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表明,在人类之前,灵长类动物就已学会将软体动物作为食物来源之一。而贝壳收藏,作为现代贝类学的先驱,应该说自有人类和海滩出现的时候就有了。考古发现,在石器时代就有了海贝做成的项链,而从发现的地点远离大海这点表明,那时已有了类似贸易的活动。在阿兹特克废墟,印度河谷 以及中国的古墓等这些考古发掘中,都发现有贝壳做成的首饰。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收集漂亮的自然物体发生兴趣,王室贵族派人四处搜罗,甚至不惜重金购买,竞相建立奇珍收藏室相互炫耀。贝壳,因为其的美丽,种类繁多,坚固耐存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当时的殖民贸易和探险,不仅运来了香料和茶叶,还带来了来自异国海域的美丽贝壳。每次远洋船只返航时,贝壳商人都会拥挤地等在码头上,争夺新的贝壳。它们成为富人和皇室私人博物馆的珍藏。这股对收藏贝壳的狂热,甚至超过了对艺术画家作品的追求,在拍卖会上,一枚贝壳的成交价远比一幅名画的价格高出许多的事情屡见不鲜。到了17世纪末,人们才开始将对贝壳的兴趣,由其漂亮的外表转移到了其科学价值上。马丁.理斯特(Martin Lister
)在1685年至1692年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综合性的贝类学教科书“贝类学历史”(Historia Conchyliorum)。其后,乔治.兰菲(George Rumpf 1627-1702)出版了第一本软体动物词典。他的许多提法,后来都被林奈(Carolus Linnaeus)所采用(插图3)。 在动物学(包括贝类学)研究领域里取得突破性重大发展的历史人物,当属瑞典的自然科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他创立了“林奈双名命名体系”,用这套系统,他总共命名了约4000种的动物种类。就从这个时候开始,现代意义上的贝壳收藏产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