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617|评论: 1

科学:抑郁症人群在扩大,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悲伤更黑暗、自我崩溃、一层冰:不论你如何形容它,陷入这种状态都是非常可怕的
091830ybigmwmgziiz1fz4.jpg
4月18日当周是“抑郁症宣传周”,人们希望在这一周里,会有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少数人经历的精神状况,很多人对此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甚至将其与忧愁或痛苦这些人们常有的感受弄混。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医学界对此概念有共同的认知,但是无法认定抑郁症到底是来源于神经化学的身体性“疾病”,还是一种可以通过对话或行为疗法治愈的消极思维习惯。
我并不关心这两种模式哪种更为准确。我自己也不确定。我这篇文章主要的任务是想要解释一种少有人理解的经验——尽管有无数的书籍和文章以此为主题。因为如果局外人不能真正建立重度抑郁症的概念,那么97.5%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就将无法真正产生共鸣,也无法应对或认真对待抑郁症。
从外表来看,抑郁症可能像是装出来的,伴随着坏脾气和不好的行为——而且谁会对这些不好的性格产生同情呢?其实抑郁症与忧愁有细微的差别,要比忧愁更加复杂和黑暗——更像是自我崩溃。在重度抑郁症的状况下,你甚至会活得有点像半人半鬼。为了解释这种状态到底有多痛苦,我只能说当我在31岁失去我母亲的创伤程度(悲伤到自杀的程度)都不及我在她死前一年时所忍受的,当时我自己正深受抑郁症的折磨(在她死时我已恢复)。

那么,这样一个带有误导性名字的精神状态与可辨认的悲伤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它能够产生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症状——健忘、混乱和定向障碍。即使面对最微不足道的决定也会感到苦恼。它不仅能影响思维,还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我走路的时候开始被绊倒,或者开始无法走直线。我变得更加笨手笨脚,并且容易遭遇意外。在抑郁的状态下,你的头脑变得没有立体感——就像一幅图,而不是一个活生生有呼吸的存在。你无法想象自己真正的人格,而只能从理论上有个模糊的印象。你生活在不断的恐惧之中,或者非常接近这一状态,虽然你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恐惧什么。作家威廉·斯泰伦将其称为“头脑风暴”,这比“忧愁”要更准确得多。
你的胸口有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就好像你挚爱的某个人去世了一样;但是可能除了你,没人有这种感觉。你会感到极度的孤独。一般对这种感觉的形容是就像通过一块玻璃观察这个世界;其实更准确地说是通过一块厚厚的半透明冰块。
因此,你的人格——也就是平时习以为常的你——发生了改变。但关键的是,尽管内心发生了可怕的变化,观察者却几乎察觉不到这种转变——可能除了某种孤僻或者暴躁和易怒。从表面来看,一切都还是熟悉的样子。但是在内部,却有一个黑暗的风暴。有时你可能难以抑制地想要站在街上大声呼喊,并且毫无缘由地想要这么做(作家安德鲁·所罗门将其形容为“就像想要呕吐却发现没长嘴巴”)。

其它负面情绪——自怨自艾、愧疚、冷漠、悲观和自恋——使得忧郁症成为难以相处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需要家人和朋友超常的理解和忍耐。而其中最可怕的是,这种疾病不会让人产生同情。患上抑郁症之后除了被误当成一个有点悲惨、无爱的人之外,你还得面对人们认为你有点疯癫这一事实——人们不相信你能成为负责的父母、伙伴甚至是雇员。因此在可预见的痛苦列表上,还可加上羞辱这一项。

这当中有个悖论。你希望这种疾病得到认可,但同时你又想否认自己得了这种病,因为它声名狼藉。当我状态不错的时候,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如此,我很爱开玩笑(我自己这么认为),能够对别人的经历感同身受,具有好奇心的同时又能适应环境,并且还很开朗和友好。许多非常优秀的娱乐圈人士和创意人员都深受抑郁症的困扰,虽然实际上唯一真正大量患抑郁症的艺术家群体是作家。
我认为,抑郁症也有好的方面。它帮助我得到了一项事业(如果没有经历抑郁症,我可能从来不会仔细审视我的生活,也成不了作家)。并且最重要的是,几乎在所有的案例中,抑郁症最终都会好起来,然后你会再次回到“正常”。不是所有人但你自己必须注意这一点。
但从整体来说抑郁症还是很恐怖,这是真实的,值得同情和帮助。但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不理解抑郁症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它难以想象——但同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并不想理解它。
我怀疑人们的内心深处还是鄙视抑郁症患者,因为他们知道抑郁症群体也是有其道理的:他们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充满悲伤和恐惧——另外也还有更加惨淡的世界观,同时生活也是充满欢乐、刺激、复杂性以及幸福的。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来说,大多数人认为一切都还基本上过得去。但是抑郁症患者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不仅体验、还从旁审视会非常恐怖。

无可否认的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只能微弱地与现实相连,但是不少研究显示轻到中度抑郁症患者比大多数“正常”的人能体验到更真实的生活,这种现象被称作“抑郁现实主义”。正如《疯狂的意义》的作者Neel Burton说的那样,这是“一种合理的怀疑,现代社会没有意义,而现代社会既荒谬又陌生”。在一个目标驱动、工作导向的文化当中,这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观点可能会牢牢控制抑郁症患者,有时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不过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看法。因此,大多数未患抑郁症的人可能永远不会真正理解抑郁症。不仅是因为他们缺乏想象(可以理解)、未能相信患病者的经历(无法原谅),而且还是因为到了紧要关头,他们并不想去理解。这就太……令人失望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6-12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