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61|评论: 0

老宅异地“整抬”!成都市中心,有个被“岁月包浆”的古早茶馆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4-10-29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秋冬时节,一到大晴天,坝坝茶的生意总是格外好。然而近来却有这么一个地方,几乎晒不到太阳、不能打麻将、不欢迎商业拍摄、中途不留茶和留座、不提供夜茶、就连下午也不能太吵……却因为能同时满足茶客品茗、戏迷看戏、“戏精”摆拍、“网红”打卡而“凭空”爆火。
看看网上的“自来水”吧——
@大胃容量1Tb 感叹:“属实惊讶!成都市中心居然也有一家百年老茶馆!”
@快乐de格格巫 提示:“别去人民公园打挤了,这才是地道老成都。”
@皓升哥 预言:“才开张,预估会成为成都一个新的爆款网红点。”
……
大胃容量1Tb_副本.jpg
(图据@大胃容量1Tb)
问题来了:
一个“新”开的茶馆,究竟能“老”在哪儿呢?
成都的茶馆何其多,怎么偏偏这里就有这么多人打call呢?

>>>把农村老宅“搬”进闹市
这里名曰“金琴老茶馆”,9月1日开张,藏身居民区,其实不太好找。但以抚琴夜市旁、地铁5号线抚琴站直达为关键词,大致能锁定方向。
当月,酷爱摄影的@皓升哥 经朋友安利,“据说是外地完整打包过来的”,忙不迭地趁周末,专程从东二环家中穿小半城到西一环边一探究竟。@皓升哥 描述,去后呈现在他眼中的,真是一个“岁月包浆”的老茶馆。
他看到老旧木结构、瓦房、天井、木匾、铜壶、竹椅、藤椅、老照片、鸟笼、盖碗茶、吊扇、二胡、琵琶、唢呐等等一系列岁月的符号;看到茶客有的三五围坐,各自点一杯花茶,嗑瓜子花生、下棋打牌、摆龙门阵,有的安安静静坐着看书,“有闹中取静的意思”,有的和他一样端着相机拍个不停……
微信图片_20241028140146.jpg
微信图片_2024102315394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102413580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102413563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1023154017_副本.jpg
“在如此氛围感十足的地方打卡,出片极其容易。感觉就应该有这样一个‘够味道’‘够岁月’茶馆的存在。”@皓升哥 感叹,四川以茶馆多闻名,但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成都市区里的老茶馆已无多少踪迹,这次“再现”于市井味极浓的老西门,可以说是成都“悠闲”“安逸”“巴适”的直观注解。
对于最能体现“金琴老茶馆”年代感的老宅,包括@皓升哥 在内的众多网友,有的说是从黄龙溪搬来的,有的传言来自遂宁。不过,参与项目设计的公益机构负责人荀健确认,此宅原本藏身川南农村,“当地人回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注:距今约220-270年),后来大部分毁于战火,仅存抬梁式大殿、单檐歇山顶(注:中国建筑的屋顶样式之一,规格仅次于庑殿顶)——根据抬梁处题记,可知由一个师傅带领两个徒弟进行的修建。”
到上世纪50年代,宅子曾由原址在村内“整抬”,但仅作为加工坊使用,进入2023年,因当地修建高速公路之需,又一次面临拆迁。
机缘巧合。荀健从朋友那里偶然得知有浙江老板看中了这一待拆老宅,“但他们只要柱子和大梁。”同时他也恰好知道金琴南路社区在积极推进社区更新。是否可以把宅子搬过来,让原来位于抚琴西南路4号院外侧的社区坝坝茶改头换面呢?
金牛区西安路街道、金琴南路社区原本想的是用钢结构搭个两层的小楼,但顾虑于“居民习惯喝老茶,太现代的话,体验不好”而尚未敲定方案。但“整抬”老宅的建议一提出,多方却很快达成一致,并评估可行,“真的是瞌睡遇到枕头了,就连场地面积也差不多!”
于是,经议事会协商、居民代表大会表决,便皆大欢喜地预定了老宅的新用途、新去处。

>>>让传统戏曲“走”近日常
原来的社区坝坝茶冬冷夏热、地面凹凸不平、设施老旧,利用率较低,仅附近以老年人为主的居民偶有光顾。
微信图片_20241024135211_副本.jpg
(之前的社区坝坝茶,金琴南路社区资料图)
随着异地老宅在此复建,这里自开业以来,每天都是高朋满座,“国庆7天大假,来喝茶、来打卡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微信图片_2024102413572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1023153942_副本.jpg
(金琴老茶馆外观)
站在抚琴西南路和一环路相接的丁字路口,就能看到大约100多米开外的金琴老茶馆。
青砖、岱瓦、绿树映衬下,入口不算起眼,走近看到右侧挂着“金牛区文化馆特色分馆文博艺术分馆”的牌子,会在肃然间勾起一丢丢好奇。
再跨进院门,顿生别有洞天之叹,大约500平米的开敞空间由几根年代久远的大柱子支撑而成,正中横匾“京韵金琴”四个金色大字下,老桌子、竹椅子挤挤挨挨。
往深里走,阳光从天井倾泻而下,仿佛也为挂了“可怡情”木匾的小包间和茶堂尽头装饰了扇面的迷你舞台打了高光……
微信图片_20241028141120.jpg
微信图片_2024102413581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41023153932_副本.jpg
“我们就是附近的居民,为了到这里摆造型,专门订做了旗袍。”李女士一边兴高采烈和三个老姐妹玩自拍,一边说,“我们图的是氛围感。而且这里价格很亲民,10元、15元或20元一杯的茶,上午还对老年人半价。”
据介绍,茶馆采取“公益+文化+商业”的运营模式,既作为社区公共空间,方便60岁以上居民就地“喝老茶、冲壳子”、未来将开设社区食堂;又引入毗邻成都京剧研究院的专业力量,在下午不定时邀请演员带来以京剧为主的传统演出,川剧、金钱板、评书、清音等也有涉及。
“文化传承不仅是走进剧场,剧场的专业性要高些,两三个小时下来,不是爱家的话,有些人是坐不住的,比如娃娃和一些年轻人。”京剧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需要多种方式,对金琴老茶馆的文化输出,就是一种尝试。我院将演员在排练厅的日常排练以短小精干的切片式表演、传统折子戏展示等形式搬到茶馆,这既有助于‘磨’戏,也能让老百姓以更松弛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
微信图片_20241028140204.jpg
微信图片_20241028140257.jpg
微信图片_20241028140238.jpg
(茶馆里的京剧表演,成都市京剧研究院供图)
目前,金琴老茶馆的演出信息由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居民和票友粉丝微信群、社区公告栏等渠道进行预告,表演及展示人员既有川内专业优秀青年演员,也有戏剧戏曲爱好者。
“清茶一盏,试同赏梨园韵来。”金琴老茶馆同时设置了以京剧为主题的戏剧微展馆,以动静态结合的形式让市民和外地游客沉浸式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未来还将推出非遗文化研学项目,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助力成都市文旅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茶馆服务行业协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喝茶看戏,不仅仅是为了留住老戏迷,更是吸引年轻人感受成都市井烟火气、了解四川本土生活美学的一种方式,“茶为戏引流引客,戏为茶赋予更多文化价值。”不仅仅是传统戏剧,更多样化的活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跨界,使得茶馆成为一个开放的、本土的、接地气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
微信图片_20241028140232.jpg
(成都市京剧研究院供图)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