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邛崃酿酒最早源于何时,说法不一,也未发现史书上有文字记载。不妨让我们研究一下中国酿酒史,作一些大胆的设想和推断。
中华大地上酒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说始于与大禹同时代的仪狄这个人,推算距今约4000年了。按朱翼中的《酒经》说,夏朝即将建立时,仪狄偶然用桑叶包饭的方法得到一种饮料,饮用后觉得很爽,取名为“酒”,献与领导人大禹。大禹喝了仪狄送来的酒,感到味道甘美、令人陶醉,但认为酒是不详之物,不但没给仪狄封偿,还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下令禁止酿酒。结果,仪狄发明的酿酒技术夏代只能在小范围内暗中流传。
另一说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3000年的历史了。《说文解字·巾部》称:“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指粘(糯)小米,即今粘高粱米,今仍有不少酒厂用来酿酒。此话的意思是,杜康初用粘高粱的秆做箕帚,用高粱米酿酒。杜康酿酒的故事也很有趣,传说杜康原是一个牧羊人,放羊时图方便,把中午吃的高粱米粥装在竹筒里。不知什么原因,那天他提前赶羊回家,将盛粥的竹筒遗忘在一棵树下。过了半个月,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自己的竹筒。打开一看,筒中的高粱米粥已经发酵,变成了“酒”。村里人喝了,都夸这东西好喝。于是,他不再放羊,改行酿酒,办起了杜康酒店。传说不一定可信,但周朝已在酿酒为不争的事实,依据是周设有专门管理酿酒的官员“酒正”。《周礼》还记载了酿酒须注意的六个问题,可见当时酿酒技术高超,酿酒作坊具有了一定规模,因酿酒与饮酒中引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制定规矩加以控制。至于仪狄和杜康谁是真正的酿酒之祖,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述酒》的诗序中有如下说法:“仪狄造,杜康润色之。”
春秋战国时,中原地区酿酒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诸侯国都在他们的都城设“酒正”,管理酿酒行业,并采用制曲酿酒法酿酒。制的曲称“酒曲”,用谷物酿酒,少不了糖化和酒精发酵两个过程,而酒曲中含有大量混杂生长的霉菌和酵母,分别起着糖化和酒精发酵的作用,制曲酿酒是酿造酒的技术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十九世纪末,中国的制曲酿酒法才传到国外,外国人称这种方法为“淀粉发酵法”。
古代巴蜀地区有没有人酿酒,官府设没设“酒正”,我们不知道。即使没有,战国末年,随着秦惠文王灭巴蜀和后来秦始皇灭六国的“大徙天下豪富入蜀”,包括卓文君祖上在内的大批中原各诸候国精英人士被迫陸续迁入,一定会把中原的制曲酿酒技术带入蜀地。冶铁技术就是临邛卓氏、程郑氏,当时从中原带来的,以至后来临邛冶铁业发展成全国三大冶铁基地之一。大批中原人士入蜀,巴蜀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临邛极有可能接触到了中原的酿酒技术,引发了邛崃酿酒业的兴起。我们推断,邛崃酿酒业的起源最早应在秦朝建立之后,最迟在西汉卓文君、司马相如当垆卖酒之前。
三国时战乱频生,民不聊生,因酿酒需大量谷物,魏、蜀汉都曾颁发禁酒令。汉时临邛酿酒业发达,蜀汉禁酒给临邛酒业带来重大影响,酿造出来的邛酒只好偷偷外销。相传那时临邛的酒是通过司马相如平定西南夷后经“茶马古道”(今称“南方丝绸之路”),远销到禁酒令管不到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