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办学校“小升初”测试在“五一”假期集中进行。昨日,开辟考点的10所学校迎来了超过3万名考生。不少学生考了上午场,下午又转战另外学校的考场,午饭都只有在车上就着牛奶吃点盒饭。陪考大军也没闲着,家长们的五一假期算是泡汤了。图为某校乒乓球桌上坐满了等待孩子的家长。
不过和往年家长给孩子同时报七八所学校相比,今年家长给娃娃选校更加理性,一般只报考了3-4所学校。
>>陪考,私家车上睡一宿
为了不让孩子早上太匆忙甚至因拥堵迟到,有些没有提前在考点周围预订到住房的家长很是苦恼。于是只得直接把私家车开到考点门口,和孩子在车上睡一宿。
>>1万考生参考,来了2万家长
几乎在每个考场,都不是孩子们一个人在“战斗”,有的家庭爸爸妈妈、婆婆爷爷共六七个人前来陪孩子参考;有的家长甚至带着帐篷、席子在校园草地上铺开。据统计成都实外西区考点的考生超过了1万人,陪考的家长就超过了2万人。
>>花2万,一家人从北京飞来陪考
考生向洋是成都户口,之前在北京读小学,今年想回成都读书,于是选报了实外西区和双中实验学校。三天前,全家几口人花费接近2万元的来回机票,就为应战“小升初”测试。由于向洋只会说普通话,家长担心孩子万一出来找不到家长,于是还专门制作了如同“接机牌”的标识。
这几日“小升初”备受关注,家长和考生们,你们见到有哪些稀奇的事?有什么特殊的感受?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请把你想说的话编辑成短信发送到106580007603(免信息费)。或者登录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与网友讨论,或关注四川手机报新浪官方微博讨论此事,以下选登部分读者发言。 >>家长:伤不起!一切为了孩子 尾号6333的广安读者:选好学校,进实验班,找好老师……再累也要坚持!孩子只成长一次,错过了最好的时光,就再也没有了。 尾号5581的成都读者:现在小升初形成一种恶性竞争,即便知道这样,作为家长,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进教育资源丰富优良的民办学校。 尾号1368的自贡读者:陪孩子到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考试,来自宜宾、自贡、内江、云南、贵州、重庆等地的车将龙脑大道变成了临时停车场!场面相当壮观!县城全都住满了,为了孩子能参考,我们一家差点就去泸州住了。 尾号6781的南充读者:带女儿考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一万多名考生上万辆车在此,车已停到西延线了,人山车海!伤不起! 尾号6633的广安读者:带儿子到成都参考,既希望他考中,又担心以后在成都求学一旦有啥事,都没个人在身边照应。但作为父母,为了更好的教育,不得不让孩子选择坚强。 >>学生:不想考!好疲惫好想哭 尾号2587的自贡读者:这个假期妈妈带我参加了好几场学校的小升初测试,好累!好想哭! 尾号6584的宜宾读者:我肯定考不上,但父母说让我来成都“见见世面、看看题型”,题目真的好难,不想再考了。 >>旁观者:理解家长,苦了孩子 尾号7981的成都读者:我是西南民大的老师,小升初考试却安排进了我们学校。孩子在里面考试,看得出,在外聊天的家长也难掩其担忧。 尾号4125的成都读者:难得的五一小长假,因为小升初的考试安排,成了让家长和孩子煎熬的“考试小长假”。 尾号8899的成都读者:当年孩子来成都读泡桐树小学已经经历这样的事,再也不想再次经历这样的会战,对孩子一点意义都没有,其实这已经转化为家长间的战争了! 尾号9834的成都读者:可怜家长花了无数心血和金钱,孩子也付出沉重的代价。 尾号9555的成都读者:教育行政部门说是给孩子减负,但其实不见得孩子的负担减少,反而选择的压力增大了。五一小假期,看着家长带着孩子到处考试,累! 尾号0001成都读者:因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考生才会拼命挤独木桥也要进名校。 >>专家:下力气以真功夫培养教师 中国著名基础教育专家、四川省教育学院教授姚文忠说,小升初要考试其实并不符合规定,是不应该的,就算要考,也只是一种应急措施。现在小学生负担加重是事实。行政屡屡采取的措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越医越痛,这是不行的,必须采取系统的研究。现在政府花了许多财力人力去反择校,但没有在办好教育方面下持续的深功夫。他建议,对择校要冷处理,下力气以真功夫培养教师。 小编有话说:作为参加过成都外国语、成都实验外国语“初升高”的小编,十年前也是这样度过的:父母陪考,自己赶考。而现在的情形与当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着读者们的留言,小编庆幸:最艰难的时刻已过去。而作为过来人,不禁心疼孩子们:他们快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