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95|评论: 0

墨润青羊:观教育泰斗风采 感课程改革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30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9月30,成都市青羊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举办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建设之语文特级教师走进成都市青羊区研讨活动”。活动围绕“双新”、“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新问题、新任务、新举措,深入研讨和探索实践路径以及操作策略。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已进入深水区,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正全力推进中。随着高考和招生改革不断深化,在“双新”“双减”背景下,语文学科课改也正朝着纵深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次课改研讨活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image.png

  成都市青羊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科院院长邵开泽对今天莅临现场的冯恩洪老先生以及诸多前沿专家、一流学者和来自省内外的教育同仁们表示诚挚的欢迎。近两年来,青羊区各个学校积极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路,在本次活动上,青羊教师将展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课堂,以课为例,诚邀专家点评,共研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

  “期待通过本次专业而务实的交流平台,集结全国各地教师及教育的专家,共同探索中小学语文学科建设的新思路、新政策,分享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运营发展中心主任郭峻驰说道。

image.png

  此刻秋意渐浓,成都市青羊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七年级语文曾丝雨老师献上一节《秋天的怀念》正应此景。在曾丝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史铁生先生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更学会了如何从细微之处感受亲情的温暖与伟大。同时,曾丝雨老师还巧妙地融入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惜眼前人,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与别离。从知识到爱的传授,从思考到思想的升华,用课堂点亮了爱的光芒。

        上海当代好课堂教育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前副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前副理事长冯恩洪教授表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课堂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课堂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二十年后的国民素质。

image.png

       冯恩洪先生指出,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还是“以社会为中心”,这是我们上课的老师要厘清、辨明的事情。儿童有天性,有差异,我们不仅要尊重差异,引导发展,还要追问:我们的尊重充分吗?学生的发展充分吗?我们既要眼中有书本,更要做到目中有“人”!冯恩洪先生进一步指明,教学设计应该从“老师带着真理走向学生”转向“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真理”,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时刻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学生在哪里?学生到哪里?我们怎么去到那里?学生到了吗?冯教授的指点如春风化雨,浸润了与会教师的心田。要培养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合适表达能力。这四大能力,如同四大支柱,支撑起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确保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课堂应该是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冯教授的这一理念,如同一股清流,冲破了传统课堂的桎梏。他鼓励教师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自主探究,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碰撞的舞台。

image.png

       徐猛教授,作为课堂文化发展联盟的学科专家、成都师范学院的副教授,同时兼任四川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及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教师发展专委会秘书长,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为我们深入阐述了教学的本质。在报告中,徐教授从学习活动的核心——“人”出发,明确指出了学习的最高层次目标是传承人类的崇高精神和智慧成果。

       那么,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学什么?为什么学?又该怎么学?徐教授强调,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汲取并传承人类的崇高精神和智慧成果,从而点亮他们内心的灯塔。而教学过程,则是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学习发生这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

image.png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能够获取人类共有的智慧、经验和成果,最终构建起通往未来世界的桥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塑造与完善自我,更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与改良,以及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活动的第二阶段进入了一场横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课堂盛宴,全方位展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与活力。每个学段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诠释着课改的内涵。

       初中两堂课引领着一场从经典传承到时代新声的华丽蜕变。从程娅娜老师精心打造的《猫》之课堂,到杨楠老师深邃呈现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们见证了现代文与文言文之间的无缝跨越。从现代到古代,从现实到超脱,这场跨越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对文化传承的肯定,更是课改精神的深刻体现,是对新时代的教育要求的呼应。

image.png

       高中两堂课无疑是感性与理性交织、思辨与美感并存的视听盛会。朱彦平老师的《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一课,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将费孝通先生的经典著作带入了高中课堂。他不仅仅是在传授社会学知识,更是在引导学生们用思辨的眼光审视我们的乡土社会,理解“差序格局”这一独特的社会结构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在朱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理论框架中探寻现实问题,如何在社会现象中提炼学术观点,这是课改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关键能力”目标的生动实践。

        江虹老师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一场文学与想象交织的盛宴。她以李白这首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为载体,引导学生们领略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意境之深。江老师不仅解析了诗中的意象与情感,更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走进李白的梦境,感受那份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情怀。在江老师的课堂上,文学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成为了启迪智慧、激发情感、培养审美能力的钥匙。这不仅是文学教育的成功,更是课改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核心素养”理念的生动体现。

image.png

       成都市龙泉驿区向阳桥小学姜鑫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文言文阅读教学《两小儿辩日》。课前,进行论点调研,了解学情。课程中分别设置活动与分享交流,迁移所学的说理方法,思考观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教学中,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教师在评价中判断起点、明晰层级、锚定目标,不断获取学生的反馈,实现“教—学—评”一致,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

       李世春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设计巧妙,以班级故事会的情境设置为明线,以“三看”为暗线贯通全文。始终抓住以读为先导,打破了逐字解文的教学模式,以多角度的追问和多形式的品读,丰满人物形象,感受文本主旨。以“动”与“不动”两个词引导学生感受王戎善观察思考并推理判断的特点,不知不觉中学生历经了一场思维之旅。最后,在介绍王戎成就与“竹林七贤”后,以群童形象激发学生向历史人物学习的热情。这堂课中,李老师播下的是乐古文的种子,整堂课学生乐读、乐思、乐学,乐在其中。

       本次活动的句号那一点正是青羊上未来课改进行时的省略号开启的第一点,为青羊教育的热土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