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310|评论: 2

广超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总释经文上篇节选(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31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尔时”,是指讲《金刚经》的那一天。“世尊”,是佛的通号之一。佛一共有十一个称号,即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金刚经》中则用了佛、如来、世尊。佛的功德智慧,究竟无上,不但为世间的人天所尊重,也是出世的三乘圣者所尊重的,所以称为世尊。
  “食时”,此翻译不很恰当,让我们来看玄奘法师的翻译:“尔时,世尊于日初分……”古代的印度人把一天的时间分为六分,白天三分,晚上三分。所谓日初分,是早上六点至十点之间。佛没有规定进食的时间,但是规定出家人所住之处——阿兰若,不能离人群太远,方便佛与其弟子去托钵化缘。一般上阿兰若与村落的距离要少于五公里,如此距离的托钵时间是去一小时,回来一小时,总共花两小时。如果比上述距离更远的地方是不适合比丘居住的。为什么呢?因为花太多的时间在托钵,相对的,修行办道的时间就减少了。如果佛早上六点出去托钵,最远距离来回花了两小时,那进食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如果阿兰若与村落的距离近,佛可能在早上七点就进食了,所以佛进食的时间不定。佛虽然没规定进食的时间,但是却规定过午不食、天亮前不食,食时就是天亮到中午之间。所以“食时”这个翻译会使我们误会,应该是“要出去托钵的时候”。“著衣持钵”,印度的夏天很炎热,佛的僧团中的比丘平时只是穿一条裙,上身是赤膊的;当比丘要外出,或参加法会时,才穿好衣服。此即是乞食的时候到了,所以佛著衣持钵进城去。佛制:比丘有三衣,一条是围裙——安陀会,又叫下衣,不论睡觉做事,就算是大小便时,也不离身。一条叫做郁多罗僧,也叫上衣,即入众的常礼服,在大众中所穿。一条叫做僧伽黎,也叫大衣,因用两层布做成,能御寒,所以又叫做复衣,在乞食、说法等时所穿的,大衣是比丘的被盖,也是大礼服。佛规定比丘离住处时,这三条衣都要带在身边,不可离开比丘太远。此三衣在中国流传有三种:一是唐朝的道宣律师所制定的律宗的三衣,流传最广;二是达摩禅师从印度传来的三衣,仅在禅宗道场流传,宋朝时还传到日本;三是唐朝时期密宗祖师由印度传来的三衣,只在密宗道场流传。此处的“著衣”是托钵时把三条衣都穿,这种情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在泰国、缅甸还有一些持戒严格的比丘依然三衣随身去托钵,即他们下半身穿安陀会,身穿郁多罗僧,把僧伽黎搭在肩上。“持钵”,钵是出家人吃饭用的器皿,庙堂中的大磬就是依钵的形状而铸造的。“入舍卫大城乞食”,乞食是佛规定的。就是说,佛规定比丘僧团每天要去乞食化缘,不可以收藏食物。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佛一生唯从白衣居士乞食,不向比丘比丘尼得食,所以,与比丘们一起去乞食。佛规定比丘在托钵化缘的时候,要平等行化,不得越次而乞。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比丘专选美食来乞,有些专乞有钱人,有些专选好朋友来乞。为了克服食欲及免世俗的讥毁,佛制次第乞;不只要次第乞,而且若乞食超过七家,就是犯戒。乞七家而得不到食物当天就没得吃,就是所谓“托空钵”。在中国佛教的一些讲经师常说“罗汉托空钵。”罗汉怎么会托空钵?如果多托几家,一定会有食物的嘛!有些讲经师嘲笑罗汉不修福报,没人供养,却认为一生在化缘盖庙的主持有福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6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2-21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吧,确实是不错的贴子。

发表于 2017-3-2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解包程序的起伏,显示出作者知识全面,逻辑严谨。我以为本文动人之处在于老唐与妻子的那种平凡而真挚的爱,让人读来羡慕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