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国策“变形”,让好政策开花结果。 2016年,二孩政策全面开放,这一国策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也出现了“不和”的声音。有媒体报道,河南郑州中牟县一所中学推出“怀孕二胎指标”,有老师甚至排到2020年之后,而且指标到期不用将作废。这样的事件的确让人忍俊不禁,怀胎生子本来就是一种无定律的自然生理现象,“排队生育”“限时生育”,这岂不是又回到了“计划生育”的老套中? 二孩政策,客观来说是一项必要性国策,如今老龄化严重,社会家庭的养老压力都在不断增加,出台二孩政策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项力策。但是也要考虑到每个行业的特殊性,像学校这样的教育行业,是有一定的连续性,不可空缺性。一味地指责学校有过错,也是不全面看待问题的态度。 “排号生育”、“二胎指标”这样可笑、荒谬的规定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反而会激化老师与学校的矛盾。“放开二孩”是国家着眼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家庭社会幸福的重要政策调整,意义重大。合适的政策是否能够切实落实下去,就需要各方面协调处理,教育局领头合理调配各公立学校人员,私立学校以市场手段加强社会聘用,用人单位建立人员储备库……这些有切实意义的对策才是我们面对矛盾时应该有的正确态度。 任何一项改革都有一定的成本,如何将成本降到最低,又能切实落实完成改革任务,是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目前,全国已有吉林、海南、云南等20多个省份先后修订了计生条例,所有省份均对女性产假进行不同程度延长。对于酝酿生二孩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鼓励。但对于一些工作量大,人员较紧张的单位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们需要正视这个社会问题,要把难解决的问题抛到台面上来,各方共同商讨对策。 任何国家政策的改革都带有复杂性,需要系统全面的科学改革,具体落到二胎政策上,绝不是学校强制排队生育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夫妇需要与所在单位做出合理的沟通,学校可通过合理宽泛的休假制度,合理分配教学人员、社会聘用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矛盾不可避免,问题总是存在,但我们既不能因为畏惧困难就裹足不前,也不能只凭一腔热血,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坚持原则,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让国策“变形”,让好政策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