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自己是何感觉?
L和我分享了她经历的一件小事。某一天,她坐公交车回家,坐车会晕车的她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塞着耳机,听着音乐,低头闭目坐在位置上。车的中途上来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L面前。小孩站了一会和母亲抱怨站累了,母亲回应他:那有什么办法,也没有人给你让座啊!L听了内心纠结,想着要不要让座,但是自己晕车真的很难受,她决定还是让自己坐着不动。
没过一会,这位母亲让售票员帮忙找个位置。售票员跟L说,小姑娘你让个座吧。L回答:我晕车很难受,如果我不晕车肯定会让座的。于是售票员让其他乘客给带小孩的妇女让了座。后来,车上又上来一两个老人,售票员也许是担心他们会要求L让座,提前和老人说,那个小姑娘晕车。
L一直是一个过分在意别人看法和感受的人,这么多年来她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活在讨好别人的疲惫与痛苦之中,为了让自己轻松和快乐一点,她封闭起自己,尽量减少与别人的交往和接触,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她才能够做真实的自己。这次公交车事件是她第一次懂得和做到尊重自己,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不被别人的目光所左右,不因他人的评价而为难自己。
L告诉我,她下车之后,内心的情绪非常复杂,有尊重自己,疼惜自己的温暖和感动,也有自己过去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懂爱自己的心酸和苦涩。L的故事让我感触万千,再次学习了自爱的功课。
有好几位读者曾写信问我,怎样才叫爱自己?爱自己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尊重自己。我们的文化和接受的教育里从来就没有“尊重自己”这一点,更不要说“爱自己”了。何为尊重自己呢?自己尊重自己叫自尊,一个高自尊的人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是值得被人尊重的,对自己需求的主张、对自己个人幸福的追求是持肯定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有资格,值得拥有快乐和幸福。
要做到尊重自己就要求你先得有自己,有自我。中国人是普遍缺失自我概念的族群。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是”一个自己,而是为了“做”一个别人认可的“好人”。“是”一个人要求你去面对自己,以自己的本来和真实的面目在世人面前呈现,保持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做”一个人则是为了别人去“做”一个人别人认可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你自己是否认可,反正你做人先得考虑别人。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讲“面子”,讲“丢脸”,讲“没有脸面做人”之类的话。
父母给孩子的教育也是“乖”“听话”“别给我丢脸”“为我争气,争面子”之类的。我们从小被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却从来没有教育我们要爱自己。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前二三十年接受的教育其实是一个“去自我”的过程,他们从小被教导要听话懂事;无欲无求;助人为乐;吃亏是福;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不步海阔天空……然后他们习惯无视自己内心真实和正常的需求,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想法,丧失自尊和自我意识。
我们的个人意志受到两股压力的阻碍。首先我们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父母的、领导的,或者其他什么人的。其次,外界或者社会观众对我们自己的看法比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结果就是,我们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找一个怎样的恋人我们都要考虑别人的目光,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世俗意义上的“很有面子”这一潜规则,甚至家里的沙发买什么颜色和样式最先考虑的是客人来了会怎么看,怎么评价,而不是先考虑每天坐在沙发上的自己是什么感受。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是在为面子而活,很难有什么“个性解放”,一个人要遵循自己选择的道路发展也十分不容易。所以,大多数人无法忠于自己的内心,活得郁闷迷失,随波逐流。
在我看来,一个中国人前三十年都活在讨好别人,看重别人多于自己的低自尊的纠结与痛苦中,后三十年才开始慢慢学会尊重自己,取悦自己,爱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艰难又漫长的旅程,尤其是中国的女性,因为她们还要挣脱“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这一沉重的枷锁。
二、自爱不是自私
有很多人分不清自爱和自私的区别,认为爱自己是自私的表现。其实自爱和自私是完全不同的,自私向外求,希望从外界获取些什么而使得自己幸福,所以自私之人不停地向外索取;自爱则是向内求,把目光投向自己,主动斟满自己的杯子,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自爱之人尊重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因为他人的目光,挑剔自己,为难自己,委屈自己。
自爱之人取悦自己放在取悦他人之前,不为了取悦他人做会使得自己万方痛苦的事情。自爱之人不会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请求,而做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情,结果搞得自己痛苦不堪,怨气冲天。面对他人的要求,如果自己做不到也特别不愿意去做时,自爱之人学会适时适当地拒绝。
是自爱,还是自私?还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结果。自爱的人不容易引起他人的愤怒、敌意和反感,而是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自私的人则正相反。就像本文开头举的那两个例子。你点了酒,因为试喝时,自己感觉不好,要求更换,会得到餐厅老板或侍酒师的理解和尊重。你晕车难受,没法给带小孩的妇女让座,也同样会得到司机、售票员和其他乘客的理解和尊重。因为这是你应享有的权利,这是你的自尊自爱。
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某一个下午,我和朋友约在上海外滩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聚会。两人坐定之后,服务员让我们点单。这家店下午茶的套餐是128元一位。我因为刚在家吃过午饭,而且不喜欢他们下午茶中的甜食,所以只想喝一杯咖啡。于是,我问服务生,单点咖啡可不可以?服务员说,可以。然后我就点了一杯40元的咖啡。有趣的是,这位女服务员瞬间给我甩脸色,说一句,那这个餐巾不用了。
动作非常粗鲁又迅速地抽走她刚铺在我大腿上的餐巾。面对此种情形,我在心里笑笑,没当一回事,继续和朋友一起聊天、看书、看风景。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没钱吃他们的下午茶套餐,而是我不需要,我确信我自己只需要一杯咖啡,我也不会因为你甩我一个脸色我就改变自己的决定。我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这个服务员对我尊重起来,给我倒热水,递纸巾,服务态度来了一个180度转弯。
回家的路上,朋友还特意提起此事,称赞我内心强大。其实我也不是内心强大之人,我只是坚持我自己,尊重我自己,懂得享有和坚持自己合理的权利。不过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到的事。
在我们的团体活动中,有一位年轻女性成员一直很难去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知道如何爱自己,常常有很强烈的不配得感。她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曾借给男朋友三万多元,男生还了两万。两个人分手后,女生纠结要不要让对方还剩下的一万多元。在这段恋爱关系中,她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是付出比较多的一方,也受到了很大的情感伤害。
她就“要不要前男友还钱”一事询问自己母亲的看法,她母亲说:“你前面都做了好人,你现在去要钱显得你很小气。”可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钱本来就是属于她的呀。我不禁猜想,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滥好人”般的母亲,她的女儿才不懂得如何爱自己。
很多人因为分不清楚什么是属于自己的正当权利,又常常囿于所谓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勇于奉献和牺牲”的道德准则,再加上同样边界不清,分不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的社会观众施予的道德压力,所以,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缺乏界限,盲目退让,成为不懂拒绝,不懂维护自我利益的滥好人。经年累月之后,就变成一个内心痛苦纠结,充满忿忿不平情绪,委屈满腹的人。
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很难换来别人对他的尊重。一个大一的女生写信给我,诉说自己在寝室的人际关系中遭遇的困扰。她写道:“很多人和我玩得好,是因为我时常在讨好她们,我时常会请他们吃饭,时常给他们带吃的,时常用我的淘宝我的钱帮他们买东西,时常给他们充话费,时常帮他们的忙……他们叫我时总是找我要钱、请客、帮忙,我是不是很悲催呢?”她还说,“就这十天左右时间,我的钱已经被‘朋友们’花完了……
以前这种情况经常有,但是我从不主动问他们要钱,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我不好意思张口。都是主动给我,我才收。”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不相信自己这个人本身能够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同,认为只有通过给别人钱花,帮别人忙的方式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结果,别人真的如她所愿,不喜欢她,花她的钱也是理所当然。
女性的自尊不足,在婚恋上常常造成悲剧。低自尊的女性,当遭遇恋爱对象施加的语言和身体虐待时,她会选择忍受,甚至会不自知,即使对方是个人渣,对她很坏,她也很难结束关系,转身离开。她在别人不尊重她的时候能活得自在安然,而一旦遇到一个真心爱她,尊重她的恋爱对象时,她会感到不真实,不安,认为自己不值得,不配,在无意识中做出各种自毁幸福的事。
她们不觉得自己这样会讨人喜欢,不觉得别人爱她们是自然或正常的事情。于是逃避或者破坏关系,让自己从这种被爱的不安中离开,重新呆在熟悉的不被爱的痛苦泥沼里。
一个懂得尊重自己,坚持做自己的人容易换来别人同样的尊重,甚至因为这份尊重和坚持带来影响他人的力量。
我家附近有一个老太,头发半白,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中风的缘故,她的手脚很不利索,走路的姿态是以非常细碎的步子腾挪前进,手脚也非常不协调,走路的样子看起来滑稽甚至可笑。但是她坚持每天一个人在家门前的马路上默默地走着,每天两三次,一次一个多小时。刚开始我偶尔还会听到一些路人在她身后嘲笑她,议论她。
就这样,好几个月过去了,她还是一个人默默地走着,不过她的步子可以迈大一些了,走路的样子也比以前协调许多了,再也没有人在她身后嘲笑她。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她在路边的绿地上,带领着一群老人做运动手脚的健身操。夕阳西下,阳光洒在老太身上,她的身边站着围成一圈的多位老人,她喊着口令,做着动作,其他的老人看着她,跟随着她一起运动。那场景令人感动和唏嘘不已。
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尊重自己,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做想成为的自己,大多数人都像海面上拥挤不堪的船只随波逐流。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没有自己,谈何尊重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那些已然懂得尊重自己,正按照自己的心意好好生活的人不仅配得上他人的尊重,还配得上他人的喝彩与赞叹。(文/ me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