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99|评论: 0

用制度强化基层维稳工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1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笔者从资阳大众网看到一篇名为《第六届烧烤美食节.乐至多警种维稳》的文章。文章写道,“今天下午四时许,我县公安局特巡大队为了确保这次烧烤节安全顺利进行,特抽调100余名精干特巡队员提前来到烧烤节现场举行动员和分工执勤任务。”“另据了解:考虑到这次烧烤节的规模,乐至县政府出动了公安,消防,武警,城建,城管等多个部门。”一个太平常不过的美食节,政府就动用了如此多的警力和部门参与安保维稳工作,可见维稳工作在基层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笔者暂不评论是否应该出动如此多的人员参与此次的维稳工作,并就当前基层维稳工作中的一些现象出发,谈谈如何用制度强化基层维稳工作。
维稳是当前中国基层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即新旧社会问题的交汇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增长不可避免,给维稳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强调维稳,意味着社会秩序在某种程度上的不稳定,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国家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的失灵。这种失灵表现为利益表达渠道不正常,政府不具备解决利益问题的足够权威和实际能力,利益严重分化等等。社会矛盾和冲突无法在正常渠道获得解决,就只能在法外寻求其他解决之道,而每一次法外解决又将国家的基本制度进一步边缘化,使维稳工作的边际效应递减,维稳成本攀升,政府权威下降,越来越失去公信力。
从我国基层稳定的现状看,影响基层稳定的最主要问题在于群体性事件。基层政府直接面对群体性事件的破坏力,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不仅给基层政府带来极大的考验,也挑战着基层维稳机制的有效运行。
基层不稳的原因有许多,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中国正处在一个体制变革、社会转型、利益博弈的时代,非均衡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导致利益主体及其诉求的多元化,这也是公众利益表达行为出现数量扩大、规模增加、行为激烈、诱发点多、涉及面广、对抗性强等特点的根本原因。
一些地方在维稳工作中漠视法治,用行政代替司法,以个人权威代替法治权威,过度依赖经历,暴力压制群众,或者“花钱买平安”,无底线的容忍和退让。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不仅增加了处理社会矛盾的成本,还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维稳本是为了一方平安,许多基层政府官员却将其看做纯粹的政治任务,并且在过程中追求觉得的“稳定”。由此导致越是强调稳定,强化维稳,越是不能容忍民众的利益诉求,并将维权与维稳对立,将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意识形态化的政治问题。维稳本是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了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维稳却与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或者成为地方政府犯错的遮羞布,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达到维稳目的,并且牺牲法治,社会矛盾和冲突无法得到化解,就算获得暂时的稳定,这种稳定也最终会失去。
我国基层维稳现状不容乐观,各类矛盾和冲突引发的不稳定事件频发,基层维稳成本激增的同时地方政府却陷入了“越维越不稳”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维稳体制和制度存在缺陷,造成长期以来民众正常利益难以表达,以及基层地方政府维稳手段简单粗暴,常常激化矛盾冲突等。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基层维稳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本人认为,应根据新的社会背景,深层发掘基层维稳现状存在的根本原因,力求在维护社会动态平衡上,以合法合理的新的矛盾调处机制,并结合社会发展规律提出新的矛盾调处理念,探索以制度化代替现行的体制化,从而畅通民众利益表达渠道,维系社会动态平衡,实现长治久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