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家伊莎贝拉·伯德1898年拍摄的几张灌县的珍贵照片 伊莎贝拉·伯德(Isabella Bird,1831~1904,毕晓普夫人),英国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家和成功的作家,又是世界百大探险家之一。1879年起,伊莎贝拉先后到达中国的广州、东北、中西部,并著有《通向金色半岛的路》一书。1896年,为了寻访中国西部的神秘土地,年已64岁、多病缠身的伊莎贝拉·伯德从上海出发,乘外国的轮船经镇江、芜湖、九江至汉口,再由汉口经沙市到宜昌,乘帆船从宜昌起行,穿过壮丽的长江三峡,经奉节(夔府) 、云阳到达万县。她从万县走陆路经梁平(梁山县)、渠县、营山、南部到达阆中(保宁府),再经苍溪、剑阁、梓潼、绵阳、彭县、灌县到达成都。之后再由灌县经汶川(威州、理番厅)、理县(杂谷脑)、米亚罗到达马尔康的梭磨,再从梭磨返回成都。由成都乘“乌榜船”(四川人称为“乌棒”)沿岷江顺流而下,经眉山、乐山(嘉定府)、宜宾(叙府)、泸州到达重庆,在重庆买舟东下返回上海。她沿途记录了大量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并拍下了大量的照片。伊莎贝拉·伯德回国后的第二年即1899年,根据沿途的所见所闻,在伦敦出版了《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即《扬子江流域及以外地区》)一书(中文译本为《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内容长达560余页,并配有作者拍摄下的113幅珍贵照片,为晚清末季内陆腹地的四川保存了一部全真的文献资料。 伊莎贝拉·伯德在1896年来中国时,已经是位65岁的老人了,并且身患“血脂性心脏衰弱”、肺部感染、痛风和“周期性脊柱痿弱”等多种疾病,她竞远涉重洋,独闯长江的惊涛骇浪,深入川藏人迹罕至的地区,写出数十万字的考察游记,这在100年前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个壮举。 《The Yangtze Valley and Beyond》扬子江流域及以外地区(中文译本为《1898:一个英国女人眼中的中国》)是伊莎贝拉?伯德在中国的游记。她的游记第一次在英国出版时就被英国媒体誉为“对那些有关中国和中国问题方面的公众意见的形成,提供了一手资料”,成为当时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文献。伊莎贝拉·伯德女士这次长江流域及川藏地区的旅行,历时15个月,全程5千多英里,她经历了三峡的急流险滩,跋涉了四川东、西部的崇山峻岭,穿过了富庶的成都平原,翻越了海拔4、5千米的雪山,历尽艰险。她在旅行结束后回到英国,根据自己的日记和随笔写成此书,并将沿途拍摄的照片附于书内,计有113张,全书图文并茂,是研究中国晚清社会的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