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回龙镇大堰沟刘氏根深苗广,子孙众多,随着历史发展,刘氏子孙逐渐迁移到别处落户,由此繁衍出七脉刘氏支系,现分述如下:
一支系:涌泉乡康寨村(元山子)刘氏支族。
祖籍来源于回龙镇高坎村(大堰沟)刘源庆传承到刘有能(第20代),公元1736年迁居到大庙乡(现东沟村刘家大石板)赵家堰居住,后又迁居现涌泉乡泉水村落户,大部分居住在泉水村、康寨村、杨家庙、何家庙、深沟村一带,刘有能是涌泉乡的第一代,现已发展到13代“祥”字辈,族谱诗序同大堰沟刘氏。
二支系:老林镇(牛牧山刘家沟)刘氏支族。
祖籍来源于刘源庆的后代刘瑞一家人(第12代)在公元1553年回回龙镇(大堰沟)迁居老林镇(牛牧山刘家沟),落户定居繁衍后代,现老林镇(水磨滩)、玲珑乡(刘家湾)、太蓬乡(宝竹庙)、复兴乡(老木垭)、消水乡(宝珠寺、才子岩)、巴中市清江镇等地定居落业。族谱诗序大体与回龙镇(大堰沟)相同。
三支系:小桥镇(三堡堂)刘氏支族。
祖籍来源于明末崇祯甲戌七年(公元1634年),由刘源庆后代刘延臣一家人(第14代)从老林镇(牛牧山刘家沟)迁居小桥镇(三堡堂)落业。
族谱诗序:
文元德思永,作人代正邦
承先延丕烈,启佑毓贤良
智有多子继,必能大业昌
名誉家堂尚,福禄锡祯祥
共40个字,现已发展到17代。
四支系:增产乡(刘家干坝子)刘氏支族。
祖籍来源于回龙镇高坎村(大堰沟)刘源庆的后代刘应先一家人(第8代)迁居增产乡(刘家干坝子)定居繁衍后代,300多年来发展到今已有1000多家,约5000人口左右。
族谱诗序:
仕钟德文章,作仁泽正长
承先延丕烈,启佑毓贤良
智有多子继,必能大业昌
名誉家堂尚,福禄锡祯祥
共40个字,现已发展到17代。
五支系:城南镇白塔村(竹林湾)刘氏支族。
祖籍来源于刘有能(第20代)三弟刘有俊后代,从大庙乡东沟村(刘家大石板)迁居城南镇白塔村、磨子街(竹林湾)一带定居落业,现已发展到13代,族谱诗序与一支系相同。
六支系:丰产乡(玉皇观)先锋村刘氏支族。
祖籍来源于回龙镇高坎村(大堰沟)刘源庆后代刘澧(第11代)一家迁往丰产乡先锋村(玉皇观)定居落业。
七支系:回龙镇(亭子桥)刘氏支族。
祖籍来源于回龙镇高坎村(大堰沟)刘源庆次子刘帝儒的10代孙刘元,迁居回龙镇(亭子桥)定居落业。
族谱诗序:
一元三学士,文定永世忠
国正天心顺,光清兆德良
共20字,现已发展到“定”字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