,故派捐他经常不能足额收上来,无奈只有变卖自己的田产垫交。他自知不是当官的料,便递交了辞呈,一心专注行医治病。周志第忆起亦师亦兄的周志道,称赞他医术精湛,为人谦和,对学生循循善良诱,将毕生所学医术毫无保留传授给了他们。但周志道生性胆小,一九五八年四月听说自己学生周志第被内定为右派,周志道想到自己有过一段当民国政府乡长的历史,自感压力甚大,在五月的一天,他竟偷偷服药自尽了,终年五十四岁,将满腹学问和高明医技带进了一堆黄土,谈及此事,周志第仰天长叹,唏嘘不已。
邛崃首任痔瘘专科医生周志道与他六个学生的毕业留念,不想竟成了老师最后的遗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