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63|评论: 0

李旭葵/文图 邛崃方言南路话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10-1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邛崃方言南路话
                                                     李旭葵
    春秋战国后期,秦在公元前316年灭巴蜀,并于公元前311年蜀守张若在成都、郫城,临邛和重庆同时建城而称之为巴蜀四大古城。从战国时期,秦灭蜀后,从北方和中原地区大量移民入蜀,让古蜀方言与北方方言有了最早的融合,形成了地方方言的古蜀语。
     据史书记载,秦灭巴蜀后,蜀人 “言语颇与华同”。 历史上东汉著名的方言史学家扬雄对方言研究,写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方言》专著书,在书中曾多次“梁益”并举,可见汉代梁、益一带的方言比较接近,当时应该是同属一个方言区。
     在四川地区的古蜀语言,历经两千多年的今天,却分为湖广话和南路话两大类。对于南路话,还有邛崃方言南路话的说法。
      以岷江为界,岷江以东到北,在元、明和明末清初张献忠剿四川的长年战乱,四川地区人口急剧减少,形成了地广人稀的状况。后经清政府实施“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优惠政策,大量从湖南、湖北和广东等省的移民先覆盖了重庆,然后陆续朝西,最终到了成都。这些移民分布在重庆、成都、南充,以及成都东北地区,他们汇合了湖南、湖北、福建、广东、陕西等省,来自四面八方移民带来的北方官话语言声调特点,经过长时间生活的融合,语言相互交流,逐步形成了四川地区独特的方言叫湖广话。
     岷江以西南,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重要头目张献忠率兵进川带来的战争,在四川由于岷江河流和西南崇山峻岭地形所隔,交通闭塞不便,战争带来的破坏性相对较小。在这些地区,从湖广入川的移民也较少,基本上还是以当地土著民为主。从湖广入川的移民融入当地的土著民之中,使得明代以前存在的四川地方方言得以保存下来。以成都以南的都江堰、崇州、邛崃、温江、大邑、蒲江、彭山、眉山、乐山、雅安,荥经、芦山、天全、凉山等地,沿岷江的自贡到泸州,甚至到贵州的遵义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人基本上仍保留了明代以前的四川地方方言,叫南路话。在川东、川北等讲湖广话的地区,还有部分地处交通不便的偏僻乡村,由于从湖广入川的移民较少,因此仍然讲的是南路话。
    讲南路话的人群有两三千万人左右,以邛崃,大邑、蒲江、崇州地区为主人群说话或带“入声”韵味,或者将入声归入阴平和去声特点,更具有南路话的代表性。
     特别是与成都、郫城和重庆在战国时期同时建城古称临邛的邛崃,至今仍保留着古蜀语的南路话,被称为邛崃方言南路话。
     已故的中国著名的汉语方言学研究专家,四川大学教授崔荣昌从1989年春天至1994年的五年期间,深入到邛崃西部山区乡镇油榨实地人群从事口语录音访问调查,陆续记录整理成册《四川邛崃油榨方言记》,是继《四川境内的湘方言》和《四川境内的客方言》两书之后的又一本田野工作报告书,也是国家四川大学“九八五工程” 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崔荣昌教授对四川两大类湖广话和南路话方言的长期研究,将邛崃油榨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点作了详细研究归纳分析,并将它同四川境内的诸方言,特别是成都话的湖广话进行一些比较,写出了《四川邛崃油榨方言记》一书于2010年出版。这是对中国汉语史与古典文献学的一大贡献,在国内引起了反响并得到了肯定,还获得国家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在书中,用详实的调查研究成果资料,明确地提出至今保留完整的邛崃油榨地区方言,更具有南路话代表特色。
    现今四川有一大片方言和其他地区不同于湖广话而被称为“南路话”,南路即指邛崃、蒲江、大邑这一代或再往南,说话或带“入声”韵味,或者将入声归入阴平和去声特点。为啥会出现这现象?巴蜀文化研究专家称或与明末清初张献忠在四川和湖广填四川事件有关。
     在明代之前,经过历代移民融合,四川本土方言逐渐形成。当时整个四川,讲话就跟现在的邛崃、温江,乐山、大邑、崇州等口音一样。这种方言,今天语言学家称南路话。
     元末明初的战乱,使四川人口锐减。明清之际,四川经过数十年的战乱,人口大量死亡和流失,田地大面积荒芜。政府大力鼓励外地人入川垦荒,掀起一次又一次移民大浪潮。移民与本地人或融合或独立为片,逐步形成多个西南官话方言片区占主导地位,而又有南路话、客家方言和湘方言等多种方言的格局。
     古称临邛的邛崃,具有两千三百年的建城史,名列于巴蜀四大古城。邛崃位於川西平原西部边缘邛崃山脈的接壤地带,東临新津、彭山,南接蒲江、名山、雅安,西靠芦山,北界大邑。政府所在地扼川滇、川藏公路之要冲,地处川藏公路成都至雅安的中点,是西南大都会成都通往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西藏和云南的咽喉。
     据清彭遵泗写的《蜀碧》卷三所载:“时贼胁绵州诸生叶大宾牧邛,大宾佯受之,密通绅士军民,相时举事。始以计给贼将曰:‘蒲江要害,闻有警,须调兵往。’贼信之,分其众千余去。翌日,又曰:‘大邑隶邛,系将军责,恐有变,亦宜调兵往。’又分其众千余去,贼众既分,大兵矫令杀贼帅,溃其卒三千,保护州民万余,夺西门而去。”清康熙和嘉庆的《直隶邛州志》,都分別有详细记载。
      清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委派叶大宾任邛州知州。叶大宾系绵州(绵阳)的明朝诸生,大西军攻克成都后归顺大西军,被委任邛州知州。迫于生命威胁,叶大宾只好到邛州任职后,便暗中与邛州城内残余明朝绅士串通密谋,对驻守在邛州的大西军谎报军情,想方设法借故将驻守的3000大西军,分别调遣骗到州所辖的大邑县,分散了驻邛州城的兵力。
利用邛州城内大西军兵力空虚,叶大宾便乘其不防,率人诱杀了大西军驻邛州的驻军将领,驻守在城里的大西军即溃散。尔后,叶大宾率兵三千,保护邛州城上万民众夺西门向大山上逃去避难。
     张献忠闻讯即派部将刘文秀率重兵,对邛州多次围剿屠城。在邛州城内外,遭到战火屠戮的还有不少是来自成都等地逃避的难民。
      邛崃境内南宝镇与今大邑相邻处今土地名叫唐王坝的地方,又叫“陶王坝”和“逃亡坝”。据民国《邛崃县志》第一卷载,“明末流贼屠川,远近居民逃兵于此,死亡者多,因名逃亡坝。在邛崃县北110余里,西界天全,东界大邑。”
     在临济镇原石头乡,范店村有个土地名叫“逃命沟”的地方,邛州民众曾经在明末清初为了躲避张献忠大西军之地而故名。
      清嘉庆《直隶邛州志·方舆志》第五卷载:“躲兵岩,州西火井75里。《旧志》有山岩壁立万仞,中有山隈,可容万人,明末州人曾于此避献贼之乱,故名。顶上有大坪可以远望,亦名打坐岩,”
     又据明末清初简阳人傅迪吉,他以亲身经历张献忠和清军及南明军队战事,所见所闻,以编年体裁的自传,所著的《五马先生记年》一书中,对邛州火井所见到的文字记述。
    他从蒲江县董家山,过寿安镇,后到火井,正值张献忠剿四川的兵乱时期。“随至火井,谁知渐入佳境。其地人民极其富庶,朝朝请酒,日日邀宾。男女穿红穿绿,骑马往来者不可胜数。且鼓乐喧天,酒后欢呼之声彻于道路。又有修造之家,斧凿之声相闻不绝。自太平以至今日,未尝有也。常思常叹吾地与此相隔不过数日之程,俨然天堂地狱之别。特恨其相遇之晚也。犹幸其既得相遇,断无一性命虑矣,……余牵猪一只,背鸡二只回蒲江。岁云暮矣。”
     以上是对火井所见所闻的如实记载和反映,在张献忠剿四川战乱中的邛崃火井和油榨地区,羌汉民族相融,修房造屋,你来我往,穿红穿绿,骑马往来,和谐包容,仍过着繁荣幸福让人羡慕的无忧无虑的世外桃花园生活。
     在明末清初的张献忠率兵剿四川,当时邛州的知州叶大宾率兵保护邛州的上万百姓逃窜到西南山区。张献忠兵败身亡后,社会才逐渐平定。原来上万从城里和城郊逃到西部山区躲避的人,陆续又回城。后来,从湖广填四川的不少移民到邛崃,主要安居在邛州城及城郊平坝地区,但从邛崃地区来看,仍以当地土著民为主。从湖广迁来的移民融入到当地土著民中,因此地方上仍保留着明代以前的南路话。
      又从今存简阳人傅迪吉的自传《五马先生记年》中文字记载,由于地处西南山区偏僻交通闭塞的邛崃西南山区油榨和火井乡镇,在明末清初张献忠剿四川的兵荒马乱战争年代,当地的土著民生活由于沒有受到战乱很大影响,千年遗存下来的地方方言也未受到湖广填四川外来移民方言的冲击影响,因此至今仍然保留了明代以前延续下来的四川地方方言,即今称之为南路话,而且是颇具说话或带“入声”韵味,或者将入声归入阴平和去声的南路话特点。
     邛崃方言南路话的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
图片1.jpga.jpg 图片1.jpga'a.jpg 图片1.jpga'a'a.jpg

     著名的方言专家、四川大学已故教授崔荣昌对四川方言长期研究所著的《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四川境内的客方言》、《四川邛崃油榨方言记》三本专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