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21|评论: 28

[民生杂谈]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0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
——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
    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习用品,资助了生活费,事后还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她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下,王某琳的学习不断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在关爱工程建设中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

          全县以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创新实施“一二三一一”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建档全覆盖,其中2.4万名学龄阶段儿童建档率达到100%。

          实现“一个目标”。自2011年底通江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就要求把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作为关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爱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乡镇、学校等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在关心爱护祖国下一代中付出了辛勤努力,努力实现了用档案永久记录下每一位留守学生(儿童)在关怀中茁壮成长、在关爱下成人成才的目标。

         落实“两大主体”。在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明确落实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求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各中、小学校为工作实施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各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深入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儿童)实情,做好留守学生(儿童)登记和建档工作。各部门分工负责,县财政拨付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建设专项经费,县档案局负责业务指导,各学校具体负责相关文件资料的齐全收集、立卷归档、规范整理等日常工作,真正做到了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开展“三项业务”。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档案重点包括建立“两库一卡”业务工作。一是建立留守学生(儿童)个人信息库,做到底数清楚,并及时进行补充、更新。二是建立“代理家长”结对关爱信息库,确保关爱实效,全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职员工、村(社区)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志愿者及社会爱心人士,自愿担任留守学生(儿童)的“代理家长”,将关爱情况一一记入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同时,留守学生(儿童)档案也强化了“代理家长”的责任意识。三是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成长记录卡,记录卡中填写留守学生(儿童)每年度身体、学习、心理、品德素质提高情况,人格品质形成情况,真实地记录下留守学生(儿童)的成长历程。

          贯彻“一个标准”。牵头单位定期组织县级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各乡(镇)、各学校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建档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严格贯彻《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验收标准,符合标准的进行验收,存在问题的责令限期整改,在验收标准上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县关爱办、县教育局、县档案局定期组织开展复查,将留守学生档案工作复查验收情况作为对乡镇关爱体系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

         创新“一个模式”。在建档工作中,全县探索建立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和利用模式,及时更新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内容,通过电话、信函或网上交流等方式,将档案向学生家长和“代理家长”公开,使留守学生(儿童)档案成为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窗口。民胜镇中心小学在教学楼一楼专门建立了50平方米的“留守学生之家”,在室内配备了档案柜、电脑、照相机、摄像机、亲情电话、电视机、体育器材和图书,并落实了专人管理。留守学生每一次与家人的“亲情视频”“亲情通话”“活动剪影”以及辅导老师的“家访日记”“成长评语”等都记录在档案中,成为留守学生终生难忘的成长记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1月26日 总第3021期 第三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1 07:45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  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习用品,资助了生活费,事后还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她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下,王某琳的学习不断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在关爱工程建设中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    全县以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创新实施“一二三一一”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建档全覆盖,其中2.4万名学龄阶段儿童建档率达到100%。    实现“一个目标”。自2011年底通江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就要求把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作为关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爱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乡镇、学校等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在关心爱护祖国下一代中付出了辛勤努力,努力实现了用档案永久记录下每一位留守学生(儿童)在关怀中茁壮成长、在关爱下成人成才的目标。   落实“两大主体”。在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明确落实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求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各中、小学校为工作实施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各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深入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儿童)实情,做好留守学生(儿童)登记和建档工作。各部门分工负责,县财政拨付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建设专项经费,县档案局负责业务指导,各学校具体负责相关文件资料的齐全收集、立卷归档、规范整理等日常工作,真正做到了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开展“三项业务”。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档案重点包括建立“两库一卡”业务工作。一是建立留守学生(儿童)个人信息库,做到底数清楚,并及时进行补充、更新。二是建立“代理家长”结对关爱信息库,确保关爱实效,全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职员工、村(社区)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志愿者及社会爱心人士,自愿担任留守学生(儿童)的“代理家长”,将关爱情况一一记入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同时,留守学生(儿童)档案也强化了“代理家长”的责任意识。三是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成长记录卡,记录卡中填写留守学生(儿童)每年度身体、学习、心理、品德素质提高情况,人格品质形成情况,真实地记录下留守学生(儿童)的成长历程。    贯彻“一个标准”。牵头单位定期组织县级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各乡(镇)、各学校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建档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严格贯彻《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验收标准,符合标准的进行验收,存在问题的责令限期整改,在验收标准上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县关爱办、县教育局、县档案局定期组织开展复查,将留守学生档案工作复查验收情况作为对乡镇关爱体系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   创新“一个模式”。在建档工作中,全县探索建立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和利用模式,及时更新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内容,通过电话、信函或网上交流等方式,将档案向学生家长和“代理家长”公开,使留守学生(儿童)档案成为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窗口。民胜镇中心小学在教学楼一楼专门建立了50平方米的“留守学生之家”,在室内配备了档案柜、电脑、照相机、摄像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1 08:27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  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习用品,资助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1 08:28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  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习用品,资助了生活费,事后还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她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下,王某琳的学习不断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在关爱工程建设中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    全县以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创新实施“一二三一一”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建档全覆盖,其中2.4万名学龄阶段儿童建档率达到100%。    实现“一个目标”。自2011年底通江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就要求把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作为关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爱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乡镇、学校等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在关心爱护祖国下一代中付出了辛勤努力,努力实现了用档案永久记录下每一位留守学生(儿童)在关怀中茁壮成长、在关爱下成人成才的目标。   落实“两大主体”。在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明确落实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求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各中、小学校为工作实施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各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深入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儿童)实情,做好留守学生(儿童)登记和建档工作。各部门分工负责,县财政拨付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建设专项经费,县档案局负责业务指导,各学校具体负责相关文件资料的齐全收集、立卷归档、规范整理等日常工作,真正做到了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开展“三项业务”。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档案重点包括建立“两库一卡”业务工作。一是建立留守学生(儿童)个人信息库,做到底数清楚,并及时进行补充、更新。二是建立“代理家长”结对关爱信息库,确保关爱实效,全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职员工、村(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1 08:28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习用品,资助了生活费,事后还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她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下,王某琳的学习不断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在关爱工程建设中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  全县以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创新实施“一二三一一”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建档全覆盖,其中2.4万名学龄阶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1 11:10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用品,资助了生活费,事后还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和生活情况,勉励她好好学***、快乐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下,王某琳的学***不断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在关爱工程建设中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  全县以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创新实施“一二三一一”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建档全覆盖,其中2.4万名学龄阶段儿童建档率达到100%。  实现“一个目标”。自2011年底通江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就要求把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作为关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爱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乡镇、学校等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在关心爱护祖国下一代中付出了辛勤努力,努力实现了用档案永久记录下每一位留守学生(儿童)在关怀中茁壮成长、在关爱下成人成才的目标。 落实“两大主体”。在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明确落实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求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各中、小学校为工作实施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各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深入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儿童)实情,做好留守学生(儿童)登记和建档工作。各部门分工负责,县财政拨付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建设专项经费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1 11:46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习用品,资助了生活费,事后还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她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下,王某琳的学习不断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在关爱工程建设中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  全县以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创新实施“一二三一一”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建档全覆盖,其中2.4万名学龄阶段儿童建档率达到100%。  实现“一个目标”。自2011年底通江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就要求把建立健全留守学生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1 11:56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1 18:43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2 09:20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2 13:35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2 13:48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2 17:29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2 22:14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2 23:50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用品,资助了生活费,事后还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和生活情况,勉励她好好学***、快乐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下,王某琳的学***不断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在关爱工程建设中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全县以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创新实施“一二三一一”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建档全覆盖,其中2.4万名学龄阶段儿童建档率达到100%。实现“一个目标”。自2011年底通江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就要求把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作为关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爱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乡镇、学校等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在关心爱护祖国下一代中付出了辛勤努力,努力实现了用档案永久记录下每一位留守学生(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3 01:36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3 09:02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习用品,资助了生活费,事后还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她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下,王某琳的学习不断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在关爱工程建设中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  全县以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县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创新实施“一二三一一”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基本实现了建档全覆盖,其中2.4万名学龄阶段儿童建档率达到100%。  实现“一个目标”。自2011年底通江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就要求把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作为关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爱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乡镇、学校等贯彻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在关心爱护祖国下一代中付出了辛勤努力,努力实现了用档案永久记录下每一位留守学生(儿童)在关怀中茁壮成长、在关爱下成人成才的目标。 落实“两大主体”。在建立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明确落实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求由县委办、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各乡(镇)党委、政府为责任主体,各中、小学校为工作实施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各学校与村(社区)联动,深入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儿童)实情,做好留守学生(儿童)登记和建档工作。各部门分工负责,县财政拨付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建设专项经费,县档案局负责业务指导,各学校具体负责相关文件资料的齐全收集、立卷归档、规范整理等日常工作,真正做到了组织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3 09:35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孤单——四川省通江县实现全县3.8万名留守儿童建档全覆盖纪实 四川省通江县澌波乡某村村民苟再发前不久专程到儿子就读的澌波乡中心小学,向学校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感谢学校为孩子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他虽然长期在外地务工,但借助档案,能随时了解儿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让他“把心放进了肚子里”,感到很踏实。王某琳小朋友是通江县某小学473名留守学生中的一员。她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因智障无法劳动,全家仅靠60多岁的奶奶捡破烂勉强维持生计。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学校根据她的特殊情况为她建立了一份留守学生档案。通江县委书记到该小学调研工作时,专门查看了学校的留守学生档案,从中得知王某琳的情况后,专程去她家中看望,给她送去了学习用品,资助了生活费,事后还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勉励她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下,王某琳的学习不断进步,性格也越来越开朗,脸上时常挂着笑容。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儿童)这一特殊群体。2013年,四川省档案局、省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联合出台《四川省留守学生(儿童)档案管理办法》,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以“留守学生之家”为阵地,建立健全留守学生(儿童)档案,在关爱工程建设中发挥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4 06:55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不再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4-17 15:56
用档案承载关爱 让“留守”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