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武康路时,我不仅欣赏了那片美丽的风景,更让我惊喜的发现:113号门标牌上镌刻的四个大字:“巴金故居”。我知道巴金一生闪耀着不少的光环一一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授予的“人民作家”荣誉称号……是我十分崇敬的大文豪加四川老乡,于是毫不迟疑满怀喜悦地跨进大门,将目光投向那座欧式花园洋房。据介绍,“洋房”建于1923年,最初是苏联商务代表处,后经陈毅市长特批,于1955年起成为巴金先生的居所,直至2005年巴金逝世。
我们首先沿着小径在园里转了一圈。庭院虽不大,却充满了诗情画意。满目的绿色植物,散发出新鲜的氧气,令人心旷神怡。片片密林,生长旺盛,技叶交错,洒下满地绿荫。林间鸟儿乐此不彼,高歌低吟,时而飞翔时而扑腾,清幽的环境添了几分快活气氛。玉兰、樱花等花木与之相映成趣,有万绿丛中花飘香的味道。块块草坪,青草茵茵,平平整整,宛若文学大师铺下的彩色大纸,供游人们写诗作文。绿树、花木、草坪……环抱着由一座主楼、两座辅楼构成的欧式楼房。
我怀着敬仰之情走进楼房,轻轻的脚步, 用心地观看,从主楼的一楼到二楼。
一楼是客厅,是巴金大师接待中外宾客、与朋友聚会畅谈的地方。据说法国作家萨特和波伏娃是第一批来宾,老舍、曹禺、沈从文等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客厅的柜子里摆放着巴金大师从各地带回的纪念品,壁炉上是林风眠赠送给巴老的《鹭鸶图》。客厅还陈列有巴金大师的作品、手稿以及他使用过的物品……。看到这许多的珍品,我深知巴金大师的文学成就和他对文学事业的巨大贡献,内心情不自禁地赞美: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国文学繁荣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除客厅外,还有巴金大师和妻子萧珊、儿子李小棠温馨生活的餐厅;阳光充足的开放式敞廊,据说巴金大师晚年行动不便,经常在此写作,笑称“太阳间”。
二楼是卧室与书房。卧室布置得干净简洁,除了摆放的三张床再无值钱的家具。介绍说:中间的大床是巴金大师和妻子萧珊睡的,旁边的小床是他们的外孙女端端以前睡的。如此情景,可见主人是多么的朴实无华啊!书房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书桌和书架。书桌上放着收音机、台灯、笔筒等物。书架贴墙而立,从墙角到屋顶一格一格的摆满了巴金大师的书籍和手稿,见证了他“无处不书”的一生。不难想象,巴金大师就是在这小小的室内,孜孜不倦地挥洒才华,不停地写作、翻译,出版了许多具有广泛影响的书籍。如:《团圆》(电影《英雄儿女》的原著)、《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随想录》……翻译有《屠格涅夫短篇小说集》、《回忆托尔斯泰》、《草原故事》……。巴金大师精通多种语言,在过厅的书柜中存放着不少的外文书和工具书,以及曹禺离开上海住所时送给巴金的拒子。
参观后在返回的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巴金故居一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生都在为文学事业奋斗不息,具有朴实、正直、坚韧、严于律己高尚品德的巴金大师。他虽离我们远去,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说明:倒数2.3、4、5、6为网络图片
|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