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306|评论: 0

[群众呼声] 《醉美乡音》第三集:宜宾珙县苗族芦笙献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2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好情愫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间,可能仅仅是匆匆一瞥,那种美好纯粹的情愫就留存下来。
情愫源于爱情,但却并没有像爱情那样复杂多变。它显得更加青涩,更加纯粹。一支乐曲,一首山歌,一个眼神,亦或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让每一段情愫显得更加真挚。它代表我们每个人对于爱情的好奇与期待。对于情感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不同于在现代大都市生活的人们,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人们,更愿意用他们古老而又特别的乐曲或是山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美好情愫。
8月13日,CCTV IP 大众生活频道,晚8:15—9:00,《醉美乡音》第三期节目《情愫》,通过完整的故事,展现羌族口弦、苗族芦笙、高腔山歌三种特色民俗如何展现心中的美好情愫。
苗族芦笙
     芦笙,古称卢沙,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描写到“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周去非《岭外代答》:"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芦沙之制,状如古萧(按指排萧),编竹为之,纵一横八,以一吹八,伊其声。”可见芦笙在苗家历史中的悠久。


4 芦笙.jpg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而芦笙就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也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年轻的苗族小伙儿学习吹奏芦笙
5.jpg
苗族蜡染
6_副本.jpg
   在苗区的生活中,芦笙有着非常重要的身份,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合体,祭祀、求偶、婚嫁等多种重要场合,都是离不开芦笙的,吹芦笙、跳芦笙舞都是苗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位于宜宾市珙县的罗渡苗族乡,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苗族人民善于用这种独特的乐器——芦笙来传达男女之间美好的情愫。
7.png
   年轻的苗族小伙儿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他用制作自己的芦笙来为心仪的姑娘演奏最动听的曲目,获得姑娘的芳心。
高腔山歌
   “山之声,水之音,物之韵,人之灵”用这几个词形容高腔山歌可算是恰如其分。
     幽静的大山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热闹喧嚣,只有山中的虫鸣、鸟叫为大山带去一丝生气,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为了打破身边的寂寥,用山歌发出内心深处的呐喊。
8.png
可能就因为这样,有人说高腔山歌不是唱出来的,是喊出来的,但他们的呼喊声是源自内心的,是对古代文明的呼唤,更是对心中美好爱情的呼唤,这就是一种最淳朴的情愫。
9.jpg
安静祥和的福宝古镇
  “高腔山歌”起源于森林广袤的福宝古镇,古镇里的小街全部用青石板铺成,石阶起起落落,蜿蜒而上,伸向前方,充满山歌般的韵律感。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从小耳濡目染,也会顺着山路,一路走一路唱,听到歌声的人,应声而和,他们就这样你唱一句,我和一句,而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面对众人,一人唱众人接,这边山头喊,那边山头接,声音高亢悠长,他们用最淳朴的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0.jpg
    从古至今,悠远动听的山歌传达出无数的美好情愫,这座宁静美好的古镇也因此见证了无数的爱情。小街行人稀少,生活的节奏被放慢了下来,他们就这样自在地在街道上生活着。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受到其他地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古老的乐曲越来越少的人继承,越来越多的物质侵袭人们的生活,更多人用物质来表示心中的情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那些生活在山水之间的人们,依然沿用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乐曲和音乐,用这些传统而特别的方式,诉说着心中的情意,憧憬着美好爱情的到来。我们是不是也该返璞归真,重新正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管怎么说,这些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保护,这样才能流传更久,并绽放出新的生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