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26|评论: 0

“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遗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四川做了哪些工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6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羌年是羌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羌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明,是羌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新创造的宝贵财富,是民族记忆的留存,更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羌年集羌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歌舞艺术、传统技艺、节庆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于一体,是羌族文化全方位的展现,见证着羌族文化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时代变迁中的不断发展。2008年,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以羌年为代表的羌族文化,四川省于2008年10月批准设立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区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理县、茂县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为核心区域,兼及毗邻的阿坝州的松潘县、黑水县和绵阳市平武县的部分相关区域,涉及7个县,102个乡镇,971个村寨,总面积23225.83平方公里。

 2019年1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列其中。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向葵曾专门写文章,从震后“羌年”的保护与实践,看系统性保护体系的建立。他特别梳理了国家和四川省在羌年保护上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包括创造有利于代际传承的条件和氛围,确保羌族非遗的代际传承,确保羌年文化空间的可持续性,助力社区和群体的经济增收,促进以社区为中心的多元行动方之间的合作,利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羌年的可见度,开展多学科研究,开展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等内容。

  与此同时,各地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羌年保护工作,比如传承人引领羌族民众自觉参与羌年传习实践活动,协会与民间社团自发开展羌年保护工作,民营企业与合作社为羌年存续提供助力。向葵认为,正是在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下,赋予了羌年永续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条件。

 今年11月1日,第七届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暨2024羌年庆祝活动在茂县举行。活动当天,来自阿坝州汶川县、理县、茂县和绵阳市北川县等地的表演团队在茂县古羌城进行了庆祝羌年文艺汇演。随后,还在古羌城景区举办了千人坝坝宴,邀请参加活动的嘉宾和游客一起吃羌族“团年饭”,感受羌族“铜火锅”“九大碗”“洋芋糍粑”等“茂县味道”的美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表示,经过多年的深耕,羌年庆祝活动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品牌,有机地融入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成为“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生动实践。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