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是春节,很多人都要回家。又到了一年中与家人团聚和亲戚间串门的“好日子”。当年轻人们忙完春运后,拖着行李箱敲开家门,准备给他们的爸妈一个热情拥抱时,却发现家里的沙发上,坐满了亲戚。即使是一颗已经很累的心,也要无奈的去面对三姑六婆的轮番轰炸。“交朋友了没?谈对象了没?“去年赚了多少钱啊?什么时候买房?”“不认识我了啊,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长大了不会叫人了呀?”……这不禁让人感叹:中国式过年,你准备好了吗?
过年回家亲人发问之尴尬
过年你最怕什么?当然是亲朋好友肆无忌惮的发问了大抵上是“处对象了没?”,“一个月工资多少?”等,你肯定会被这些热情而又让人难以回答的问候包围。如今,过年亲戚刁难发问不仅让上班工作的年轻人头疼,就连小朋友也会被波及,期末考试多少分啊?排多少名啊?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是家长们终于能跟孩子团聚了,忧愁的是大龄剩男剩女们至今还没有着落、莘莘学子们学业也没有让家人满意的答卷,在外打拼的北漂们至今还没有首付到一套房子……
在长辈们的各种“碎碎念”中,成家立业是最关心的问题。但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每年回家都被亲朋好友询问终身大事,实在是难以招架。一般与亲友见面相互寒暄之后,就会切入主题。“结婚了吗?”如果结了,会让你交代另一半的资料,接着会问:“生孩子了没?”如果生了,会让你把小孩子带过来表演唱歌、舞蹈等;如果说没生,会劈头盖脸一通教育,劝你尽早生孩子。如果你一开始回答的是“没结婚”,亲戚们会问“有对象了没?”如果有,会滔滔不绝地劝你早点结婚;如果没有,则简直是“大逆不道”,亲戚会追问为什么没对象,并苦口婆心地劝你早点找对象。随后,各种忠告扑面而来。
为防止亲戚发问支招
春节亲友拷问的“压力山大”,甚至有人把春节亲戚聚会当成了“审判大会”,对在那些在外打拼的“漂一族”来说,亲朋好友的各种炮轰式的关心和“拷问”,勾起了许多人久埋心底的焦虑,被视为“比春运更难熬过的年关”。不少年轻人干脆当起“恐归族”,在异乡独守孤独,只愿寻求一份清静和放松。他们心理上当然想回家,但又面临着现实的压力,认为自己需要对家乡和父母有所交代。对于不少人来说,如果混得不好,过年往往有无颜回江东之感。
当然也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服输型的,有网友以“过年要抢先向亲戚们发问”为话题的微博,立刻引发强烈共鸣,近3万网友参与转发。比如抢先发问:“阿姨,看您皮肤不太好啊,叔叔带您出去爱的旅游了吗?”,“叔叔,您啥时候买新车啊?我同学的爸爸都是开着百来万的车来学校接送呢。”,“伯伯,您升官儿了吗?过完年是不是要高升了啊?”,“伯母,生意做得怎么样了?明年一定可以再多开几家连锁店吧?
有网友甚至抛出了更犀利的“反击”:1、女儿谈朋友了吗?啥时结婚?2、儿子在哪复读?3、给孩子备婚房没?4、血压血脂血糖正常吗?5、退二线了吗?6、老爷子老太太还健在吗?7、今年股票挣了吗?8 、换新车摇号摇上了吗……问题之犀利,令网友直叹“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看过这些问题的网友就不禁表示:“真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估计问到7和8,亲友就已经昏死过去了,不会再问你婚不婚、房不房、生不生了。”
亲人之间需要尊重隐私吗?
对长辈来说,关心下一代的方式就是问候生活和工作,他们经常是出于真正的关心,想要尽量给予帮助。但是有时候,关心适当与不适当之间的界限很难解释清楚。就算是亲戚和长辈的问题都是出于善意的唠叨和亲近,但是对于年轻一代,却是最难以启齿的问题。尤其是这种关心,和现在年轻人的想法不太相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婚恋、薪酬等情况属于个人隐私,不愿意被过多追问。
一个不容乎视的现实是,如今我们的社会展现出来的却还是“盖房娶媳妇生娃”的传统生活方式。少有人能从“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里解脱出来。如果年轻人不按照大家的传统规律去结婚生子,就会引发众多疑问和不解,以致于大部分人已经不敢去想象和尝试,那种与众不同的生活。而看欧美剧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圣诞聚会似乎很悠闲,很享受,开着一些玩笑,谈着去哪里游玩了。反观我们当下的生存环境是,在社会的高压下,人们疲于奔命,试想,能以买房结婚生娃为成功标志的人,有何能够谈一些更轻松更有深度话题的“优雅”和“兴致”?每个人都只能匆匆赶路。
对年轻人来说,一方面社会竟争越来越激烈,不少人因忙于事业,晚婚晚育已经逐渐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如今在城市里混,工作、买房、买车等都是巨大的开销,这是传统社会三间茅房娶个媳妇所不能比的。所以,长辈也应该理解年轻人的习惯,尽量不要打听属于对方隐私的内容,毕竟过年对于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来说,是难得的团聚和放松的机会,不该为这样的原因让大家相处得不愉快。春运已经开始,回家的没回家的,被拷问的,准备拷问的,都准备好接受这场中国特色的家庭式年检了吗?(文/风青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