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忘记 ——冯锐志的人生和事业之旅 王长才/文图 小时候挨过饿,读书时中过邪,乱世中挨过整,然后发配农村当贱民,由此注定了苦难的人生、曲折的命运,却也从中打磨出了一些搏击于时代潮头的仁人志士。 生不逢时的“同龄人”,命运多舛的“老三届”,不仅因为这一代人独特的经历和伤痛,也因为留下了诸如本文主人公这样典型的富于启迪意义的人生和事业。 谨此祭奠不幸毁灭于昨天的青春和梦想,纪念在艰难困苦中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们,献给有幸走进今天的所有同时代的诸君! ——作者题记 1)引言:历史的回声 错落有致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楼宇,现代化的城市功能,繁华整洁的市容市貌,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星星点点的灯火,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景观打造,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特色……一座说不上很大却还算大气、优美的县级市镇,以及近年来以生态经济、宜居城市日益崛起的声誉,印证了西充县近30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变,也记录着冯锐志和西充建设者们为这个城市拼搏奋争的卓越贡献。 往前追溯到1998年,我离开西充近30年后第三次返乡。作为在西充县城长大、读完中小学并经历过文革风雨的老乡友,短短几天想要见的人需要办的事不可谓不多,偏偏是冯锐志这位高中同学的名字不断回旋在耳边。表兄张成润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冯锐志这人厉害啊太能干了,有勇有谋,实干苦干,干什么成什么,有人说他是西充的邓小平呢! 老同学银元江也对冯锐志多谋善断、敢打敢拼的作风和能力赞不绝口,却不赞同“西充邓小平”之说:上有国家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冯锐志是一员冲锋陷阵的虎将,行行当状元的能人,却毕竟不是西充的统帅啊。 张成润时任西充县税务局副局长、调研员,银元江是西充县主事宣传工作的资深记者,他们从各自的角度道出对冯锐志的评价,虽侧重不同、看法有异却也殊途同归。韩信指挥千军万马打下大汉江山,却只有汉高祖刘邦才是邓小平;二战苏德战场朱可夫屡建殊勋史称战神,却只有最高统帅斯大林才称得上邓小平。 邓小平作为一个标志性符号,意味着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实干兴邦的韬略、智慧和奋斗精神。冯锐志即便不算“西充邓小平”,却毫无疑问是西充建设发展中一位拥有大智慧、大魄力、善于决策而又能够脚踏实地付诸实施的一位极其难得的将才,或主政一域的帅才。 尽管这样能干的将才或帅才,在西充改革发展的大盘棋上,决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何况西充能有近30年的大发展,确实是历届县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届届都有闪光点的结晶;是西充各级各方组织领导及诸多志士仁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同奋战的结果。 事物的逻辑尤其是中国的逻辑,或许就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 1998年,冯锐志上任西充县建委主任、党组书记才刚一年把,他一生的事业历程方才过半,西充县城跨越式发展的大幕刚刚开启。从这样一个切入点来看他在任职期间为西充发展书写的辉煌篇章,并且往前追溯到他从贫穷落后的农村打拼出来,从供职县计生委到任职仁和镇委书记的卓越政绩,从转战西充县医院猛打翻身仗到主持县建委(建设局)工作大显身手,再到任职县政协常务副主席后的继续战斗;他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不同领导岗位上,运筹帷幄、指挥攻坚、冲锋陷阵、拼命奋战;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全都取得显著成绩并且为人正直、公而忘私、勤政廉洁的人品和事业历程;以及他荣获的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个人、人民满意公务员、优秀公仆,南充市劳动模范、优秀人大代表及市政府记二等功等称号和嘉奖,无不记录下了他堪称辉煌的人生和事业历程。 多年来,冯锐志的事迹逐渐进入了人们耳闻目睹的记忆及有关文史资料、档案材料中,笔者也在后来日渐增多的接触中,包括以定居成都的工作之便不时也帮西充县出点力的过程和交往中,对锐志这位高中老同学有了较多的了解,并因之获得了较为全面地认识锐志并得以成就此文的一个难得的契机。 2)自古雄才多磨难 冯锐志是怎么走过来的,为什么天降大任于斯人? 1949年12月3日(农历10月14日),西充县仁和镇金华山村金华山下,一个男孩呐喊着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就是冯锐志。 这个男孩出生于正值西充“解放”时节,给亲人们带来了喜悦和憧憬,却没有带来家庭的和他自己的幸运,乃至从小就经历了更多的曲折与艰辛。 新政权建立初期兴起的那阵干部离婚潮中,一生正直的父亲与性格刚烈的母亲没打任何麻烦于1953年离了婚,锐志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先是在改嫁的母亲新家过了三年,其后被祖父母接到家中抚养,1962年上初中后老人们再也无法支持自带口粮住校读书,其姑母毅然将其接到自己家中生活,一直到1970年。 我们这一代人从孩提到青少年时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接连不断的震荡与破坏,黎民百姓遭受了连绵不绝的痛苦和灾难,冯锐志也领教了同时代人经历过的诸多不幸与磨难。好在他虽然自幼缺少父母之爱,却受到了直系、旁系亲属尤其是祖母、姑母等亲人厚道的大爱与细腻的关心,也因之培育了他吃苦耐劳的习性和奋发图强的个性,并曾在8岁时就与祖父靠帮人推车讨红苕吃一路步行到南充去看父亲,不到11岁又以第一名成绩考上了高小。 1958年,一场疯狂的“大跃进”在不断左转的社会倒退中狂飙突起,政治高压的恐怖,鞭子驱使的苦役,猪狗不如的打压,排山倒海的荒唐蛮干,铺天盖地的吹牛撒谎,扫荡殆尽的人权、私产和思想、说话的自由……终于酿成了一场旷古绝伦的大灾难、惊世骇俗的大饿毙,造成了饿死打死逼死几千万人的特大饥荒。我身居城镇有定量口粮虽也很苦却不至于饿死人,锐志在农村就差多了,村子里人人家里粮食被收光,灶台被推倒,铁锅砸了炼钢铁,谁敢私自做吃的就要遭斗争,经常有人被活活打死。与锐志同挤一个被窝的同学冯星斗,又累又饿倒毙在麦地里;锐志幺祖母用瓦盆悄悄煮食被干部发现,因恐惧挨斗而上吊自杀。 为了小锐志能从这场骇人听闻的大劫难中活出来,祖父母将从伙食团打来的大锅清汤捞出一碗干点的给他吃,只有红苕面糊糊时就选出未溶水的“灰包子”给他,甚至为了给他挣得一碗米饭粥而专门去开夜工。后来他到学校吃伙食团,每天3两粮食还不能全吃到口,基本就是野菜、老苕叶填肚子保命。 那年月除了不缺吹牛撒荒和整人、饿饭外什么东西都缺,他小小年纪就曾背着柴草步行20多里去换食盐,忍饥挨饿一天一晚才能返家。大跃进结束后饿不死人了但依然艰苦,姑母为给他准备学校蒸饭的红苕干等经常彻夜不眠,吃尽了苦头也给了他无私的关爱。 童年时代的艰辛,苦难生活的重压,培养了冯锐志顽强的意志和独立处事的能力,也为他立志改变贫穷落后及成年后的拼搏奋争,奠定了思想和素质的基础。他就读双凤初中时品学兼优,获评学校唯一的全县学雷锋积极分子。1965年,阶级斗争日益升温时,西充县仅招收了两个班100名高中生,家庭成份高的学生已很难升学,锐志身背差点被搞成地富的上中农成份脱颖而出,顺利考上了高中。 我和锐志由此成了西充中学高68级2班的同学。 可惜一年不到,史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开始了,神州大地犹如爆发了旷世核聚变,长期被奴役、洗脑的八亿中国人齐刷刷中邪发疯,在校大中学生全都成了荒废学业的“职业革命家”,我和锐志等十几个同学也成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战斗队”。后来锐志等七同学踏上了徒步延安的串联,我在西充随大势开过斗“走资派”的大会,还曾帮助转移、隐藏及单独看管西充最大的“走资派”——县委书记韩佩珍,为其打饭打洗脸水,照顾其生活,陪着聊天混时间,晚上同挤仅有的一间单人床抵足而眠。 1966年底至67年初,锐志一行经广元、汉中,翻秦岭、过西安,历时72天,步行4000华里到达延安。我所参加的“保守派”则被造反派打得落花流水并彻底“砸烂”,还差点被作为“铁杆老保”抓去打花脸游街。 中国社会经过十几年思想改造、批判斗争、无情打击、杀鸡吓猴的政治洗礼,被政教合一的个人崇拜挑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内乱后,全国的局势事实上已变成始作俑者及任何人所无法控制。在经历早期的工作组、官办红卫兵及之后自行造反的文革高潮后,仅仅半年多时间,伟大领袖号令的“造反”已演变成全国性派斗,西充也围绕非法定程序成立的县革委的“保”与“砸”形成两派之争。锐志1967年3月从延安返回后,同我一起卷入了“保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派斗,并且不幸都在南充地区实力最为悬殊的县级少数派——号称“反逆流指挥部”的西充“砸派”中。 “乱世英雄起四方”,文革内乱也成为了或好或坏或蒙昧或借故各色人等或为非作歹或自觉不自觉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也是此时方才真正认识了冯锐志,发现了他心胸开阔、思路敏捷、逻辑性强,常常三言两语就能抓住要点的思维、说话特点,以及言行一致、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净利落的为人处事作风,并因此成为西充这个受气的少数派自发形成的学生领袖之一。以致多年后听说他在西充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时,我的感觉是毫不意外,觉得早在学生时代就看出了他的才华和潜力。 文革中多少人受尽折磨,多少人含冤而死,多少人遭抄家批斗,多少文物古迹毁于一旦,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以实施,多少红卫兵成了恶棍打手,西充中学被整死逼死的教师也大有人在,但我和锐志除文革初期参加过上方组织的集体批斗老师外,没有干过整人的、打砸抢的事,反倒是自己挨整挨打居多,尤其是被逼外逃后按省革委安排由部队送返西充时,遭遇了掌权的“保派”——“联委派”一场枪林弹雨大围剿,我因延后返回侥幸逃过此劫,锐志却在躲过枪弹后被抓到北街茧庄打得遍体鳞伤,其姑妈带着七八个乡亲把他抬回家治伤,并从此开始了真资格的农民生涯。 家乡合影 1981年 屋漏偏逢连夜雨。冯锐志的父亲,1950年起供职于南充县政府的一位老干部,有着与彭德怀批评大跃进而挨整相似经历的冯文祥,也不幸受伤于文革。为解没钱治伤的无米之炊,冯文祥回到老家卖掉半间瓦房,从中拿出50元给锐志,锐志用这钱买了个半导体收音机,以解农村辛苦劳作后的寂寞及收听新闻信息,却被派性中人诬以“有电台”及“收听敌台”,幸好他闻讯后当机立断,主动找到上方说明情况、戳穿谎言,避免了又挨黑整。 1971年“一打三反”中,他又被作为派头头集中进“学习班”变相关牛棚。接着是惊天动地的林彪事件,重创了神权,震醒了国人,促成了文革的破产。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短短几年大风大浪、时势巨变,冯锐志和我等同学,受够了欺骗,荒废了学业,吃尽了苦头,经历了灵魂的洗礼,并从“看破红尘”着眼,逐渐开始了真正的觉醒、思想的解放,在大苦大难中悄然实现着思想意识的嬗变和升华。 3)逆境中崛起 行行当状元 我和锐志同属于生不逢时的“同龄人”,命运多舛的“老三届”。1968年底,当我们这批学生娃利用价值没有了被伟大领袖像臭抹布一样扔了后,自此开始了下乡当农民的悲惨遭遇。我在受尽城镇掌权派一番逼近绝境的整肃后,在内调三线基地兄长的帮助下逃离西充去了外省,冯锐志则回乡当了地道的农民,过上了类似农奴的苦日子。 许多人回忆70年代西充农村之苦,甚至同大跃进有得一比。为了在苦难的条件下混个像样的出路,锐志坚持白天劳动晚上自学中医,没有灯油就和柴油机手套关系,每次买一斤柴油用于点灯照明。姑妈一家人基本都是以红苕、酸菜、干苕叶为主食,十天左右才能吃上一顿带米的菜稀饭,却对他格外照顾,尽量让他多吃点吃好点,从生活上给了他莫大的关心,在思想上给了他极大的蔚藉。 他在具有一定中医基础后,无钱买药就自学针灸,先在自己身上试扎,又偷偷跑到医院看医生扎针,有点眉目后就开始为周围百姓扎针治病,且分文不取,逐渐小有名气。恰好其老家村子缺医少药,主动要他去当了赤脚医生,从此告别姑母一家,回到仁和老家。并在对前途绝望的心境中,于1971年结婚成家。 他在从事耕田、栽秧、打谷各种农活担负全家生计的同时,坚持苦钻医学,悉心为群众治病,经过几年卧薪尝胆的努力,学业和医术不断提高。1973年县上落实挨整“砸派”政策,他因其父1959年向中央写信反映农村大饥荒实情而挨整的冤案还未平反,不敢奢望政审严格的推荐上大学,遂自愿到仁和镇医院当了自带口粮的集体所有制医生。并有幸参加了1977年川北医学院社来社去班委培,在晚报到三个月的情况下,发奋图强,努力追赶,取得了期末考试的优良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1976年毛死妻囚中国人民真正获得解放后,枷锁迅速砸碎,思想冲出牢笼,神州开始巨变,中国历史航船调头远航。1977年底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成为了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事件,也开辟了一代人改变命运的新路,西充一些老同学藉此走进了大学门,我也在贵州的三线企业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成都工作。 可惜冯锐志错过了这次机会。 此时锐志正在位于槐树的医学培训班学习,获悉高考信息后大喜过望,特地步行60里回家商量应考的事。凭着老三届高中扎实的底子,加上这些年不间断的学习,抓紧突击一下应付考试毫无问题。可当他回到家中,看到祖母、妻子和两个儿子正在吃午饭,三岁的小儿子冯春一看见他就亲切地说:爸爸,我们在吃干饭。可那是什么“干饭”呀,全是萝卜菜和红苕,只是菜切得细一点,放点油炒了下。 目睹此情此景,他禁不住热泪直流:我怎能置全家人的生死于不顾呢?不上大学毕竟还有仁和医院的半碗饭吃也还可以照顾家庭啊! 在现实困难和长远利益的冲突中,冯锐志做出了一个无奈的、懦弱的选择:放弃高考。成为了他在人生道路上自己可以把握命运的重大抉择中,唯一的一次知难而退。为此他后悔了多少年,乃至以后一直勤奋自学,尤其苦钻业务,弥补了文凭不高的学识缺陷。 冯锐志错失了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从最基层一步步艰难突围出来:1979年获招为国家干部进入双凤区计生办工作,升任计生办主任,获评全省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在受其父冤案及派性影响多年后,终于在1982年5月入了党,次年即被双凤区委推荐为区长或副区长人选,却因当过“派头头”被县上搁置;1984年上调到县计生办,任职宣教股长,并于1985年入读中央党校函授大专班,获得优异成绩,挣到了一张大学文凭。 1988年底,西充县体改委在县级机关物色办公室主任人选,首先就选上了学养厚实,实干、苦干而又能干的冯锐志。 刚到体改委报到,还未及上班,却突然接到新的调令,走马上任仁和镇党委书记。自此开始了他独当一面、主政一域的新历程,实现了人生和事业的一次重要转折。 1980年代中国改革从农村率先突破后,国企改革开始破冰,个体经营渐成气候,广货北伐风靡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西充县各类企业也如雨后春笋纷纷面世,仁和镇的红旗鞭炮风光一时,我在成都大街上也时有所见。 穷得只剩下一张白纸的中国成为了所有企业发展的沃土,爆发式的增长和市场不足的局限却为这种粗放式发展敲响了丧钟,西充县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难以打开销售市场等原因,80年代一窝风上马的企业没多久即纷纷倒闭,仁和镇以鞭炮为主的乡镇企业也风光不再,西充县最好的一块平坝地区、蚕桑基地正在走下坡路,加上党委班子不团结、负债700多万、群众意见大等原因,原本富裕、曾是全省红旗的仁和镇,已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冯锐志不顾友人“去不得”的劝阻,义无反顾地重新回到了仁和镇。当然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回归。 发展的关键在班子,班子的关键在班长。作为镇党委“班长”的冯锐志,从深入调研的谋划抓起,从率先垂范的实干做起,开始了务求必胜的背水之战。1989年在18村一个院子里召开片区干部群众栽桑动员会时突降大雨,到会的200多人纷纷到屋沿下避雨,他却像铁塔一样立于院中岿然不动,坚持把动员报告作完。 党委书记不畏风雨的坚强决心感染了群众,成为了最有力的动员令。在他率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仁和镇的工作进入了全方位的运转、深层次的拓展、高效率的循环。 通过强有力的细致周全的组织发动工作,他极力稳住正在下滑的乡镇企业和日渐凋零的粮食生产,重点主抓了仁和镇的蚕桑基地和水利建设:利用升钟水库和红旗水库工程配套的机遇,发动群众酬资酬劳,大干苦干,建成灌区支、斗、农、毛渠等30多公里,基本上实现了全镇自流灌溉。新建了8条20多公里镇村公路,使仁和镇跨入全省24个小集镇试点行列。发动周边10个村建设原蚕基地3000亩,栽桑150多万株,做到当年见效,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且至今保存完好,依然是全县首屈一指的蚕桑基地。 短短三年多时间,冯锐志以审时度势的远见运筹仁和镇的发展,以求真务实的苦干带领镇党委大打攻坚战,导演了一场有声有色的改革发展活剧,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至今仍然为仁和人所称道。 他也因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个年幼的小孩在县城自己独立生活、读书,未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由于搞冬水田改造等经常受湿和劳累,在一次下队时突然不能行走和站立,抬到乡医院简单治疗三天后,又用棉花、狗皮包裹着冷痛的下肢坚持工作;几年后才检查出是椎间盘突出症,成为了终生的痼疾。 1992年4月,仁和镇酣战正烈之时,冯锐志正在外地考察乡镇企业,突然接到县委紧急通知:急调西充县人民医院任院长、党总支书记及卫生局党组成员。 看似普通的工作调动、职务调整,实际上是相当于“救急”或“救火”的一次“临危受命”。 来到西充县医院,映入眼廉的是一派难以想象的破败、荒凉景象。职工人心涣散,领导班子内斗,管理混乱,设施落后,房屋破旧,露天厕所,下雨天病人要穿桶靴胶鞋……曾在仁和医院干过几年的冯锐志,万没想到全县最大的中心医院,会是如此不堪。 冯锐志从摸清情况、强化班子战斗力着手,很快进入新的角色。他抓住主要矛盾,带领干部职工开始了一场力挽狂澜之战:以达标为主线,全面推动医院发展,务必三年建成花园式医院;迅速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加快推进医院上档升级的新发展…… 经过呕心沥血的苦战奋斗,县医院接连发生着奇迹般的巨变:崭新的内科大楼拔地而起,加上新建的二门诊部、职工宿舍等,新增16000多平方米新建筑;同时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和院内花园,增添各种医疗设备130多台套。不但固定资产翻了两番,而且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0多人,形成了门类齐全、设备配套的县级中心医院。 到1995年,短短三年多时间,就使这个在南充地区12县市中排位最末的县级“邀鸭子”医院,一跃成为名列前茅,率先达到了国家二级乙等医院标准,打了个漂漂亮亮的翻身仗。 1996年,西充县医院又获评市级文明单位,同时获得全省县级医院管理优秀奖。冯锐志继而提出巩固“二乙”成果、再创“二甲”辉煌奋斗目标。他撰写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办好县人民医院》,在泰国曼谷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交流;《略论医院贯彻“三个适应”的几个问题》,在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卫生界》发表。 4)西充城市建设的“拓荒牛” 中国改革开放最需要能征善战的经济战将,1990年代的西充城建最需要善于指挥攻坚的带头人。1997年3月,已在计生、主政仁和、县医院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冯锐志,受命转战西充县建设委员会(后改称建设局),任职主任(后改任局长)、党组书记。 几轮跨行业的“转战”,都不是他的自愿,更不是他主动争取,而是重要的或急迫的工作更需要他;他照例是“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 冯锐志自此开始了一段堪称辉煌的事业新历程。 已有一千多年建制史的西充县,文革中我离开时县城只有十几条破旧的小街及4000余人口,包括我家在内的所有居民住房几乎全是建于民国的老房子。大南街头、南台山下两座恢宏的石牌坊,南台山上高达七层的魁星楼,县城的古城墙、城隍庙、火神庙、纪信庙、肃王庙,以及禹王宫、文昌宫、三元宫、三义祠、戏楼、碑亭、字科塔等一系列古建筑,立于城西黄桷垭的“汉将军纪信故里”石碑等,都在四九后肆意拆除、砸毁或改做他用甚至名字也抹去了。我家祖传的铜火锅、瓷罗汉,八仙过海、仙女散花卷轴古画等收藏,亦早在文革前就被收缴一空毁灭殆尽了。西充文庙民国时期辟为公园,“解放”后成了县政府、政协的办公场所,一些老建筑幸免于难。 西充这个千年古县,从此成了一个连文化含量都几乎整光了的既穷又白的小市镇,活脱脱一个农村大集镇。 贫穷落后的城乡,艰难困苦的生活,接连不断的运动整人,为难了西充人也留不住西充人。我作为当年幸运的逃离者之一,一些西充人对我的祝愿以及我想说的话,就是简单的四个字“不堪回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20多年,西充县城的巨大变迁,令人刮目相看,虽仅偶然返乡,喜爱之情却油然而生。过去西充与今日西充,可谓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这是西充历届县委政府接力式奋战的成果,是像冯锐志这样的许多西充人冲杀在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满怀激情、浴血奋战的结果。 在前几届县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各级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充县城从90年代起逐渐有了较大的起色,并为县城的腾飞做了若干基础性工作。1997年,西充县城跨越式发展前的重要节点上,冯锐志站到了一个欲待展翅飞翔的风口浪尖上。 他加强学习钻研,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成为内行。针对县建委系统工作不力备受责难,上下级互相埋怨、内部扯皮的状况,他从“重振朝纲”的从严治内抓起,首先在建委领导班子中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搞好工作的合力。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务必要在西充城镇的建设发展上想在先,干在前,勇于牺牲,拼搏奉献,冲锋在前,当好排头兵,为西充县城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西充县城的根本矛盾是城市发展太慢,城市容量太小,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市发展,扩大城市容量。” 冯锐志的话提纲挈领、一语中的。这是他入主建委三个月后形成的看法。 “好个西充县,走拢才看见,大堂打板子,四门都听见”、“一支烟,走三圈”的县城亟待成长变大,东街、北街两条主街道作为车辆过境路深受其累的现状必须改变,城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等脏、乱、差、噪、臭现象亟待治理,“光灰城市,泥浆水厂,红光电厂”等落后现象亟待改观。这个大集镇似的县城要做大、变好,实施现代化的城建和发展势在必行。 然而这一切,要变成现实谈何容易! 冯锐志认真研究西充城镇建设的历史和周边县市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经过深思熟虑,向西充县委政府提出“依托旧城、开拓新区、环状发展”的城建模式,和“以三区(旧城区,晋东新区,城南新区)、两路(环城路,安汉大道)、两河(虹溪河,象溪河)、一走廊(沿国道212线经济走廊)改造、建设为重点,分区指导、分步推进”的建设思路。 他的建议获得县委政府认同、肯定并形成决定后,县上成立相应的建设指挥部,组织各有关方面协同作战、全力攻坚。建设过程中,又根据工程进展实际及出现的新情况,因地制宜完善规划,实施了纪信广场、莲花湖景区建设,并新建化凤山十大景点,增添、强化了人文景观,提升了城市品位。2001年在西充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时,冯锐志在省规划院力主将修建县城附近的九龙潭水库(九龙湖)加入了总规。九龙湖成功建成,不但对于西充县城饮用水的民生福祉问题及发展生态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成为了一处富于魅力的新景观,与纪信广场、莲花湖景区、化凤山公园等特色景观一起,将西充县城提升到了新的层次。 冯锐志作为西充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主要领导者之一与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他带领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压上现场,奋战工地,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领导班子围绕“不说做不到,只说怎么干”,白天抓工作晚上开会,节假日照常连轴转;领导班子和科室人员“脱鞋下水”,分别联系重点工程,将办公室搬到工地,随时直接解决具体问题;通过层层压担子、定目标,在实践中学,在实战中提高,遇到问题不气馁、不抱怨,找出薄弱环节,总结经验再干,甚至晒不黑就要下岗…… 为了将宏伟的蓝图变成现实,五年多时间,2000个日夜,冯锐志豁出去了。他像高速旋转的陀螺,开始了不分早晚、没有星期天节假日的连续奋战,成了名副其实的“痴迷工作狂”。县城每一个重点工程,都闪现着他的身影,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每一个关键时刻,他无不都在现场,参与决策,指挥攻坚,解决问题,带头实干。许多时候都是早上五六点到建设工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 一天晚上10点后,他发现县服务公司门前堆在大街上的垃圾像座小山,立即找到环卫所所长,要求立即清运。环卫所长说太晚了找不到工人,冯锐志说你把车子调来,就我们两个装车。环卫所职工闻讯纷纷赶来,同他俩一道连夜清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西充从此改掉了在街道上堆放垃圾的陋习,促成了县城脏、乱、差的改观。 冯锐志敏锐意识到环城大道(兼过境路)建设对于西充城市扩张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尽快给县委政府提供科学依据,他布置建委测绘队进行初测初评,带领勘察设计人员在野外艰苦跋涉,披荆斩棘,爬山越岭,下坎跨沟,反复对环城大道线路进行测量、比较、优化。娇阳似火,地气蒸腾,牛皮腰带被汗水浸透了,取下来拧干了又走。不长时间,终于提出了较为满意的方案,促成了环城路果断上马,并争取到国道212线改造优惠政策及国家补助500万元。 环城大道建设分八标段同时施工,到处机器轰鸣、炮声隆隆,人称“淮海战役”。最紧张的两年,冯锐志的指挥车一直忙碌在工地现场办公,随时解决施工中的难题。车上放着施工地图、卷尺和半导体喇叭,也放着毛巾、汗衫、干粮和饮水,随时换下湿透的内衣,饿了就啃口干粮喝点水,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过度劳累及耽误致右手腕发展成神经鞘膜瘤,手术后每天输完液又用毛巾托起右臂来到了工地。 建委参与环城路施工的所有同志,亦曾连续9个昼夜吃住在工地拼命奋战。 旧城改造初起战火,十年九旱的西充县用水成了燃眉之急,他和同事们日夜奋战大石桥取输水工程,全线三个施工段昼夜作业,仅用130天就在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完成挖填土石方30000余方,铺设球墨铸铁输水主管7000米,建成了取水泵站,输水到大磉磴水厂,实现一次试水成功。冯锐志为此拼掉了多少斤肉,并曾毅然缓发建委机关工资,提着3万元现金到沿途兑现农民青苗赔偿;他手下爱将、自来水厂长白光皓,活活累死在了工地上。 冯锐志这个人称“当代铁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冯锐志带领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同全县各组织方、指挥方、施工方共同奋战,书写了西充县城大跨越的辉煌篇章,走出了一条财政穷县也可以大干城市建设的新路子—— 五年中先后建成了宽50米、长7公里的环城大道,长2.2公里的安汉大道,以及天宝路、洗笔路延伸段等,使西充县城形成了一种弯弓射箭的独特结构:形状如弓的环城大道,卡在如弦的晋城大道上,连接晋城、环城两大道的安汉大道则如箭在弦上,呈弯弓待发状。如此形成西充新县城的框架,一下把城区面积从2.8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 先后实施了一、二、三期旧城改造,拆迁各类旧房20余万平方米,新建各类房屋120多万平方米,彻底改造了东街、大小南街、油店街、内外正街、西街、学街等旧城区。规划建设了府南小区、天宝小区、金龙苑、纪信广场等城市新区。 加强了城市管理,彻底治理了县城脏、乱、差,绿化、美化工程初具规模,开通了城市公交车,建成了大石桥取输水工程,并立足长期解决县城饮水难,启动了南充嘉陵江向西充输水工程。 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陆续开展了相关工作,突出了一山(化凤山)、一湖(莲花湖)、两河(虹溪河,象溪河)、一场(纪信广场)为核心的山水园林城市体系。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12个省市重点集镇为支点的县域城镇化体系。 化凤山是笔者少时上过多次的荒山,环城路、安汉大道、纪信广场、莲花湖景区等所在位置,也是我青少年时代去过的远郊,多是难以行走的沟壑、山峦,绝对想不到会发展成为西充城区。以冯锐志为典型的同时代西充人,在贫穷落后,财力、民力都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愚公移山,削峰填沟,众志成城,顽强攻坚,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接连建设了几个蔚为壮观的大工程,改造了旧城区,建起了新城区,打造了一个个特色景区,回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令人肃然起敬。 1999年初,南充市委书记敬中春视察环城路建设时由衷赞叹:“工程之艰巨,乃全市道路建设之最。” 冯锐志主政县建委(建设局)的五年多时间,是西充历史上城市建设与管理任务最艰巨、矛盾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城市面貌变化最显著的五年。事实证明,他当年提出的县城扩张发展方案是完全正确的。短短几年,一个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突出汉文化特色和川北风情的西充新县城、南充市后花园脱颖而出,成为了冯锐志和所有指挥者、建设者、参与者们留给西充人民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回顾冯锐志主持县建委(建设局)工作同全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奋战的2000个日夜,许多人都能讲出一串催人泪下的故事,也在冯锐志的人生和事业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2002年8月,县委书记屈良俊印发全县的讲话称: “冯锐志同志具有坚持原则的浩然正气,动真碰硬的昂扬锐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事迹可圈可点、感人至深。” “他思想解放、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讲求科学,在城市总规修编、重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制定等方面,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翔实科学的依据,是县委、政府经营城市的好参谋。” “他忠于职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崇尚实干,在环城大道、谯周大道、纪信广场、府南小区改造、旧城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上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西充城市建设的‘拓荒牛’。” 5)为人正直坦诚 为官清正廉洁 冯锐志干工作是冲锋陷阵的“拼命三郎”、足智多谋的一员战将,同人打交道却很实在,很好相处。他为人正直,态度诚恳,待人厚道,见面有啥说啥,既不故作谦虚,也不夸大其辞,更从来不使心眼;他思想开明,心胸开阔,心地善良,豁达大度,既能欣赏他人之长,也能容忍别人之短。我和他个性迥异,志趣不同,快人快语无所顾忌,政治见解也不尽相同,却一直能以好友相处,同他的人品、为人有很大关系。 这也是他患了不治重病后,各方友人仍不乏关心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在省医院住院治疗时我去看他,科室医生曾对我感慨:来这里看他的人好多啊! 在人们普遍重视现实利益都在为自己为生活奔忙而人情淡薄“人心不古”的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的冯锐志,能够得到昔日故旧、友人包括领导、同事们的关爱,能够获得相当好的“人缘”,确实是他一生胸怀坦荡、诚实待人、认真做事的结果。 当然,他之重病也同年轻时拼命工作、积劳成疾有很大关系,我想这也是他虽然长年久病,却能得到组织、领导和昔日战友们长期关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概是1996年,我自费出版一本书,锐志曾托付一位销售医药器械的外省商人,盼能给予一些资助。后来商人在成都约见过我,一见面即大倒苦水,说是冯院长谈到生意首先就声明不要回扣只要最低价,我卖给西充县医院的东西都没有赚到钱呢,真的是爱莫能助了。 我知道锐志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了家也不便对友人徇私情。虽然供职于需要广告收入才能生存的报纸,组织广告自己也可以挣到可观的提成,却从来没有向他要过一分钱广告。尽管那些年锐志干工程有相当的实权,做点广告宣传的人情既不违法也不违规。何况帮助西充做了点宣传,自己家人也多次“提醒”过,报社专事广告宣传的记者朋友还找过我,说是你不用出面我只以你的名义去找冯锐志,皆被我断然拒绝。 我和锐志也就是“君子之交”,因为知道他脑袋里只装得下工作,虽真诚待人却始终廉洁勤政的秉性。并且他曾经明言想做“古今完人”,还以“自谦、自卑、自律”作为人生信条,因此实在不想给他添麻烦。 冯锐志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决定了他对于工作的态度。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秉持“无功就是过”的理念,始终把实干兴业放在第一位,从来不打麻将、纸牌更不上歌舞厅,乃至把别人喝茶、聊天及其他可利用的时间,几乎全都放在了工作和学习上。他模仿焦裕禄每天“过电影”,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今天必须做什么事,晚上再回顾一下当天哪些事情做了,哪些事情还没有做好,明天必须完成,从而将自己任内大小事情都牢记在心,既鞭策自己又随时准确地督促下属。 当年在仁和任镇委书记期间,仁和乡镇企业发展还比较好,书记直管乡镇企业肯定是个肥缺,但他只身一人在仁和,从来不搞特殊化,早上伙食团不开伙就自己烧醪糟吃,下乡工作骑自行车,到县城坐班车。和企业干部出差,除业务应酬外,只准吃回锅肉。他对大家说,我们都是农民出身,有肉吃,个人又不付钱,已经很不错了,不能再浪费。为此弄得有些人不愿同他出差了。 他带头执行并严厉制止镇上干部到企业报账、索要财物的行为,提议将镇属18个部门的经费全部集中到财政所,既集中财力办大事,又遏制了乡镇各部门财务管理混乱状况。他离开仁和时,带回县城的仍是上任时带的几个用包装箱板做的家具,接他回城的日杂公司王师傅不客气地奚落:我真替你感到寒酸! 主持西充县医院工作实现大发展,他经手新建了16000多平米房屋,购进几百万元设备,每年进出药品也在几百万,都是坚持公开议价、阳光操作,自己从不染指分文。到成都出差甚至住9元一晚旅馆,服务员认为是打工的,只给一瓶饮用开水,不给洗脸洗脚水,惹起争执后还引来招待所长调解。 面对修建内科大楼各方扯皮、久拖不决的棘手难题,他坚持清正廉洁原则,形成一道攻不破的防线,从而出以公心,不怕避嫌,耐心说服意见对立的干部职工顾全大局,并从实际出发,解决了数不清的难题,协调好各有关方关系,终于顺利建成了内科大楼。 县医院职工宿舍建设,则首开全县建筑工程公开招投标之先河。县纪委、监察局曾调查总结县医院坚持器械、药品采购中集体讲实价、拒绝收回扣,每年为医院增收几十万元的管理方法,并由省监察厅向全省医院推广。 到县建委工作后,舞台更大了,他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光明正大掌权,尤其坚决反对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及吃、拿、卡、要的不良习气。旧城改造,环城路、府南小区、安汉大道建设等,无论是建委日常工作还是在第一线实施规划管理、施工组织和质量监管等工作,他都既坚持原则,决不徇情枉法,又坚持向领导汇报真实情况,提出适合实际的建议。 为此他特别注重从制度建设着手,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节约资金、防止腐败,有力地保障、促进了西充城建的大发展—— 所有重点工程都坚持在县委政府及各部门监督下公开招标。县内各单位报建的自建工程,凡在限额内的都由分管领导及招标办负责指导招投标,自己从不插手,使西充县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率县城达到100%,乡镇达到90%以上。建委集资建房和新建办公楼等工程,也都由基建领导小组公开招投标,节约了资金,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坚持重点工程审计制度。旧城改造、干道建设、纪信广场、莲花湖景区等大工程,内部都有完整的财务制度,并及时提供审计资料。建设中除完善制度、节约支出、坚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外,他还千方百计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促成将环城路沿线土地委托环城路指挥部开发减债,用环城路沿线部分土地抵工程款1300多万元,缓减了资金严重不足、时常面临无米之炊的窘境。 建委内部管理上坚持民主理财、集体监督。建委直管的市政工程坚持先由财务科和城建科现场收方验方,再由领导审定支出;行政规费收取上除经研究或上级批准的特殊情况外,个人不得擅自做人情。并在人员安置等方面,想方设法缓解建设资金压力,规避不廉洁行为。为避免单位之间互相团拜浪费钱财,他提议建委和下属单位负责人集体团拜一次,各单位不再互相吃请,节省了钱物并改善了风气。 冯锐志带头冲杀在城市建设的最前头,利益上、享受上却主动后退一步,处处严于律己,家中红白大事尽量回避,遇生日外出躲避,除确为工作需要外所有应酬概不参加。1999年环城路建设资金十万火急,他说服建委职工冒着风险将集资建房的地基为环城路抵押贷款200万元;2001年环城路绿化攻坚时,不但建委系统全员参战,还向每个下属单位借款5000元,并停发职工福利,用于工程救急。 纪信广场施工时一度无法支付工资和汽车油料费,他毅然卖掉了自己的坐骑、建委机关唯一的专车——红旗牌轿车,保证了工程建设。 同时经过先公后“私”、持续多年的努力,用老办公地腾笼换鸟、集资建房等方式,成功兴建了建委系统崭新、亮丽、有特色的办公区和职工住房,真正做到了西充发展我发展,使辛劳付出的建委干部职工有了较好的归宿,获得了相应的回报。 冯锐志主持建委工作的五年多时间,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建委系统没有严重违纪、违规、违法的人和事。外地来西充开发建设的业主和本地建设者,多次向县委政府反映建委(建设局)的好作风和宽松环境。期间建委领导班子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四好班子”。 在县政协对相关单位的民主评议中,回收问卷4000多份,对建委工作的满意率达85%以上。2002年6月,南充市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现场会在西充召开,以冯锐志领衔的县建委,在建设事业和党风廉政建设两方面,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时任县委书记屈良俊赞称冯锐志“团结同志、顾全大局、作风民主、光明正大、淡泊名利、清正廉洁,是建设局领导班子的好班长”是毫无夸张的。当然,冯锐志对西充的贡献远不只是建委的“班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工作干得越好的人,越是在某方面冒尖的人,可能遭遇到更多的麻烦,遭受到更多的挫折。尤其是坚持原则办事,对人严格要求,往往难以成人之美,更难免有损他人私利。隐约听说冯锐志也吃了些亏,受了些委屈,有过被人误解的失意、受挫的思想、精神之痛。好在他肚量大,想得开,事情一过,照样该干啥干啥,依然是好汉一条,不失“工作狂”、“当代铁人”的英雄本色。 6)重新披挂上阵 续写城建新篇 2002年,冯锐志开始任职西充县政协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同年8月,卸任县建设局局长、党组书记。 接到县委不再任职建设局工作通知后,他仍毫不懈怠,为纪信广场建设一身泥一身水,通宵达旦,一如既往,战斗不息。县委政府亦要他作为政协常务副主席,继续负责抓好纪信广场和莲花湖重点工程建设。 纪信广场,莲花湖,化凤山公园,一张张亮丽的西充景观名片;环城路,安汉大道,荒野崛起的大片新城,从几千人增长到10万人,生产生活环境的巨变,为今日西充增光添彩,也见证了冯锐志和西充建设者们难忘的奋斗历程。 任职政协,看似“退居二线”,实际上他的奋斗之路远未结束。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当数“两河”(虹溪河,象溪河)治理这一浩大工程。 西充县城两河汇一河穿城而过,传说当年张献忠君临西充时感叹“一城包三江,必定出帝王”。后来张献忠战死于西充凤凰山,但那宛如腰带的“三江”直到1950年代还是我等孩童戏水的绝好去处。然而自从大跃进树木砍光、民房拆毁、吹牛放卫星、大炼钢铁、滥修水利,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荒山秃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后,县城河流逐渐成了水量骤减的死河,令人生厌的臭水沟。 80年代起,象溪河城区部分经填埋、改道修建暗河后,西充的两河危害一度有所减少,但由于流量严重不足及城市用水大增、污染加重等因,虽经历次治理,始终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90年代后,穿城而过的7.7公里两河,每年约有200多万吨生活和工业污水直排河中,河道两侧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废物成堆,河内鱼虾绝迹,水上满是漂浮物,河水及两岸藏污纳垢,奇臭无比,污染程度已达极限,若遇暴雨还极易导致洪灾。 西充两河亟待一场革命性的大治理,否则,西充新城建得再好也将黯然失色,“创建生态城”“南充后花园”将无从谈起。 西充县委政府再次痛下决心,打响了两河治理这场大仗。冯锐志作为政协常务副主席,担任两河治理副指挥长,县委政府把负责两河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日常工作的重任,压在了他的身上。 再度担纲一场大工程日常工作,50多岁了再为西充城建勇猛拼杀,不仅仅是发挥“余热”,也是对他以前领衔城建工作出色能力的一种认可。 冯锐志和共同奋战的同事们克服了资金、人力严重不足等重重困难,在质量和效率两个车轮上奔跑,超前谋划,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层层推进,并多次去成都联系、落实相关事宜,圆满完成了两河治理前期工作。 两河治理会战正式打响了,千军万马战两河,险情、滑坡一处接着一处,矛盾、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每一处险情,每一个重要问题,冯锐志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详细听取意见,准确做出判断,接着周密部署,快速出击,限期落实,攻克难关,解决问题;尤其强调要确保高质量,当质量和进度发生矛盾时,进度一定要服从质量。 凭着丰富的经验、顽强的拼劲,他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成功处理了两河治理工程建设中若干处险情,妥善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难题,化解了一个个风险,有力地推进了两河治理,同时节省了大量资金,维护了民众利益,确保了社会稳定。 冯锐志为此又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两河治理的攻坚战前后打了几年,冯锐志重新披挂上阵整整拼搏了几年。在县委政府组织各级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各路建设大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日夜奋战,两河一改昔日惨不忍睹的肮脏容颜,成为了一道亮丽的新风景,为生态卫星城、南充后花园增添了迷人的风彩。 来自北京、上海的著名城建专家,评价西充是:以人为本玩转了一个巨大的城市魔方;一个两河线条壮美、惠泽大众的人水和谐的魔方。 西充老同学银元江撰写《两河治理赋》,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记录下了“西充治两河”的主要工作和效果: “谋划数载,丁亥兴建……筑坡砌堤以护其岸,疏河浚溪以畅其流;铸巨管以排其污,建管网以分雨污;沿河上下建亭阁,开新路,修栈道,栽花草,植松柳;三宝殿前建污水处理厂,桐树坝上成生态公园,还昔日‘碧波荡漾柳成荫,两条玉带绕晋城’之美境,呈今日‘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之盛况,成自然和谐之乐园。” …… 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现代史以来,强劲的西风裹着烈火硝烟滚滚而来,中国开始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主启蒙、新文化、五四、共和……学习现代科技、器物引进、出国热、留学潮、开矿山、建工厂、修铁路、通邮电……中国从此进入天光启迪、上下求索、脱皮蜕变、灵魂洗礼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在历经艰难曲折后,终于抓住了史称改革开放的一次千载难逢发展机遇,许多像冯锐志一样的人,选择了风险和担当,走上了如履薄冰的主战场,去为共和国的崛起而矢志不渝地奋斗着、牺牲着、奉献着。 今天,我们需要他们; 明天,我们需要他们; 未来,我们依然需要他们。 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冯锐志和同时代奋斗者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特别声明:作者自撰稿件并收集、处理配图;文稿、图片均未经冯锐志本人审阅。2019年12月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