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2024年11月1日至9日,是川陕苏区毛浴镇会议胜利召开九十周年,亦是川陕苏区红军十六字训词——“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制定九十周 年。九十年沧海桑田,不论是“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还是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都是对十六字训词精神的赓续、发扬和坚守。精神的力量代代相传,在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伟大征程中,尤需传承发扬红军十六字训词精神,汇聚起全市人民奋勇前进的磅礴伟力,让我们的事业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曲激越豪迈的交响。
那是一段战火纷飞的流光;那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你们舍生忘死,壮怀激烈;你们慷慨赴死,视死如归。你们的名字流芳千古,刻入丰碑,融进大地,装在人民心中;你们的精神光芒万丈,熠熠生辉, 永不褪色,世人代代传承。你们是英勇红军;我们是红军传人。走过血雨腥风,你们是我们扎根的灵魂,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迎来岁月静好,我们是你们生命的延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一)
谁说历史无言?英雄的事迹就是 历史最好的叙述。谁说时间有界?精神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
拉开历史的帷幕,时间回溯到1932 年,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3000余里,越过京汉线、血战漫山关,翻秦岭、涉汉水,趁四川军阀混战、川北防务空虚,挥师川北、跃进巴山,进入通江 两河口,把红旗从大别山插到大巴山。
那是一支不畏艰险的英勇之师——是年 12 月 15 日钟家沟会议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先遣部队在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等率领下先行出发,从天池寺,至黑桃树,越米仓山。沿 途山险路隘、荆棘丛生,大雪封山、人迹罕至。他们破冰开路、伐木搭桥,不畏严寒、不惧艰险,一路上风餐露宿,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团结一致的精神,飞越 210里“巴山天险”,于12月18日如神兵天降,顺利抵达通江县北部边界重镇两河口,打响了入川的第一枪。
那是一支百姓拥戴的文明之师——12 月25 日,红军进入通江县城,引 起百姓巨大反响。数九寒天,冰冻三尺,红军衣着破烂、疲惫不堪,但态度和蔼、买卖公平;他们夜宿街头,饥寒交迫,但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屡遭地方军阀蹂躏的川东北群众,从未见过这样的军队。“这是我们穷人的队伍啊!”老百姓一边感慨,一边“千家万户把门开, 快把那亲人迎进来”。那是一支一心为民的仁义之师——
红四方面军主力全部进入两河口 后,在茶铺子“约法三章”:一是废除苛捐杂税;二是实行减租减息;三是保障人民安全。老区人民如拨云见日,欢呼 雀跃,奔走相告!同时,红四方面军带领老区人民打倒军阀、严禁鸦片,赤化全川、平分土地,兴办学校、解放妇女 ……老百姓真正当家作主人!回望历史的滚滚烟尘,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每一个创举,都称得上前无古人。“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红四方面军入川仅一个多月,就迅速解放了通南巴大部,鼎盛时期发展成为幅员 4.2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500 万、建立了23个县和1个市的苏维埃政权,“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
不怕牺牲、战胜困难是训词的品质;紧密团结、共同奋斗是训词的宗旨。训词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体现了敢闯敢干、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 力、奋勇开创新局面的集体主义精神。
上下同欲者胜。 川陕苏区红军十六字训词的制定和广泛运用,达到了统一思想、提振士气、 走出困境的目的!
(四)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从哪里来” 的基因,更标定“走向何方”的路标。
拨开历史烟云,一段段浴血奋战的不屈岁月,依然震撼人心;回望艰难历程,一幕幕风云激荡的历史场景,依然让 人热泪盈眶:
践行十六字训词精神,他们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川陕苏区军民在远离党中央和较长时间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在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围剿和激烈战斗中,在险恶的政治“肃反”中,谁也不知道“红旗到底打得多久”,但是广大军民,尤其是红军指战员始终初心不改、本色依旧。
曾中生受尽迫害矢志不渝,关押期间利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等多篇军事著作;旷继勋身陷牢狱坚贞不屈,至死也想着为革命事业多留下一颗子弹;张宗兴不畏强权慷慨就义,生前最后一句话是 “我坚信共产主义”!
践行十六字训词精神,他们始终坚持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
开国中将程世才回忆,“当时敌我装备力量悬殊,我们被压缩到川北一片狭小的区域,粮食、弹药供给越来越困难, 两三天也很难吃到一点半生不熟的山 芋、土豆”。
如此困难境地,根据地军民不畏艰难,坚持创造性开展工作。
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川陕省委号召“人人动手,开荒种粮”。徐向前在所住房屋后开垦出一块菜地,李先念开垦菜地两亩半。他们创造了“收紧阵地,诱敌深入” 的战略战术;在敌人眼皮底下造船,声东击西“巧渡嘉陵江”;在日常宣传中发明了 “水电报”;建立中国人民军队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积极创办和发展了军需工业、民用工业;创新推出《税务条例》十条办法……
践行十六字训词精神,他们始终恪守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川陕苏区军民始终秉持“在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之下, 千万人团结如同一人的奋斗,协调一致的努力”,军民一心、水乳交融,心往一处 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宣汉、达县、万源 3 座县城,缴获刘存厚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全套机器设备以及枪支、炮弹、布匹等大量军需民用物资,并决定转运到根据地的大后方通江。
苏区群众迅速响应,不到 3 天便组成了一支逾万人的运输大军,背着背篼、 背架,拿着抬杠、绳索,历时1月余,完成全部搬运任务。
践行十六字训词精神,他们始终保持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
在两年多时间、300余次战斗中,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广大军民没有被反动派吓倒,没有被困难吓倒,更没有悲观失望、 惊慌退缩,始终保持旺盛的斗争意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红四方面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王烈山, 遭受炮弹轰击,面对抢救他的红军医护人员,年仅29岁的他只给大家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战斗,直到胜利!”
“疯子”将军王进山,在反“六路围 攻”的一次战斗中,创造了一个团全歼一个旅的奇迹。江油一战,头部两次中弹变成“血人”,仍然坚持指挥战斗,最终打败了强敌。
平昌籍老兵陈海从 16 岁参加革命起,他便常听到一句话:共产党员是“非常特别的人”。
究竟“特别”在哪儿?在大小战役中 “挂花”十几次、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 陈海找到了答案:“意志特别顽强、打仗特别 不怕死,把凡胎肉身炼成钢筋铁骨!”
(五)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为了保卫川陕苏区,多少老区人民满腔热情、百折不挠,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哪怕付出宝贵的生命!
这是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
在川陕苏区存续的两年多时间里, 苏区120万人民,仅巴中就有12万余人参加红军,其中4.8万余人战死疆场。
走出27位将军,歼敌约15万人。
人民群众为红军提供军粮约3 亿斤,投入运输约100万人次,14万余老区人民为创建和保卫苏区献出宝贵生命。
以通江县为例,当年人口仅23万, 参加红军的就有4.8万。新中国成立时, 这4.8万通江籍红军战士只剩下4000余人。当年通江籍开国少将傅从碧直到去世都“不敢”回老家,是他“无法面对家乡几万红军烈士的家人”!
在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四周的碑墙上,分地区、乡镇刻着13.8万红军烈士的英名,其中7400名是没有名字 的“娃子”和“女子”。
青山埋忠骨,漫山皆忠魂。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25048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一行行排 列如军阵的墓碑布满山坡,许多墓碑上 没有名字,只镌刻一颗五角星……
这是一段不能忘怀的记忆——
为了保卫苏区、支持红军,老区人民勇于牺牲、无私奉献。他们冒着枪林弹 雨支援前线,自带的干粮吃完了,宁肯挨 饿,也不动一粒军粮。
“最后一碗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尺 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 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在 川陕苏区,大家踊跃参加红军,父送子入 伍、妻送夫入伍,夫妻同入伍、兄弟同入 伍、全家老少同入伍,许多人全家都牺牲 在革命斗争中。
1934 年 5 月,平昌县镇龙关一家 16 人全部参加红军的蒲登殿父子 4 人,为 掩护群众转移全部被反动民团杀害;次 年红军撤离川陕苏区后,蒲登殿的母亲、 妻子、3个儿媳和6个孙子,全被还乡团 杀害,仅有四子蒲家木逃亡幸存……
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土寸血寸忠诚, 共和国旗帜永远印记老区血染的风采!
这是对红军亲人的深情守望——
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地主封建势力,疯狂地挥舞屠刀,以亘古未有、惨绝人寰的手段残忍屠杀革命群众。
但是经受革命洗礼的川陕苏区人 民,革命意志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更 坚定。
“太阳落坡四山黄 ,犀牛望月姐望郎。犀牛望月几时圆,我望红军早回乡……”“花儿年年开,年年登高台。望断天涯望断云,站成了望红台……”
这是老区人民守望红军、期盼红军的真实写照。
这是对红军精神的执着坚守——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就连十六字训词石刻标语也饱经风霜。1935年,川陕苏区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后,为了防止十六字训词石刻标语墙遭到破坏,老乡们在石墙上敷满黄泥,并在周围修建房屋。直到 2005 年, 当地政府把石墙周边的房屋拆掉,这堵石刻标语墙才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坚守红军精神,保护石刻标语墙仅是万千事例中的一例。
还有,斑斑血迹的土地册,沉入冬水田的烈士墓碑;
还有,“瞒天过海”保全“赤化全川”, 先祭先烈后祭祖先的王坪习俗……
这些事例不胜枚举、感人肺腑!
(六)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九十年来,多少枪林弹雨的战斗,多少壮怀激烈的牺牲,多少上下求索的追寻,多少千难万险的跋 涉,多少执着坚定的前行……
如同参天巨树,新芽岁岁破枝、枝干年年伸展,九十年的接续奋斗,展开了巴中欣欣向荣的年轮,从昨天走向今天,从历史走向未来。
九十年来,“红军训词”就扎根在这片红色沃土,成为世代传颂、自觉传承的 “红军精神”。九十年来,红军后代、红军传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军精神,在这块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宁愿苦干、 不愿苦熬”“苦干实干、创新创造”,让这块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们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积极 支援国家建设——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一穷二白、粮食大幅减产情况下,全市调出粮食近10 亿斤支援京津冀;
50年代初,胡耀邦同志率中央土改团推广“恩阳土改”经验;
60年代初,党群同心、团结一致“攻克三八高地”的“驷马经验”得到毛泽东、 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
70年代初,老区人民毅然响应党中央“三线建设”号召,组建1.3万余人的战 备民工团开赴襄渝铁路建设前线,手持 钢钎二锤,在崇山峻岭间架起一道“钢铁 生命线”;
…………
这些生动历史,是勇闯新路当先锋的 奋进史,也是站位全局作奉献的豪迈史。
他们在改革大潮、开放大势中奋力 改善生活面貌——
乘着改革开放时代春风,巴中积极推进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全域扶贫开发;
先行先试建绿色工厂、办微水电站, 丝绸厂、棉纺厂、罐头厂等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
“两瓶酒”热销全国,“小角楼的名气 是喝出来的”“名酒江口醇、滴滴都是情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他们在苦干实干、创新创造中全面吹响振兴发展时代号角——
1993 年 7 月,国务院批复巴中建立地区,开启逐梦振兴新纪元。
从“八七扶贫”时期“宁愿苦干、不愿 苦熬”、“巴中经验”成为“全国扶贫开发 一面旗帜”,到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取得同步全面小康历史性胜利,“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成为穿越历 史风云的现实;
从巴中经开区扩区移位至兴文,到恩阳获批建区、文旅示范区组建成立,重 塑巴中区域经济版图;
从开通第一条铁路、高速,第一座机 场、高铁、大型水库,到公路路网密度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首位、全国唯一在建4座大型水库的市州;
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 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气候养生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国字号品牌花落巴中,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天府旅游名县等实现零的突破;
…………
翻天覆地的壮美蝶变,回响着老区人民超越自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七)
我们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未来的答案。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炫耀过去的辉煌,而是为了汲取前进的力量,总结规律、 把握规律,更好地面对未来、创造未来。
疾风烈火,碧血丹心;闪电惊雷,精神不灭。走向美好未来,唯有把伟大精神放入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大江大河 中,才能发现这一精神拥有怎样的分量、 蕴含怎样的价值、孕育怎样的宏图。
2021年,我市从数万条征集表述语中,最终确定川陕苏区红军十六字训词 ——“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 胜不休”,写入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同 时拿出专门的章节予以阐释。
这是红军传人对历史的承诺,更是 对未来的宣示!自此,巴中首次有了自己的城市精神。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从“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扶贫精神,到“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巴中时代精神,都是对川陕苏区红军十六字训词精神的传承和践行。同时,实践证明,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从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十六字训词精神在革命老区巴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铭记历史是对英雄最好的致敬。
红四方面军在巴中战斗生活的两年多时间,对于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巴中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这段历史却最为波澜壮阔,是用流血与牺牲、用血与 火写成,在巴中发展进步的时间轴上已经镌刻了深深的烙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伟大新征程中,把十六字训词作为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这正是红军传人不忘“从 哪里来”的历史逻辑。
(八)
每一个国家民族,每一段历史时空, 都有自己的精神指引。九十年时间过去 了,那些彪炳史册的英雄壮举,那些闪耀光辉的精神力量,要怎么化为我们继续 前行的精神之源?
90年沧海桑田,红军当年生活战斗过的这块土地已经发生了奇迹般的历史巨变,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铺展。然而,和其他革命老区相比,和其他先发地区相比,我们仍有差距、仍有不足,我们更需努力、更需上进。
历史大潮汹涌澎湃,时代大势滚滚 向前。作为红军的传人,我们唯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事业变成更加美好的现实,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 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2024年,是巴中三十而立再出发的起步之年,中共巴中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高点站位观大势、与时俱进谋大事,为新时代巴中发展把脉定向,审议通过了系列文件,擘画了“一市四区三地”重大发展战略,吹响了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集结号。
全会要求,要铭记光辉历程汲取奋进力量,把握时代大势准确识变求变,顺应发展变化统筹推进工作转段、发展转型、干部转变,全力打造新时期“智勇坚 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 “红军队伍”……
大机遇、大变革,千载难逢;大挑战、 大跨越,千山万水。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是巴中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空的历史坐标,是凝聚全市人民奋勇前进的嘹亮号角,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的壮丽蓝图。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新时期的“红队伍”,要做智勇坚定的追随者,牢记前赴后继的峥嵘岁月,赓续巴山忠魂的铁血丹心;
新时期的“红队伍”,要做排难创新的攻坚者,敢于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展示巴山儿女的昂扬锐气;
新时期的“红队伍”,要做团结奋斗的开拓者,砥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意志品质,汇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新时期的“红队伍”,要做不胜不休的逐梦者,书写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时代篇章,让老区强市富民梦想成真。
(九)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历经九十年岁月洗礼,川陕苏区红军十六字训词精神历久弥坚,既是川陕苏区红军精神,更是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深深植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毕生奋斗的一种力量、一种态度、一种信仰。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让我们从十六字训词精神中,汲取真理的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只要跟党走,就会有前途”“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到达”。
让我们从十六字训词精神中,汲取实践的力量。“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 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让我们从十六字训词精神中,汲取人格的力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我们要在理性研判巴中面临的 “时”与“势”的大逻辑大趋势基础之上, 立足当下、前瞻未来,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集成一切可以集成的能力;
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我们要坚定信心,把巴中的优势鲜明地亮出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巴 中”,每个人都要“相互之间提供正能量、 自己给自己提供正能量”;
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示范市,我们要“像保护熊猫一样依法保护好企业家、保护好企业,像保护眼睛一 样保护好巴中的发展环境”,“把巴中打造成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全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压实工作责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亲自干、具体干、干具体”,“沉下去”、听民声、 解民忧;
“集结号”已经吹响,“弄潮儿”跃跃欲试,前进的号角嘹亮在1.23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披荆斩棘,昂扬的是精神力量;击鼓催征,不变的是追梦步伐!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你的力、 我的力,千钧之力。发扬川陕苏区红军 十六字训词精神,沿着几代人开辟的光辉道路,迎着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 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壮丽前景,让我们勠力同心、奋楫同行,汇聚起全市360万人民的磅礴伟力!
征途如虹,我们一定要携手并肩浩荡前行!
大河奔涌,这里已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https://mala.cn/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UzODA2MDR8ZTVkYWNlNzc3YzQyMjU3OTIxNGIzYWZiYjAwZWNmYWR8MTczMjIwOTk3Ng%3D%3D&request=yes&_f=.jpegattach://1538060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