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这是走上了下坡路了吗?
前不久四川公布了2020年的旅游数据,全年接待游客4.3亿,旅游收入6500亿。
2019年四川接待游客是7.54亿,2020年比2019年少了3亿多。当然这里面有疫情影响的原因,所以就不纵向比较了。
做一下横向比较,2020年游客接待量,云南5.3亿,广西6.61亿,湖南6.7亿,差距一目了然。
而旅游收入方面,作为西南五省第一个旅游收入突破万亿的四川,2019年被贵州赶超,在2020年又破天荒的被云南和广西赶超,2020年云南旅游收入预估6780亿元,广西7267.53亿元,都超过了四川的6500亿。
如果2021年继续这种“跌跌不休”的局面的话,那么老牌旅游强省四川将很可能跌出全国旅游第一集团。
作为先天条件优越的旅游资源大省,守着金山银山为什么却陆续被云贵桂等周边省区赶超?四川旅游这是生了什么“病”?综合因素很复杂,我仅从我本人感受颇深的两个方面分析一下:
第一,管理落后,欠缺规范。以最近频频遭遇投诉的瓦屋山为例,本来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像瓦屋山这样拥有人气的网红景区本身应该更加爱惜自己的羽毛,加强管理,维护景区的名声和秩序。可惜却屡屡发生景区同游客的冲突事件,网络充斥着大量的对景区的投诉,暴露了管理上的巨大漏洞。
再比如离成都最近的雪山景区都江堰龙池,已经封闭了12年,虽然属于封闭状态,但因为离成都很近,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变成了一个人气很旺的野景区。
由于纯粹属于无门票、无管理 、无维护的几无景区,被游客吐槽垃圾遍地,同时也时不时发生游客迷路失踪事件。这就让人很无法理解,既然人气这么旺,为什么却一直不重新开放进行有序管理和运营呢?
第二,饱受诟病的景区内收费交通。不知从何时起,四川景区纷纷开通景区内的收费交通,一些景区的景区内交通费甚至已经高过门票。并且很多景区根本用不着景区内收费交通,但是为了创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搞,比如青城山景区,本身旅游车和私家车只需要开到山门外的停车场,就可以直接买票进入景区,现在是山门外2公里左右的地方修了一个旅游中心,所有车辆只能止步于此,到山门只能乘坐单边10元一个人的电瓶车。
不要小看这种小心机给旅游业带来的伤害,虽然只是十块钱的事情,但大大降低了旅游体验的好感度,让很多游客只是到此一游,不会回头。再如毕棚沟,门票不贵,但景区内交通费用高昂,分成了好几段收费,坐一截买一次票,再坐一截又买一次票,被嘲为“每走一步都是钱”,且交通运营方态度恶劣,经常发生同游客的冲突事件。 更加暴露管理漏洞的是,景区内交通往往不归属景区管理局管理,几乎都是外包运营,景区与交通运营者、当地政府各自为政,凸显管理混乱,乱象频生。 因为管理上的巨大漏洞,景区交通与游客间的冲突十分频繁,但是游客却投诉无门,像被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比如瓦屋山景区,进了景区,不仅要坐两次索道,还要坐交通车,交通车运营是外包,管理混乱,所以十分随意,明明规定是下午4点收车,却在不通知游客的情况下擅自3点收车,导致游客滞留,因为几不管,游客还投诉无门,同交通运营方发生激烈冲突,并被交通运营方的工作人员威胁。 这些对四川旅游伤害极大的问题都是长期积累的,也是赶超了四川旅游的周边省区正在下力解决的问题,如果再不重视这些问题,四川旅游跌出全国旅游第一集团那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