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一个江苏朋友的话说:你们巴中,真是穷得可以。”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巴中人,朋友这样的言语,显然对我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实事求是的说,作为一个地级市,巴中确实是穷了点。巴中到底穷在哪里??这可不是一两句话或某一两个人能说清楚的。
我去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巴中老乡,他们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有个体经营的,有工薪白领,有工厂职工,有建筑工人,也有从事某些“非法行当”的。很有意思的是,我跟其中某些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阅历的人士闲谈的时候,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太愿意回到巴中生活。我不止一次的问他们为什么,语言虽五花八门,核心内容却几乎惊人的一致,即:巴中的教育相对落后,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太大。还有一些声音就是说:返回巴中继续生活,如何生活下去,就业难,创业难,在外面从事的行业在巴中根本没有,想“吃老本”都不知道怎么个吃法。地方房价跟经济收入也不成正比。同样的房价在自己目前所在的城市周边或郊区,也可以买到不错的房子。!纠其种种因素,他们还是决定留在工作地生活。
而一些社会底层的打工一族,他们的想法则又不一样了。我接触了许多农民工兄弟,年龄跨度也是相当的大,以70后为主力军,他们大多都承担着家中老人的养老,医疗以及孩子的教育,就业,婚配等压力。80后紧随其后,他们到了适婚年龄,结婚就得有房,为了房子,他们加班加点,甚至身兼多职,与许多专家学者笔下,嘴下的80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还有部分是60年代的老人,他们早已到了退休年龄,却也在工地上,工厂里继续打拼着,他们的文化有限,思想也很质朴,年龄不是他们障碍,能在自己身体还算硬朗的情况下,能为子女创造一些物质上的财富,是他们一直所追寻并且引以为傲的。 打工一族们尽管大多聚集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或者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接收到的讯息也是最为前沿的,但是他们始终认为这个地方不属于他们,他们是创造者,而绝非拥有者,他们在这些城市中受到了许多不平等的待遇,因此,他们中绝大多数的想法既是尽快的挣到更多钱,早点回到家乡过上更为富足的生活。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规律:巴中很多优秀的人士,成了其他城市中的精英,而思想,文化相对滞后的打工族群,成了巴中城市中的中流砥柱。通俗一点既是:有钱人憧憬外省市,而打工一族与农村人口想法设法进入城市,极少数的人愿意呆在农村。这个规律乍一看表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最求,符合现在的社会环境,没什么不对的。但一个城市要发展,离不开人才,科技才是生产力。大多数的富裕人群和前沿科技的掌握者陆续的离开了这个地方,使得这地方缺乏了生命力,没有了创新。从而,留下的人们更加的顺应着这个环境。即便有少量的智者们不安于现状,决定从这样与现实不符的大环境中走出,但是一旦他们真的走出了逆境,他们便走入了另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地方,带走了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留下的是人们一时的议论与唏嘘。这是一种恶心循环,一种危险的讯号!!!
巴中的穷吗?从地理环境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地下矿藏,天然气储量。巴中拥有足够的底气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摘掉“穷得可以”这顶帽子。巴中北接陕西,东邻重庆,是北出天府之门户。抗战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当时全国第二大苏区,数万革命先烈长眠于此,留下了诸多难忘的历史。王望山的历史亦可追溯到唐朝。通江的溶洞,南江的光雾山,诺水河,恩阳古等等...这些风景如画之地无不令人神往。地下的矿产,油,气更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天然资源。甘蔗,蚕桑,银耳,金银花,茶叶,核桃等一些优质农产品在全国也算是首屈一指的。
我们拥有这么多的资源,拥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为什么巴中还是“一贫如洗”呢?巴中当地的人们大多都听过:广元核桃滚全球 这样的广告词。而南江被誉为“核桃之乡”,却少有人问津。04年就被国家列为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南江光雾山,至今又接待了多少海内外游客??每逢正月十六,巴中人都会上山登高,采青,而有多少人们知道这沿袭了千百年的登高传统,是为了祭奠唐朝章怀太子的仁德?现在有几人能诉说川陕革命根据地当年的激情与豪迈?有多少人知道巴中地下除了有天然气之外,还遍布着近50余种矿藏。霞石矿,无论是总量还是其品质,在整个亚洲都是第一。
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我们巴中人值得骄傲的资本,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阻碍巴中地方的经济发展,迫于生计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多数巴中人选择了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据保守估计,巴中在外务工人员接近150万。而留守的老弱妇孺,他(她)们对于地方的地域的优势,资源优势,乃至某些惠民政策,大多都是不太关心的,因为他们是最为普通的人,老百姓吃饭,睡觉,过日子,这才是硬道理。吃得饱,睡得踏实,过得太平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抛开种种不利因素,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利好的消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还是好的,这也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伟大的共产党领导着我们,一起探索和发掘开启世界未来发展的密码钥匙。邓爷爷提出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现在看来他的理论是正确的。但那仅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而把同一句话用在当今社会,那就行不通了。当今社会,人们不认为能抓老鼠的猫是好猫,因为人们更现在更在乎的是,这只猫在抓老鼠的同时,有没有打破家里的坛坛罐罐,锅碗瓢盆。有没有为了抓一只老鼠,而触犯了法律以及道德底限?邓爷爷提出的还有一个口号是: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带动后富的人,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这话我们听得很多,但大多数人只记得前面那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后面两句很少有人在提及。为什么??因为,许多先富裕起来的人们不会愿意去带动后富裕的人。 而后富的人呢?他们也没有奢望有钱人会给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所以,不管是先富的人,还是后富的人,都忘记了后面那两句话,而小平爷爷提出的这口号,所希望的正是后面那一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社会的平等永远只是一个无限逼近的理想,绝对的平等也是永远达不到的。社会在发展就如水在锅里煮,水开了就会翻滚,会开锅,但觉对不会平衡,要么不煮,但不煮就会成为死水。
2010年,我惊喜的感受了巴中第一条高速公路的通车。广巴高速的运行,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将两地行使时间缩短近半,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开始,预示着巴中一个崭新的大交通时代的到来,巴中-南充,巴中-达州,巴中-汉中这些高速也正在建设当中。这无不让所有的巴中人感到激动和鼓舞。相信巴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再过10年或20年,我要让我的江苏朋友再来巴中,到时候他会肯定会说:“巴中,真有你的。!”
让我们共同呼吁,巴中的精英们,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吧。家乡其实很美丽!!!!!!
(一时兴起,写下此文,未曾草稿,写的不好,各位看官笔下留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