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好消息!成都人注意啦! 位于杉板桥路的杉板桥公园, 设计方案新鲜出炉啦! 将是成都首个以海绵型理念为主的城市公园。
海绵城市公园? 听起好洋气,到底什么来头?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大势所趋 杉板桥公园带头示范 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其中,在旧城改造方面,要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突破口,因地制宜逐步根治旧城内涝现状。杉板桥公园作为成都首个主要以海绵型理念为主的城市公园,将成为海绵城市公园的示范点。
两条“旱溪” 蓄水和景观兼得 杉板桥公园占地62661平方米。由于紧邻东郊记忆,定位于“既承载都市人温柔回忆的绿色空间,又能展现成都新生态模式的公共绿地”。方案中处处体现海绵城市的特色。在公园东西两侧开敞空间的边缘,贯穿了两条具有景观特色的海绵设施“旱溪”。它可以用来下渗、漫流,引导雨水流向。遇到突发暴雨天气时,它具有蓄水的功能,形成特色的水溪景观。 场内还设有一座长条形的湿地调节池,一头为前置塘,可为公园收集雨水;一头为出水池,设计了出水口。
透水混泥土 能维持生态平衡 专门设计了透水混泥土,将铺设到行车道和绿道上,不仅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环境污染的危害,维持生态平衡。在儿童游乐场和篮球场,还将以钢纤维柔性透水地面取代传统的塑胶地面,“它的透水效果更优异,永不积水。”计人员介绍,场地设计中运用了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草沟排水、自然坡地、水系蓄水等技术,对雨水利用采取“以下渗为主、回收为辅、先下渗再回收”的原则,在保障附近河道以及考虑雨水正常排放的同时,让公园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做到自给自足和可持续性水循环。 是不是感觉这个海绵城市公园很高大上?
这意味着: 运动更有益, 儿童游乐场和篮球场永不积水; 出门更安心,下雨天外出再也不会“看海”; 景色更怡人,水溪景观为生活增添色彩, 成都真的是一座适合居住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