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传输速度:懒化
那么再比较一下英语和汉语。从口语角度讲,汉语的核心优势在于语调。英语中一个发音,大致有三个要素:声母、韵母、长度。英语中的语调,是用整个词的调子或者整个句子的调子来表达单个言外之意,所以仅仅对口语起支撑作用。现今英语的发展潮流中,长度的要素逐渐消亡。长度要素,是通过发音的长短来改变发音的含义,理论上说长度的变化只能在一个基本单位音长和两个单位音长之间变化,长于两个单位音长,就失掉了经济性,从效率上讲,不如直接用两个音替代。事实上,英语中,长度变化,只有两种:短音和长音。而长音本身,从发音效率上讲是低效的。因此随着英语的广泛散布,长短音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很多英语母语国家的人讲英语都不管长短音的差异。比方说,sheep的那个i:的音已经见不到人专门拖长了,美国人发这个音基本都是短音i(有的人为了与ship区别,把那个sh发的有点像汉语拼音里的x)。再比如美国人日常对话里说I don't know的时候,Don't的那个t的发音常常是省略的。
此外,英语中包含有一些发音效率很低的音,比如th清音(就是three的th)。有一次在收音机里听见广告提到了一个电话号码,这个号码是833-3333。大家可以试一下严格按照th清音的时候,这个电话号码读出来有多费劲(Eight
Three Three, Thirty Three Thirty
Three)。th这个音我一般都发成s的音,几乎没有产生过误解。还有,比如L这个字母,理论上发音的时候舌尖要顶住上腭,实际上没发现有几个美国人是 这么发音的。整个英语发音规则,随着广泛的传播,而迅速的“懒化”。换句话说就是发音规则向快速、高效发音方向发展。但是英语在发音上仍然是落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