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55|评论: 0

[焦点关注] 值得期待|做到了这些 内江人民的好日子还会远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4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
  2015年7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这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全川吹响冲锋号。
  同年8月,市委召开全市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传达省委书记王东明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精神,由此,我市脱贫攻坚之战全面打响。
  那么,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怎么打?目标如何实现?在本次市“两会”上,这些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一大话题。
  
精准扶贫努力实现真扶贫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们将建成指标协调的全面小康,绝对贫困彻底消除,贫困村全部‘摘帽’,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日益缩小”。
美丽新村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特别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现实是,目前,在我市仍有301个村顶着贫困村的“帽子”;11万农村人口收入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达3.3%。这些贫困村大多分布在边远落后区、旱片死角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发展后劲不足。除此之外,我市不在全省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但“插花式贫困”比重大、范围宽、程度深,这是必须直面的特殊市情。
  攻坚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但从哪里突破才是关键?
  “脱贫攻坚要见成效,精准发力才是关键。”市人大代表秦金保认为,在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之所以总是“涛声依旧”,与一些干部找不准“穷根”,却热衷于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的做法很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扶贫方式必须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呼唤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呼唤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
  “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村民的房屋破烂不堪,为此被定为了贫困户,殊不知其子女都在城里有好工作,家里经济收入还挺好。而有些村民的房屋虽然看着还过得去,但却因生病致了贫,却没能被评定为贫困户。”秦金保举例说,这从侧面说明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而精准扶贫的前提则是精准识别,建好脱贫攻坚的“档案库”,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精准发力,使扶贫工作最终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的。
  市政协委员刘爱民也认为,在精准扶贫方面,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都提出了具体内容、标准和工作要求。对内江来讲,关键是要精准划定责任,一层一层分系统、分部门、分领域,理清各自职责,真正做到责任精准,这是做好精准脱贫的关键因素。
  对于“精准扶贫”这个观点,不少代表委员也都表示认同:“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只喊口号而不行动,也不能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产业扶贫加大造血功能
  绝不让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
  我市脱贫攻坚的目标十分明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思路,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以更大的推进力度、更快的工作节奏、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深入推进。确保2020年全市1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让广大贫困群众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圆满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幸福新生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能否如期实现脱贫,农民是关键。”市人大代表刘祚斌认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要拓宽增收渠道,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强大产业支撑;同时,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响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带动能力;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有效克服短期脱贫现象,为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美好家园
  “隆昌县普润镇汪家村,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赢得了高度评价。”刘祚斌说,产业扶持脱贫,是脱贫之后保证持续致富不返贫、不倒退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发展产业特别是扶持特色产业方面,内江要高度重视,精心扶持。
  市人大代表张杰也认为,农民要脱贫,除了资金直接支持外,大力帮助其发展产业才是上策。只有扶持他们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和致富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其造血功能,帮助贫困户找到发展致富的自信心,和生活的自尊心。
  市政协委员刘爱民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增强精准扶贫。要在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上下功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农村脱贫、农民致富等根本性的问题。
  “要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从而走向富裕。”市政协委员严梅在提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扶贫攻坚工作的建议》中如是说。
  
多条腿走路确保稳定脱贫
  “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是必要的,但经济发展以后则要注意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代表委员们纷纷认为,内江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做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和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工作,让贫困村、贫困户感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我市就提出脱贫攻坚要着力打好“3+10”脱贫攻坚政策组合拳,其中,“3”是指《扶贫开发规划》《扶贫开发条例》以及《中共内江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
  而“10”则指与实施意见相配套的10个扶贫专项方案,其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新村建设扶贫、教育与就业扶贫、生态建设扶贫、医疗卫生计生扶贫、文化惠民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社会扶贫和财政金融扶贫等内容,涉及内江脱贫攻坚的方方面面,将全面推动贫困村退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加快全市全面小康步伐。
  对此,市人大代表海建也提出建议:“针对农村当前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有劳动力的农户集中无劳动力农户的土地,进行整体开发,然后采取土地保底分红这种方式,让无劳动力的贫困户获得稳定的收入。而这种村民带动村民脱贫的方式,与先富带后富的方式是相同的。”
  市人大代表雷五江认为,我市还有11万贫困人口需要帮助,他们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需求也就不尽相同,绝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
  “有劳动力的就进行产业扶贫,无劳动力的则需要政府兜底,进行医疗、低保等方面的救助。缺水的村可以大兴水利,道路不通的则要重点建设道路……”雷五江认为,精准脱贫,就是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贫困的“痛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
  大力推动脱贫攻坚,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各项改革成果带来的实惠。
  “有很多贫困户实际上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加强对农村养老方面的投入力度。”市政协委员李雪波建议,尤其是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养老保障。同时,要解决一些贫困户“等、要、靠”的思想,加强对贫困户自律的教育,提高其赡养父母的法律意识和担当意识。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还多次提到,在物质扶贫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扶贫。代表委员们建议,要在广大农村开展遵纪守法、团结友善、卫生美化、文明新风、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崇尚文明、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