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婆媳争车牌”探究成都修路缓堵 ---------- 汽车,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不容置疑。但如今,随着城市堵塞与限车令的不断出台,它却成了让人又爱又恨的所在。北京的任女士,丈夫在去年“7-21”大雨中遇难,车子报废。为了争夺车牌继承权,她将自己的婆婆蔡老太告上了法院--因北京的限车政策,非京籍的任女士如不能继承丈夫名下的车牌,就无权在京买车(本报昨日报道)!至此,汽车限购终于触及亲情底线。眼见一块车牌,竟把人逼成了这样,手机报的读者们也不免唏嘘: 手机尾号0265的德阳读者:为了块车牌,亲情都不要了,悲剧啊! 手机尾号3369的广安读者:争财产的见多了,争车牌的,这还是头一回见!以后北京人写遗嘱,可千万别忘了车牌这项啊! 手机尾号5892的成都读者:还好我们是在成都,不限购,这点有幸福感! 鉴于此,四川手机报特推出“缓堵”专题,以飨读者。首先,我们来看何为“限车令”。 >>名词解释:限车令 限车令,指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由政府制定的限制车辆上路数量的政策指令,分为限制车辆出行和限制车辆上牌两种。中国城市中,限制车辆出行的不少,但开车辆限购先河的,是北京。2010年12月23日,北京正式公布汽车限购令,此后广州跟风,该政策有向其它城市蔓延的趋势。 >>中国城市限车创意迭出 摇号、拍牌、单双号限行、尾号限行、征收排污费、新能源免费上牌……中国城市限车创意迭出。诸多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模式,各有利弊,已成为其他城市决策者的借鉴源泉。 1、北京:摇号+限行,一刀切的公平,指标“摇”不可及 北京于2011年首开国内购车摇号先河,每年提供24万个购车指标,所有单位和个人一律通过摇号方式无偿取得。可这摇号,中签难如中彩票,诸如“133万人‘抢’1.8万个指标”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有人“摇”出了一肚子怨气,也有人看到了“商机”,倒卖起车牌…… 政策执行后,北京城的拥堵状况得到一定缓解,机动车增长速度得到有效遏制。但摇号中签比例过低,导致怨声载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摇号治堵效果也逐步减弱。 2、上海:拍牌+限行,“拍倒”了没钱人,有钱人上牌依旧 从2000年起,上海市拍牌均价一路上涨,现已涨到平均8万元/个!在限行政策方面,上海郊区沪C车牌只能在外环以外行驶,外地牌汽车高峰段均不能上高架桥。 上海的政策,遏制了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把牌照价格交给市场,加大了购车成本,动了普通人的奶酪,对有钱人没有构成制约。此外,该政策导致了很多上海人选择周边外省,“苏”、“赣”、“浙”等地牌照。 3、广州:普通摇号+新能源摇号+拍牌+限行,组合拳更温和,给新能源让道 广州每年限定12万辆购车指标,新车中10%用于新能源车,50%用于摇号,40%用于竞拍。广州的组合拳相对温柔,但广州人也感到阵痛,广州人到外地上牌也大幅增加。 >>限购限出“负能量” 长期以来,汽车限购,一直就伴随着争议存在。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限车限房”拉低GDP增速2个百分点,仅限车就使北京2011年消费额减少600亿元!北京限车令,还直接打击了整个汽车产业链,从造车企业到经销商到钢铁厂商,都受到影响。 此外,汽车限购也在挑战大众情感。曾几何时,有车有房有存款,是新一代年轻人走出校门时的奋斗目标,也是谈婚论嫁前丈母娘们都要唠叨不休的“硬条件”。限购令一出,多少年轻人疾呼不公平:城市缓堵,不应让后来人买单!我们也应有买车,有提高生活水平的权利和自由!购车,不应是少数人的权利! >>成都:私车第二城,至今未限购 成都已是“中国私车第二城”,据成都市交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成都有机动车310万辆,在全国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超过上海,目前还在以日均1560辆的速度递增。照此趋势,如将成都汽车首尾相连,到2017年6月可将绕城以内所有道路全部塞满!此外,据调查,成都中心城区汽车使用强度为每天3.5次,远高于上海每天2.4次的水平。 而成都汽车限购传闻,3年前即有,今年的成都两会,政协委员王莉也曾提出,应采取公开摇号的方式限制新增机动车。即便如此,截至目前,成都依然保持开放公平的原则,坚持对汽车“限购”、“限牌”等措施说“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