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正在大手笔打造灌口古城区,这是老灌县人深感欣慰之事。 打造灌口古城,挖掘独有的本土文化是关键。我们的本土文化积淀有多厚,影响有多深远,很多人并不清楚。也许你会说,灌口是二郎神的祖庭所在地,《西游记》里也提到灌口••••••,对,这些都没错。可是知道这些故事的人并未因此和都江堰的灌口镇联系起来,这些神话故事中所提到的“灌口”,仿佛和西王母的“瑶池”一样缥缈,只存在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想象中。 但灌口文化的影响,确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想象不到的。 如果你在互联网上输入“灌口镇”三个字,立即就会跳出数万个相关网页,其中一部分就是我们的灌口,同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在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还有一个灌口镇,这是咋回事,这两个灌口有什么关系呢? 大约是2004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的一行人来到都江堰市,请求了解都江堰灌口镇的相关情况,都江堰文化局的同志接待并对客人讲解了灌口镇名称的来历和历史。最后当这行人来到灌口镇政府大门口时,抚摸着“中共灌口镇委员会”和“灌口镇人民政府”两块吊牌时,激动之状无以言表,只是口中喃喃自语:“真的是一样的啊••••••!” 原来,福建灌口镇这一地名及凤山庙的来历与四川灌县灌口镇及中国水文化的传播有着密切关系。据福建《同安县志•卷二十四•祠》及《灌口凤山庙碑志》所述,福建厦门灌口镇在宋代属同安县明盛乡安仁里,元代时在此设深青驿站(古时的兵站)。据传明朝时有一西川灌口(今四川灌县)人来此当驿丞(相当于兵站站长),带来西川灌口二王庙镌刻“李府清元真君”的香炉,并养有一猎犬。后驿站毁予兵燹,驿丞死后,香炉弃置路边,猎犬将其衔至凤山,卧守不离。乡人十分惊异,于是就地筑一小庵,置祀香炉,想不到有求必应,明朝启祯年间乡人将小庵改建成庙,即今天福建灌口的凤山庙。 凤山庙建成后,香火十分兴旺,香火的兴盛带来了地方的繁荣。附近村民以及从八闽来此谋生的人,在凤山下摆摊设店,渐成集市。因凤山庙祭祀的神来自西川灌口,就把这集市名为灌口,厦门市灌口镇这一地名由此而来。 凤山祀奉四川二王庙的“李府清元真君”就是李冰次子李二郎,闽台一带称“大使公”。《灌口风山庙碑志》载:“真君当秦时佐圣父冰守蜀,安制毒龙,祀之宜矣!”李二郎帮助圣父李冰守蜀伏龙的少年英雄形象在碑志中得以弘扬。凤山庙现存的青石窗雕二幅,描画着孽蛟兴风作浪,一老一少正与孽蛟搏斗;江上风平浪静,祥云朵朵,一老一少驾着被驯服的蛟龙,迎着彩云,冉冉上天。这正是中国水文化的主题曲。 闽南文化学术研究会理事白玉盛说,李二郎是一位百姓心目中“除暴安良、舍己救人、造福于民”的英雄,现代社会人们期望其能“降福于民、风调雨顺、平安幸福”,因而十分受人信奉和崇拜。“二郎神信仰”在都江堰灌口和古同安及闽南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乃至向海外的传播,是我国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据统计,今天台湾各地有160多座灌口凤山祖庙“二郎神”分炉,就连缅甸仰光、马来西亚槟城、泰国曼谷等国家也有“二郎神”的香火。
哦,说灌口的文化走向了世界一点也不为过吧,我们难道不为生于斯长于斯而感到骄傲吗!
图一 福建灌口镇政府工作人员在都江堰灌口镇办公楼前合影(摄于2005年)
图二 福建厦门集美区灌口镇政府办公楼
图三 福建灌口镇凤山庙描述李冰父子治水擒孽龙的浮雕
注:⑴都江堰市灌口镇与福建省集美区灌口镇于2005年结为姐妹乡镇;
⑵“5.12大地震”发生后,集美区灌口镇为都江堰灌口镇定向捐款100万元;
(3)都江堰“灌口镇”地名来源,因此地位于都江堰灌溉系统的总进水口(即宝瓶口)而得名。
云卷云舒 于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