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年,除了在时间的归属上略有不同,至于大吃大喝的习惯依旧没变,反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更加滥吃滥喝。这其中有特殊的“饥饿的记忆”,又有“民以食为天”的醍醐灌顶,国人的味觉和肠胃系统异常敏感和发达、口腔一刻也难以停止运动。
形形色色的“饥饿惯性”,仍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稍微注意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发现,但凡馆子、婚宴等场合,总是人声鼎沸,欢声笑语,碰杯猜拳,不绝于耳.以至于国人的那种热闹不能称为兴奋,而应该叫亢奋。很多外国人到中餐馆吃一次饭,都像经历了一场世界末日。
是的,这就是我们长久形成的“饥饿惯性”,就连面对一个动物,也依旧逃不脱。这不年刚过,动物园的老虎都成猫了,胖出新高度,肥出新气象,很多人都不免自嘲,老虎是假的,以此来反映我们的真实生活和不堪逻辑。其实,这依旧是“饥饿惯性”的杰作,面对一只老虎,所能想到的依旧是让它吃饱吃好,游客之间你喂一下,他喂一次,不成“肥猫”才怪。
这就像我们的父辈,明知道生活已经足够好,可依旧要在极其短暂的时段里,把所有的好吃的一拥而上,近乎每一位回家过年的人,胖几斤成了标配指标。很多人总说年味越来越淡,讲真,这只能说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绝大多数人对于年味的理解就是“吃喝”,更为朴素的层面上,“吃好的”更成为年味的一种渲染。
所有的在这一切,似乎都是饥饿时代所留下的印记,不管怎样补偿和慰藉,可是惯性已经形成,除了“给吃给喝”,并没有更多可能。我们很容易理解的模样儿,吃饭时的疯抢,坐车时的张狂,入学摇号抢,找工作时的拥挤,满世界都是“伸长脖子的的鸭子”在寻找猎物,除了争抢并无别的动作,可是这都缘于“吃不饱和喝不足所导致”的不安全感。即使很多东西早已过剩,甚至沉积太多,可是惯性所形成气质就是不由得散发。
就像,一些暴发户买来“茅台”或者“人头马”,喝一口吐一口。买来名牌衣服,不管气质是否相配,可是就要穿上闯世界,很多时候,内心的不自信真是个很戏剧的问题,缺什么就掩饰什么,到最后却成了一场不用导演的黑色幽默剧。
这样的时候,你在回看“气球般的老虎”,你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国人的笑话,历史与现实惊人的相似,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不只是问题官员,更多的是普天之下大众的意识。国人在世界上拥有最高的储蓄率,建立起奢华的“殉葬”制度,在宴请、祭祀时的铺张浪费等等怪现状,折射出来的,何尝不是内心深处对明天就会发生饥饿的恐惧和投机心理。而这种畸形的心理,投射到具体的人或者动物身上,就成了最具讽刺的笑话。
“饥饿惯性”是藏在传统文化内核里的永动机,是绝大多数国人的个体人格和人性支撑,别看老虎成“肥猫”,老虎成“气球”,这与过年回家胖三斤的绝大多数国人并没什么异同。然而,这样人们都觉得诧异,这就说明很多人还“囿在”饥饿惯性的漩涡里。能看到虎的不正常,却看不到自己的不正常,除了当局者迷,更多人就如“饥饿惯性”里的那只蒙布拉磨的驴。
鵬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