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上古时为古西陵氏族居地。春秋战国时期属古蜀国,盐亭在地里位置上又正处在巴、蜀两国军事上对峙的前沿,故蜀国在此设亭候待以守望,名“孱亭”。这是古蜀国在盐亭设地方管理机构之始、至今2400余年。东晋元年(公元405年)因盛产井盐而取名“盐亭”。古语有云:“盐”乃盛产食盐之地,“亭”乃古蜀设亭于此,这就是“盐亭”的由来。
鸟瞰盐亭
盐亭其实也很出名的。奇山峻水的钟灵毓秀之气孕育了:黄帝元妃嫘祖、中医始祖歧伯、唐宰相李义府、严震及韬略家赵蕤、北宋诗人、墨竹画大师文同、道学大师杨太虚、史学家蒙文通、革命烈士袁思尧等华夏英才。
“华夏母亲之都——嫘祖故里”是盐亭一张厚重的名片。
在远古时期,黄帝的元妃嫘祖就出生在盐亭。(注:嫘祖发明了植桑养蚕和缫丝制衣,使人们告别了赤身裸体的荒蛮时代,并与黄帝一起开创了中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被誉为“人文女祖”。)
嫘祖陵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在四川避难,曾到过盐亭,写了一首诗:“马首见盐亭,高山涌县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这里的严家指的是出过两个宰相的严震一家。
北宋,善画竹的画家文同也是出生在盐亭,他的“胸有成竹”可谓是家喻户晓啊。
穿行盐亭大地,无不为其山之幽静、水之清澈、景之美丽、气之神爽而陶醉。盐亭山水四季风韵各不相同:阳春三月,白花争艳,青枝绿叶;炎阳夏季,浓荫蔽日,蝉鸣山野;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硕果累累;数九寒冬,瑞雪纷纷,银装素裹。
在30多平方公里的嫘祖故里,至今犹有嫘祖山、轩辕坡、嫘祖穴、蚕丝山、丝织坪、先猫洞、嫘祖井、西陵垭等人文遗址33处,还流传着众多传说。这些动人的传说,脍炙人口,代代相传。
印象中,盐亭就是一层山围着一层山,群山连绵,看到不到山的尽头。这就是盐亭的地形:丘陵,也造就了盐亭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曾听朋友说到,盐亭的官在绵阳都是有本事的。盐亭人家乡情结很重,盐亭人很团结。在外地只要听到盐亭口音两个陌生人就会聊得开心,也造就了当年的:盐亭帮。
盐亭笔塔,地震的时候被损坏了,后来重建!
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古城门上的一棵树了。风景独特,在我眼中,它就是盐亭的代表性景点了。老城墙,有N年历史了哦。注意墙上的这棵黄葛树,旁边有一株苍劲的桑树,老人们把这树叫做盐亭的风水树,说这两棵树代表黄帝和嫘祖。也有人说:这两株树,彰显了盐亭儿女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在夹缝中生存、在风雨中成长的精神!
老东门,最后的城门
盐亭的绿化非常好!因为这里远离喧嚣的城市,没有污染的工业。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55%,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茂密葱翠的森林掩映着城市和村庄,到处是鸟语花香和醉人的碧绿。
中华母亲、黄帝元妃、嫘祖的陵墓,位于盐亭县金鸡镇。世界各地的人来祭奠中华母亲
盐亭县城弥江大桥东的凤凰山,象凤头似的峰顶直插云天,茂林、绿树、奇花、碧草覆盖满山。国道唐巴公路经山门而过,汽笛声、水流声、钟声、鼓声、鸟歌声组成了嫘祖故里大自然的交响乐。这里不仅有丰富多彩、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前傍银流、后依山林的凤灵寺,其位居县城的要冲,近城而不进城,近水而不进水。深邃悠久的佛教文化,从古至今的年年季季,都有远近旅游观光焚香朝拜的客人纷至沓来,使它成了川北著名的佛教胜地。
盐亭的莲花水库(据说下暴雨的时候山上冲了块巨石下来,石头上面有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不过的确有一块巨石上有一朵花,盐亭人应该都知道)。
莲花湖因神奇的“莲花石”绽放湖畔而得名。该湖呈“V”字型,湖岸线60余公里,曲折而漫长。沿湖两岸崇山峻岭,岑岑叠叠,错落有致。群山之间,苍松翠柏绿沃千里;湖光之中亭台孤岛交相辉映。鸥鹤展翅,游鱼成群,千帆竞发,碧波潋滟,水天一色,依然入画。
现在,盐亭人民充分认识到嫘祖文化是祖国丝绸文明的里程碑,丝绸文化又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相依的见证,因而努力恢复了嫘祖的历史地位与她的本来面目。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嫘祖故里———四川盐亭,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天府之国,迎接海内外来宾!祝愿盐亭的明天更美好!
鸟瞰盐亭全景
东门小广场
繁华的廊桥
城市发展
宽阔的街道
本帖最后由 菲雨 于 2013-4-15 09:55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