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501|评论: 36

央视在播纪录片《蜀道》 很精彩!四川人都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1 14:53 | |阅读模式
这几天看央视的时候发现的好节目,CCTV财经频道每晚23点17分播出,非常精彩,四川人都注意下,很值得一看。
李白诗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何谓“蜀道”?蜀道何来?蜀道何往?蜀道何难?
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到一个形象、完整的《蜀道》。


---------------------------------------------------------
找到的一段介绍: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西部大开发10周年,由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电视台联合出品了大型电视系列片《蜀道》,《蜀道》共分《千年路》《新思维》《展宏图》3集。不仅以宏大的表现方式再现了数千年来“古蜀道”的延伸和发展,讴歌了蜀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更以四川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谋求跨越发展为背景,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揭示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通江达海的“新蜀道”的历史必然性、战略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蜀道》采用了大量电脑动画镜头。这个题材的空间跨度又特别需要动画表现的参与。历史再现场景中,再现与动画的结合可以呈现蜀道在正常视野内无法一目了然的雄奇壮美,可以呈现历史氛围的完整性。现代四川的空间处境和未来蓝图,因为电脑动画特效手段的介入,可以自由地上天入地,观众时而看到中国西部的全景示意,时而从天际的高度看到四川与全世界的关系格局,对于这样一部宏观战略主题的作品而言,如果没有电脑动画展现的自由视野空间,就很难构成实际感染力。此外,《蜀道》还率先使用了静止平面影像激活法,也就是通过电脑动画将历史照片上的影像内容鲜活地分解出立体的场景关系,让历史情景通过新技术活动起来,更为逼真的扑面而来。

   《蜀道》的制作元素中,采用了大量历史内容再现方式,古栈道的修建、暗度陈仓的历史场景、纤夫行船、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张骞在西域、张骞在汉庭、三星堆祭祀再现、英国召开的学术会议现场、考古学家观察木乃伊等等大量场景再现,“古蜀道”的各种形态鲜活呈现在观众面前,为影视史上的第一次,这些关于千年蜀道的历史面貌的内容。至少四川人和知道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人都会兴趣观看。


  该片用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带给观众思索和启迪。开篇的三星堆面具故事充满悬念,运用高水准的三维动画,配上专家学者访谈,重现了五丁开山的传说、张骞出使西域发现蜀布、南方丝绸之路等,将古蜀的交通大动脉生动地勾画出来。随后,视角一转,进入21世纪后,“蜀道”的意义不再简单,在市场竞争的大流动、大融合与大碰撞中,四川怎样应对“蜀道难”的挑战?



1.jpg
3.jpg
5.jpg
4.jpg
2.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0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2-11 14:59 |
搜罗了两张拍摄过程中的花絮,虽然是花絮,但也很唯美。

蜀道,已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小道,四通八达的道路,美丽的天府,都伸开双臂,欢迎您的到来!

59178_4.jpg

59178_6.jpg

发表于 2010-2-11 15:11 |
今晚守到看一下呐

最佳新人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10-2-11 16:06 |
古时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变通途,并且朝着西部交通枢纽大步迈进。时代车轮向前,变迁引人感慨··
蜀道2.jpg


蜀道.jpg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10-2-11 16:56 |
恩  今晚回去守到看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10-2-11 16:57 |
自古以来,翻越秦巴山地的蜀道,成为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的主要通道。蜀道分为以荔枝道和金牛道为主干的东西两大系统,而金牛道因其直通天府之国的的核心-成都平原,而成为主道。金牛道北纳褒斜道、陈仓道、景谷道、阴平道,在剑门关外的昭化汇于一路,然后直趋剑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逶迤南来的古蜀道,在剑阁遭遇了最后一道险阻。正是剑门关丹霞地貌,造就了这一“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晋.张载)的天下奇观。
  ……剑门关因为紧邻盆地西缘的古龙门山出山口,堆积了许多粗大的砾石,剑门关的绝壁陡崖几乎全由这些巨厚砾岩层构成,形成由西北而东南的两列山岭,成为剑门丹霞的一大特点。
  剑门关因其“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唐.杜甫)的胜景,吸引了以李白、杜甫为首的一大批古代文豪的吟颂叹咏,这在中国的名胜地中是不多见的。“大小剑山连山绝险,环抱西南”(北魏.郦道元),这些山脊环抱的正是四川盆地浅丘地带,故而一旦跨过剑门关,便无险可守,这正是剑门关作为“蜀门锁钥”的要害所在。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向北。两岸崇墉倚,刻画城郭状”(唐.杜甫),正是剑门关一带单面山的生动写照。在这里,岩层向南及东南倾斜,形成西北面崖角峭立,东南面坡缓地平的单面山地形。在剑门关外由北向南看去,正像绵远耸立的天然城郭,拱卫着关内的沃野平川。
  “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剑门丹霞山岭,并非长城无缝,而是沿着垂直山岭走向的裂隙,被河流切开一些缺口,峭壁中断,两岸对峙,一线中通,形成隘口,其中当蜀道之要冲者,即为剑门关。
  剑门丹霞号称七十二峰,因岩层倾角的变化,峰景也变幻各异。在金子山、五子山一带,形成丹霞地貌中罕见的金字塔形连锁峰丛景观,尤以“天光淡荡芙蓉冷,云影参差剑戟闲”(清.杨端)的五子山为最,自古即以“五子晴岚”被列为古剑州八景之一。在剑门关一带,山脊北陡南缓,从而在北侧形成气势磅礴的城墙式大断崖,沿大剑山、小剑山、马耳山、天字岩一线,蜿蜒百余里,高300至500米,成为“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唐.杜甫),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天设堡垒。这类大断崖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临空的岩壁受重力影响,不断向外扯离崩解,沿着垂直于地面的拉张裂隙,或裂开,或滑塌,或崩落,导致陡崖不断生长,不断后退。
  剑门关因其特殊的地理形势,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多年以来经历战争百余次,例如:曹魏将军钟会率精兵十万强攻,被蜀汉大将姜维的五千人马败于剑门关下;南宋淳佑年间,宋军在剑门关的小剑山苦竹寨据险坚守,抗击元军达十六年之久;1935年红军第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在这些征战中,将帅们都深知“得剑门就得四川”的要旨,证明了剑门关的特殊军事地理和历史地理价值。
  蜀道因剑门而险,剑门因蜀道而名。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北至昭化、西至梓潼、东至阆中,自秦朝就沿蜀道广植柏树,历经二千多年,形成“三百里程十万树”的世界奇观-翠云廊,成为古蜀道上最为精彩壮丽的一段画卷。
  “剑门千仞起,石路五丁开”(唐.骆宾王),沧桑历史中的浩浩先民,以“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唐.李白)的气概,披荆斩棘,开蜀道于险途。今天,这份历史的遗珍发出新的光芒,古蜀道上的这朵丹霞奇葩更加灿烂开放。(文摘地质专家撰写的解说词)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盛开时节,我们驱车去剑阁。其实早在六十年代,过了一次剑门关,只不过那时是大卡车,而且是站在车厢上。一条土路盘山而行,驶临关口,悬崖边上S形道,吓得车上人大气不敢踹一口,恨不得跳下车去走路,这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现在,成-绵-广高速公路从剑门关旁掠过,蜀道也不再难,但剑门雄关英姿不减当年。作为古蜀道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剑门关记录了漫漫蜀道的蹉跎岁月,浓缩着前辈先人的智慧精神。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南宋.陆游),剑门关的傲然挺立不正是诗人不畏强暴,矢志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吗?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10-2-11 16:58 |
 谈及中国名胜古迹,长城是众所周知的:逶迤蜿蜒的万里长城不仅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也为世界人民所瞩目。然而,有一个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却往往被人们所遗忘,它就是连接四川和中原的古蜀栈道,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级“高速公路“。

  栈道,又称为阁道、栈阁。修栈道是在河岸崖壁上凿洞架木,再铺上木板,上走行人车马,下是激流险滩。据考古资料记载:栈道的修建方法多种多样,标准的修建方法是:在河中石底上凿出竖洞,插上坚木作横梁的支撑,另在峭壁上凿洞插入横梁,在横梁上铺起木板,也有将木梁改用石梁的,如李白《蜀道难》中说的“石栈”。有的栈道在边缘装上栏杆,以更安全;也有简易险要的栈道,即横梁没有用立柱支撑,栈道上过人马车辆时,板响梁震,令人心惊胆颤。那些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人行其上,俯视下面的万丈深渊,让人头昏目眩。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人李白用夸张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蜀道的重重艰辛。从成都到西安的多里,秦岭、巴山两大山系及其支脉横亘其间。这种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蜀地与中原的联系极为困难,秦蜀两地的先民为了图谋发展,前赴后继,在崇山峻岭中开凿出古蜀栈道,沟通了秦蜀间的联系。

  古蜀栈道穿越秦岭、巴山间,开辟于悬崖峭壁旁边,流传至今的五丁开山、山分五岭等神话传说,生动的反映了当时蜀道开凿的艰辛。直插入峭壁的栈道,即使在现在看来,也令人叹为观止,再加上沉淀的丰富历史故事和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历代文人骚客为之咏叹不已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千多里的蜀道,有三分之二是在山岭河谷中,全部栈道到底有多长,今天已经很难得出具体的数字。它们一段又一段,沿着山壁河谷伸向远方,给人无限遐想。所以,历代文人用“飞阁”、“云栈”命名蜀道,“栈道连天”来形容蜀道是和贴切的。

  栈道的结构十分科学,其修筑过程又十分艰巨。栈道的凿孔、架梁、立柱、铺板等工序,几乎全部是在绝壁上凌空作业,在今人看起来一个很简单的工序,那时候也许要花费很大气力的。在生产力低下、工具落后的古代,能在悬崖峭壁间修建一条蜀道,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我们今天是难以想象的。栈道作为一种特有的道路形式,被后世视为奇迹,将蜀道与长城、运河媲美,一点也不为过。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10-2-11 16:58 |
“蜀道”是如何开辟的?在生产力及其低下的远古,要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这些已经无法从历史的文字中考证,仅有的传说故事也显得荒谬可笑: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蜀。蜀王从万余人传猎褒后,卒见秦惠王。惠王以金一筒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礼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稽首,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秦王恐无相见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领五丁力土拖牛,成道,置三枚于成都,秦道乃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从石牛道伐蜀。黄金没有贪到,却修通了秦蜀间的道路,也算是一件意外的收获吧,然而,这也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秦通过修通的蜀道,长驱直入,一举将蜀国灭亡。

发表于 2010-2-11 16:59 |

                                           蜀道难 (唐)李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10-2-11 16:59 |
1.jpg

感谢有您!

发表于 2010-2-11 17:00 |
2.jpg

发表于 2010-2-11 17:00 |
不错啊!

发表于 2010-2-11 17:10 |
川台西博会期间首播

非常不错的精品电视文献片

发表于 2010-2-11 17:21 |
大型电视系列片《蜀道》,《蜀道》共分《千年路》《新思维》《展宏图》3集。不仅以宏大的表现方式再现了数千年来“古蜀道”的延伸和发展,讴歌了蜀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更以四川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谋求跨越发展为背景,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揭示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通江达海的“新蜀道”的历史必然性、战略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发表于 2010-2-11 17:56 |
上头那个立交应该是三环的航天立交。

发表于 2010-2-11 22:32 |
:victory:

发表于 2010-2-11 23:00 |
昨晚正好看到,唯一觉得不方便的是,结尾的字幕速度太快。看不清楚工作人员的名单。

发表于 2010-2-12 01:07 |
今晚看了第三集,非常精彩!作为一个四川人,真的很自豪!

发表于 2010-2-12 01:14 |
“蜀道难”————基本属于“残念”了。

成都辐射的高速公路,在国内同类型的大城市中,是相当好的了。

发表于 2010-2-12 09:19 |
三集电视系列片《蜀道》以三星堆考古发现叙述起点,以21世纪的四川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谋求跨越式发展为叙述背景,以宏大的表现方式再现数千年来古蜀道的延伸和发展,讴歌了蜀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揭示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四川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造西部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通江达海的新蜀道的历史的必然性、战略的必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大型电视系列片《蜀道》构思新颖、立意深远,是近年来四川影视界少有的大策划、大制作。
《蜀道》的第一集内容从令人震撼的三星堆纵目面具开始。在三星堆,不仅出土了大量在中国其他地方从未有过的青铜器,还出土了大量的海贝和象牙,以及只有国外才有类似发现的黄金面具和权杖。而在埃及和地中海也同样发现了远古时期的蜀国丝绸。难道在5000多年前,就存在一条经济文化通道,把四川盆地和中国以外的许多地方联系在了一起?从五丁开山的传说故事,到张骞出使西域在阿富汗境内发现蜀布,再到南方丝绸之路的凸现,一条把四川盆地和世界连接在一起的古代国际大动脉被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古蜀道的存在,使历史上的四川对中国西部和西南地区在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四川盆地一度成为中国西部的经济文化高地。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则是蜀人坚忍不拔的开创意志和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
21世纪的四川,蜀道已经不仅仅是道路和交通,更是治蜀之道、发展之道。秦人遗留下来的奇迹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成为几千年来的天府之国。三线建设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成果,加上四川原有的得天独厚的农业经济,使得四川曾经一度成为全国的先进省份。但是,GDP跨过一万亿元的四川,在全球一体化到来的时候却出人意料地相对落后了,这是为什么呢?当一千多万四川人走出盆地打工赚钱的时候,天府之国传统意义上的休闲与安逸已面临巨大挑战。在市场竞争的大流动、大融合与大碰撞中,四川的交通体系显得脆弱而无力。四川省铁路通车里程仅占全国的4%,高速公路密度居全国第二十四位,进出四川的通道,就像勒在脖子上的绳索,使这个地处西南内陆的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在百舸争流的大变革时代憋屈得喘不过气来。蜀道牵连着四川乃至中国西部的经济命运和发展前景。今天的四川又将怎样再一次应对“蜀道难”的挑战?
《蜀道》把镜头聚焦到了四川人民如何建设通达西部、通达全国、通达世界的新蜀道的宏伟蓝图上。从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到坦赞大铁路对非洲经济的影响,国际上的成功经验都表明了铁路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改变四川省发展滞后的局面,要使四川能够真正发挥服务西部的能力,首先就必须下大力气建设通江达海的铁路。到2020年,四川省出川铁路大通道将由现在的4条增至10条。与此同时,四川还将进行大规模的航空、水运和公路建设,立体推进西部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建设。这个宏伟蓝图实现之后,出川大通道由现在的15条增加到41条。一个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将基本建成。《蜀道》最后从汶川大地震的生命之路所创造的奇迹,归纳出了“新蜀道”的思想内涵:“新蜀道”是希望之道、开放之道、发展之道、跨越之道,振兴之道。

《蜀道》的拍摄制作历时一年,同时展开工作的有历史、现代、采访、特效和动漫五个摄制组,从陕西汉中到云南丽江,从成都平原到西昌邛海,从铁路、公路、机场、码头到山村小路,摄制组的足迹遍及四川的山山水水。
为了再现古蜀人开凿栈道的艰难情景,摄制组请了多名石匠在绝壁上开凿一批栈道孔,刚开始大家觉得这件事应该挺简单,但没有料到仅一个栈道孔石匠们就打坏3个电动打孔机竟然还没有完成。既然用今天现代化的工具都如此艰难,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开凿的呢?由此大家才深切体会到古代蜀人的“火烧水激”法所凝聚的聪明才智。
为了在节目中能够拍摄到具有代表性的体现蜀道难的镜头,摄制组从踩点开始就着意寻找各种较为险峻的路段,最终在从越西县城到西昌的路上发现了一个最佳的拍摄地点,这个地方叫做小山。小山的海拔不算太高,也就是3000米左右,但是山势比较险峻,两面都是“之”字形的盘山道,从山脚上到山顶,即使是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也需要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站在小山之顶放眼四望,周围是莽莽的群山,群山之间,一条若隐若现的白线细若游丝蜿蜒曲折,那就是穿越这些群山的唯一的公路。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充分地体会到何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摄制组在超越崇山峻岭的拍摄过程中,曾两次遭遇车祸,先后有两人负伤,可以说,这也是一部凝聚着血汗的力作。
成都双流机场二跑道的建设是《蜀道》中的一个重点段落。但是,在二跑道周边没有任何一处制高点能够拍摄二跑道的全景,怎么能够把这个浩大工程的全貌体现出来呢?最理想的方法当然是用航拍。但机场的环境特殊,航拍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后只好和消防部门联系,借用消防云梯。但消防云梯大概能容纳3个人,几乎没有转身回旋的余地,而且消防云梯在空中被大风刮得没有一秒钟能够静止下来,摄影师就是在这样难度极大的条件下拍摄了正在施工中的双流机场二跑道全景。
在《蜀道》的拍摄过程中,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研究室、四川省广电集团、四川电视台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多次组织高规格、多层次的策划会议。为了确保一流节目水准,四川电视台特邀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主任、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厂长薛继军出任联合总制片人,著名电视编导夏骏任总编导。
四川电视台团队与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和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专门组建了最强阵容的制作团队共同参与《蜀道》制作。在表现手法上,《蜀道》大量运用了高水准的三维动画和情景再现,给人以壮观、绚丽、生动的视觉享受,动漫制作团队由影片《圆明园》动漫团队主持。包括著名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主持学者李学勤教授在内的40多位来自国家发改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省委研究室、四川大学等著名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接受了采访。学者们以丰厚广博的学识,纵横古今中外,内容涉及经济、地理、政治、历史、文化等多角度和多层面。                           
大型电视系列片《蜀道》是一部集战略宏图、精英智慧、视觉盛宴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