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京报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四川正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究竟怎样才能快速破解 “悬崖村”之困,成为大众关注的问题,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当务之急,应择机先把孩子们走的路修通。先让孩子们有路可走,安全出行。在提倡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之下,处于左右为难境地中的“悬崖村”是个典型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所谓的精准,不仅在于如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现脱贫目标,更在于如何清晰定位当地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设置更加合理的脱贫路径。悬崖村面临的最大问题,首先恐怕并非经济发展,亦非脱贫目标,而是如何保障村民与小孩的生命安全。在这里,安全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第二,村民转变观念是关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当地村民的不是悬崖峭壁,而是多年在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封建落后思想。“事物的内因取决事物的发展”,除了一味依赖政府的支持,关键还在于村民自身的努力。修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当地村民应积极接受现代文明,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寻找对外发展的道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后期规划要跟上。地质学专家表示,凉山深处仍隐藏着很多景观,如大峡谷、大裂缝、山顶平台等,有着广袤的原始森林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而阿土勒尔村的悬崖由石灰岩、玄武岩、变质岩等构成,建设工程难度太大,一定程度上也会破坏自然景观。凉山州的扶贫空间大、任务重,精准扶贫落地是未来的发展重点。除昭觉县外,比较贫困的几个县都有着高品质的资源,对旅游、康养度假产业有很大作用。所以建议,悬崖村当地应不局限于发展旅游产业,还要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包括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产品等的发展,让彝族群众参与到旅游当中。此外,集体验、探索、公益、观光于一体,结合生态环境,推动彝族村寨新农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