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
(文/物道)
期待着,期待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年味的故事。
----------
过了腊八,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走在大街上,这两天年货的生意开始活跃起来了。两边的店铺里,从不乏各式各样的过年油炸小吃。
走进其中一家店,炉膛内火焰起舞迎宾客,油锅里浓浓年味满街飘。没忍住还是买了几根,就开始咯嘣咯嘣地吃起来。满嘴的酥松香脆,令我忍不住“扑哧”笑出声。这是我们孩提时念念难忘的味道,及至成人,依然有滋有味。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不为热闹,不为鞭炮,只为了过年时候能解解馋。在老家过年总是年味十足,在距春节的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张罗,邀邻居一起开油锅炸年食,走完这家再到其他家帮忙,从里到外都透着喜气。
关于这些过年的油炸小吃的故事特别多,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老外婆说的--在那个资源极其匮乏的年代,这些油炸小吃是防止来年要经历的饥荒,同时也是为了让外出打工的家人带在身上,以免饿肚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过年的油炸小吃也一样。渐渐便有了现在的炸麻花、炸麻叶、油角实心煎堆,以及炸圆子等等。
尽管习俗、风味各有不同,但它们的本质和寓意却从没变过:希望来年的生活像这滚烫的油锅一样“红红火火”、人丁兴旺、团圆吉祥。
直到今天,小时候的这些油炸小吃已经从小摊子发展到遍布城乡大街小巷,以麻花为最多。壮如胳膊的天津大麻花、重庆风味十足的陈麻花、外脆内软的大营麻花等等。然而我还是喜欢家里做的那一口酥松脆香。
炸麻花的“工序”很繁杂,很忙活,却也是迎接春节最热闹的一天。因此家里人会各自分工,有人搓面粉,有人捣内馅,有人负责下锅,有条不紊。
搓面的过程就像是在变着戏法。几张大案板连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巨大的临时“工作台”,两边能供好几个人同时坐着搓面。两道柔软筋道、已经揉成“二股筋”的麻花“雏形”在空中甩动,片刻,一根麻花就已经乖乖躺在盘子上。
大家一边动手,一边话家常,免不了会相互比较,谁的麻花出手最快,谁的麻花外形最好,无比畅快。做好的麻花,顺着锅沿将其溜进烧红的油锅。
捞麻花是也个技术活。双手各拿一根特制的长长的筷子,不断地把下到锅里的麻花要一起翻动、捋直,这样,出锅的麻花颜色才能一致。当锅里的麻花外表已带了些许成熟的油黄,里肉也变得酥松香甜。
因为炸麻花,单调乏味的生活变得丰盛起来。就算外面滴水成冰,但屋内依然飘香飘着诱人的香味。
做出来的麻花,会放在凉房至少要吃到元宵节。在过年期间,当家里来客人都会满满摆上一盘子让其享用,或者在走访亲戚的时候以伴手礼带给对方,寓意是为对方送去吉祥和祝福。
曾经听过一句话:在人的记忆里,以味觉最为深刻和顽固。就如童年时光中这一个挥之不去的麻花,已经牢牢扎根在岁月的深处,萦绕在舌苔上的记忆。
然而真正让人留念的,何止是这一口香酥掉渣,更多的也许是一家子围坐在一起,为全新一年准备的开心和兴奋。
★本期互动★
你家的“年味”是什么味道?来说说吧
http://mala.cn/t/14238276
----------
↑这是一条期盼过年的分割线。
★树洞★
>>上期精彩吐槽:
1、哈利波特所在的学校拥有那么多深奥的魔法和高级的药草,都没有一个人知道怎么治疗他的近视吗?!←辣编九思:编剧忘了……←_←
2、小时候,我哥哥总骗我的钱。有一次他问我想不想要小贝壳?我想要,就给了他五十块钱。结果晚上的时候,他真的给我带了一堆小贝壳!我视如珍宝好多年,直到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我见到了和我的小贝壳长得一模一样的开心果……←辣编九思:你是怎么做到比你哥哥还有钱的?←_←
如果你有满肚子的话想说,那就来《树洞》一吐为快吧!戳链接跟帖回复,开始吐槽:
http://m.mala.cn/idts9269
树洞,顾名思义,是大树由于虫蛀或者机械损伤等原因,成年累月形成的空洞。
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某种内心里无法分享的纠结。但是秘密与纠结,又让人有强烈的倾诉欲。把它藏在胸中犹如烈焰燃烧,让人片刻不得安宁。来树洞吧,向树洞倾诉你的苦恼,宣泄你的情感,告诉它你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里吐槽,绝对不会有人知道你是谁。
无论你是离乡的游子,还是故土的归人,无论你是细腻的文青,还是奔放的大汉,都能在这里发现一个光怪陆离、与众不同的世界。
----------
>>本报订阅方式: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编辑短信XLJT发到10658000可订阅本报,每周一、三、五中午12:00发刊。
>>如果你对我们的报纸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可跟帖:
http://m.mala.cn/pbqi8220 告诉我们,如被采纳,我们将送您100元话费。
责编:小楼 编辑:九思 陈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