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568|评论: 0

[群众呼声] 舆论为何能持续发酵雷洋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5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人大硕士雷洋不明不白死去这件事发生之后,官媒、网络、朋友圈态度罕见的一致,频频发声质疑,或用调侃式文字以及分析刷屏方式来表达舆情的愤怒,而且迄今仍在持续发酵着。很多人对此事件的关注焦点已经并不满足于雷洋是否嫖娼,而是深入探寻雷洋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关键性问题上,而这又恰恰是警方避重就轻的所在。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为何舆论控制方这次会罕见地放手让官媒、网络、朋友圈去对雷洋案畅所欲言,而不以惯用的“负面报道”为借口予以打压?这显然释放着相当不寻常的信号!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从雷洋案发生之后,多家重量级媒体所发表的文章,或可见微知著。
    一、5月8日,财新网率先发表《雷洋之死撞翻了人心中侥幸的天平》,该文哀叹雷洋的突然离世,并质疑他的死因。
    二、5月10日,光明网发表《“人大硕士死亡”官方回应含糊,需要逻辑完整的答案》一文,对警方针对家属提出的质疑和公众诉求的回应表示不满,称雷洋的死亡“需要证据链、逻辑链完整的答案”。
    三、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男子涉嫖被抓身亡:只有事实真相才是定海神针》称,“面对公众的质疑,对于执法录像、通讯记录、涉案细节、相关口供等是否公布、何时公布、如何公布,拷问的是警方应对舆论升温的能力和回应公众关切的诚意”,并且表示要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5月11日,澎湃新闻网发表《青年学者雷洋涉嫖被抓死亡前的最后两小时》和《媒体探访“雷洋案”足浴一条街,警方急拆16家足疗店招牌》这两篇文章,在还原雷洋死亡前最后两小时时过程的同时,披露了警方在事发后的回应。
    五、5月12日,新华社发表《权威发布不能落在舆情后面》一文,为雷洋案定下了一个十分客观的基调:“即便一个人私德不检,哪怕是犯罪嫌疑人,其基本的人身权利和生命安全也应受到保护,不能不明不白死去。如果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每个人都会有安全焦虑。”同时还批评警方“办案警方的回应和信息发布,显然没有达到明辨是非、一发定调的效果”。
    六、财新网也于当日发表了三篇相关文章配合:
        一是《雷洋事件:如何调查才能取信公众?》,明确了当前查明死亡原因是核心,雷洋是否嫖娼不是关键;本案应该由检察机关独立开展调查,公安机关和涉案民警应当回避;仅凭尸检报告或者法医鉴定意见一个证据最后可能查不清真正的死因和事实真相。
    二是《雷洋事件继续发酵 各方说法哪个才是真相?》,梳理了从5月7日夜雷洋离开家到事发后警方及家人的各方说法,其间不乏矛盾之处,例如财新网采访现场目击者称雷洋在被带走前已被戴上手铐,但警方称一开始并没有给其戴警戒具,是雷洋在途中尝试逃跑未遂后才被戴上手铐,等等。
    三是《雷洋事件昌平警方两份通报比较出的问题》,文章作者仅仅从警方自己发布的两份通报中就已发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更多不在于文法,而在于有意无意折射在警方的做法上。如,警方通过文字改动,将从接警出警变为主动出警;再如,关于雷洋出入足浴店的具体时间不详,因此有“设伏抓嫖”钓鱼执法的嫌疑。
    对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舆论能持续发酵雷洋案,极有可能是高层希望通过媒体、特别是通过官媒的高调介入雷洋案,以此案为契机开始着手治理警方执法不当这类问题,为最终实现依法治国打开局面。但愿如此,拭目以待。
001MDy9Tgy6YTraUYDnb9&690.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