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46|评论: 0

防范知识为什么越来越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范知识何其多

    顾土

    知识一多,自然会令人敬佩,无所不知的,肯定会被称作饱学之士,起码讨论问题时能迫使对方哑口无言。不过,有一种知识,姑且叫做防范知识,多了固然有利于识破对方,免受上当受骗之苦,但未必有益于人的气质。

    家里的空调已经很有年头了,需要加氟,门口广告有一电话,打过去一问,回答是:我们每天都在你们家的院子里转悠呢,上门服务!果然,没几分钟,敲门声传来,方便虽然方便,可价格实在高得离谱,我当即就给工商所打了电话,答复也很干脆:你为什么不提高警惕?工商所的意思是,以后无论找什么人来维修,必须检验相关执照、证件,还要了解基本的市场行情。听了这番话,我的第一个反应是:那你们干什么吃的?

    看见一段新闻,新闻的末尾还有权力机关的温馨提示,说的是复印身份证一定要用钢笔明确加注:只限某次使用、只能某事使用、只准某段时间使用。如果不如此注明的话,就可能被人拿去银行冒名办理信用卡。可这段新闻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银行办卡为什么不要求检视身份证原件、为什么不要求本人亲临?

    去商店买东西,是生活里的常事,但现在买肉早已不是挑肥拣瘦的时代了,而是需要掌握如何检测注水肉、怎样识别老母猪;买果蔬,该掌握的也不是看价钱、瞧产地、注意好坏,而成了是否安全、有无催熟;随手在货架上取个商品,第一要务就是防伪、仿冒、防假。即使来个电话、收个短信、看个微信,首先要查的也是,是否诈骗、是否别有用心、是否设了个陷阱。

    被人骗了,让人蒙了,传统的解释叫做:吃一堑长一智,所以要学习相关专业防范知识。幸亏我还不算太老,也爱学习,而且与时俱进,逛商场、转集市、接电话、上网,无不充满警觉,满腹防这防那的知识。去年在台湾小住,只要在旅游景观买东西,商贩一听我说话的口音,总会解释半天后补上一句:你放心吧,我不会骗你的!一看这情景,我就明白,保持高度警惕性、随时用防范知识对付别人,中国大陆的这一特色已经远播世界。

    可是,这样的知识越学越多、弦越绷越紧,人也就变了,变得与人为敌,变得有罪推定,变得怀疑一切。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而防范知识的积累,恐怕只会转成另一种气象,虽不至于变得鬼头鬼脑,但满腹狐疑、一脸斗争却是免不了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