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IP地为上海、广东、浙江和安徽等地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经验,如何利用医保个人账户中的钱去药店购买华为WATCHD2,引发舆论关注。
有网友表示质疑,“该手表里有很多附加功能,更像是智能手表,支持打电话、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接收微信消息等功能,医疗这一用途更像一个噱头。”多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华为WATCHD2属于医疗器械,可以使用医保,但一人限买一件,且需现场激活。
面对疑问,媒体拨打了国家医保局在官网披露的打击欺诈骗保举报电话,有工作人员称,如果相关产品获得了第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确实可以刷医保。至于未来的科技产品是否都能增加健康管理功能从而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全部由医保买单,还得看能不能拿下资质和当地是否有其他的相关政策。
舆论还注意到,不仅是华为,小米推出过智能手表形态的“腕部血压记录仪”,且该产品同样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通过。未来科技公司推“械字号”产品成趋势,还有待观察。
同时,舆论还提醒,医保支付科技产品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首先,从医保基金安全的角度来看,医保资金的使用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监管。如果大量科技产品涌入医保支付范围,可能会增加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医保基金的透支风险。其次,从医疗市场的角度来看,医保支付可能会对科技产品的市场定价产生影响。一些商家可能会利用医保支付的优势,抬高产品价格,从而损害医保基金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此外,医保支付科技产品还可能引发新的医疗纠纷。由于科技产品的功能多样且复杂,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数据不准确、功能故障等,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对医保支付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产生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