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成器,躬身为民!
当邻水而居的玉成桥人用裹挾著舌尖味道的美食無情的诱惑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時, 一碗又一碗滚烫的羊肉汤終結了所有人关于美食天堂的念想!
一锅羊肉汤,品读不远的传奇!
一袋九里埂花生,咀嚼来自蜀汉的风云!
一抔吊脚楼土李子,根植蜀东沃土的凝重!
一杯醉得让人忘乎所以的高梁酒,如大自然挥洒的神来之笔,酣畅淋漓!
百年玉成,以山水之浑然气势,一蹴而就,书写了舌尖上的动人神话!
山水有形,日月无声!
九里埂帝王之气逼人,秀才沟英才俊贤辈出,团碑以天下无解的姿态吟读春去秋来,打鼓山至今雷鸣滚滚敲击行进中的春天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辞赋家联合会驻站作家、简阳籍著名辞赋家冷林熙先生是坛罐人,他一直对隔着帽子坡远的玉成情有独钟,老先生在饱蘸笔墨的赋文里盛赞玉成桥是〞神仙也不愿意离开的地方〝!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玉成桥就是镶嵌在天府雄州上一颗晶莹的明珠,当“玉汝于成”和“掷玉成桥”为其瑰丽光环浓墨重彩的时候,“神仙也不愿离开的地方"成了玉成桥最恰如其分的注解!
绛溪河无须大江东去、绛溪河也无须波涛滚滚,幽幽而来,幽幽而去,即使如小家碧玉般诉曲衷肠也可怡然、怡人、怡情、怡心!
上自关门石下至乌木沱,左起板桥又至糖坊坝,不长的绛溪河流域,沿岸风光旖旎,山势逶迤奇险,翻开历史的长卷,一曲悠长的《玉成本是简州管》破空而来,沿岸稻香卷浪,渔舟、小船、船头放歌的女子似优雅的山水画图串联起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打破了龙河沿水库深邃的宁静,涟漪起一圈一圈岁华。
一曲笙歌,何人知晓, 眉州婆娘的烟馆遮不住炊烟袅袅的暮色四合?
半卷诗书,何人知晓,两头没有栅子关的水巷子关不住满园红杏?
玉成,这是一片红色、黄色、褐色交织的土壤,千百年来简雍来过、刘禅来过、李淳风来过、许奕来过、王归璞来过、德山宣鉴来过、三军九旅十八团来过……他们或吟哦岁华,或浅唱山川,或路过绛溪,或伫足乌木坨,或结舍苦读,或凿穴而居,或信马由缰,或指点江山,青春不堪百度,前人先贤的足迹留给了玉成桥太多的传说和畅想。
弹丸之地,名人云集,当方超的背影远去,苏家坝又盛开起五月花的芬芳,一代又一代的玉成人辛勤的书写着波澜不惊的篇章。
琢玉成器,"琢"是辛劳!
躬身为民,"躬"是态度!
很难想象,巴掌大的地方却是简阳羊肉汤的发祥地和成名地,这里有两千年的皇家贡品花生——九里埂花生;这里有东大路上的绝品美食——金家店酥肉汤;这里有巴蜀人参果——吊脚楼土李子,这里还有为抗元将士滋养生息的作出贡献的龙河堰红尾川。
民以食为天,玉成桥的美食数都数不过来,桥上看风景,桥下听流水,那些润泽肺腑的味道不知勾走了多少好吃嘴的魂魄,那一抔花生,那一碗汤,不知让多少食客侧目。难怪云游至此的张三丰在民间留下了“鸡鱼蛋面当不到火烧黄鳝”的感叹,难怪有那么多的诗客骚人观望绛溪晚景,慨叹天上掉下了一个“玉成桥”。
相传明末清初,落魄的明朝皇室流落至玉成,由于连日阴雨天,又饥又饿的皇亲国戚们只得在落魂桥侧的巨石借宿一宿,乡人怜其窘迫,以大铁锅熬制羊肉汤,或许是太过于饥饿,满满三锅羊肉汤吃得一干二净,临行时,貌似小王子的孩童因吃得太多竟然被活活胀死。乡人闻讯,四散奔逃,才躲过杀身之祸。后来,人们把小王子就近葬于附近的土坡,名曰“王儿坟”,玉成的“绞缠”(四川土话,意为伙食)胀死小王爷也由此传了开去。如今,知道传说的人已经不多了,当年做饭熏黑的石头却一直保留下来。
一衣带水绿,绛溪万年长,四桥映月的玉成桥,以山美水美的物华之地造就了笑傲蜀中天下的美食,造就了诸如秀才沟一样的贤达之地,更造就了名扬蜀中的长寿之乡。据说,简州第一状元王归璞归隐山林后,曾在滚柴坡凿穴而居,宰羊食肉,捕鱼熬汤,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朝望丹景,暮饮绛溪,厌倦杀戮的一代状元最终活到了一百零二岁。
王归璞究竟是简州哪里人氏已无从考究,但他却是玉成有传说以来第一个年满一百岁的老人,斯人已去,至今,仍有一部分人把王归璞曾经居住过的滚柴坡叫做长寿坡。
“玉汤滚滚至,家人百岁长”,说玉成是长寿之乡绝非空穴来风,据2017年的不完全统计,仅80岁以上的老人就多达1200多人,假日,行走在玉成的田间地头,看到70岁的老人挑水耕种,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玉汝于成,掷玉成桥”,作为简阳市最大的一个乡,三万玉成桥儿女执著于绛溪河水的日夜奔流,他们沿着清澈温婉的绛溪河奔向波涛汹涌的沱江,沿着波涛汹涌的沱江奔向浩瀚的大海,以最为虔诚的姿态倾听大海的声音,深情拥抱蔚蓝色的海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勤劳仁义的玉成桥人,秉承琢玉成器的精神,汲绛水之清,仰王者之气,以奔跑的雄姿追逐地平线上最美丽的阳光。
大道至简,阳光致远!
昂首阔步的玉成桥人,借机场建设的强劲东风,书写自已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附巫昌友《玉成桥记》
“坐看山川八百里,谁人不识玉成桥”,玉成桥橫卧于绛水之上,是连接草池,三岔坝,巫庙沟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玉成锁钥,纵横雄州”的美称。
玉成桥又名王成桥,始建于明武宗正德八年(即公元1513年),相传时任知州朱佑平征调数千民夫采丹景山之石,伐垮龙山之木,历时三年终于筑成了一座可并排行进三乘马车的石混拱桥,桥两侧有二十四尊伏水兽镇水,离桥二十步,建有石牌坊一座,上书“君恩”二字,昭示皇恩浩荡。 桥建成后,乡人沿河遍植黄桷树,感其恩,将此桥命名为“王成桥”。历经明清战火,王成桥早已残破不堪,二十四兽和石碑坊荡然无存,只有当初的种植的黄桷树成了玉成桥著名的风景。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吊脚楼人(今玉成落魂桥一带)苏玉成,,出任四川督军刘存厚副官。刘念其是同乡,从军饷中拨出300大洋,在王成桥旧址重修石板桥一座,乡人感其恩德,将王成桥更名为玉成桥,并在桥头立碑,以彰其功勛。 “一桥凌云落日斜,夜半渔歌下草池。”玉成桥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1972年,简阳县人民政府兴修玉成桥水电站,折除了有近60年历史的玉成桥,筑一小坝,当地人称之为小桥。同年,在水坝50米的下游,筑一砖混结构的十二孔拱桥,命名为玉成桥。“二桥映月”成了玉成桥老街独特的风景。 “大桥小桥月中藏,绛溪河水锁二娇”,相传玉成桥在三国时,就成了太子刘禅读书,溜马的好去处。现在玉成乌棒桥,滚柴坡一带还保有诸如读书台,饮马池等三国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