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的舞龙 邓四平/文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便是龙的神采与风韵,这便是龙的博大与精深。有鹿一般的祥和与温柔,骆驼一般的的坚忍与执著,兔一样的机动与灵敏,蛇一样的果断和城府,蜃一样的神秘与飘缈,鱼一样的美丽与灵动,鹰一样的矫健与敏锐,虎一样的威严与勇猛,牛一样的忠诚与无私,这便是龙的品质与风貌,这便是龙的伟岸与神奇,这便是龙的形神兼备,这便是龙的神采飞扬!
舞龙又叫玩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蓬安地处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舞龙的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特色鲜明:水龙舞,汪洋恣肆;彩龙舞,绚烂多姿;火龙舞,热烈奔放;板凳龙舞,刚柔兼备;百叶龙舞,风情万种;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首先说说水龙舞。水龙舞在蓬安县境内曾经一度失传。解放前,在干旱的夏季,人们为求上天降雨,消除灾害,时兴耍水龙。水龙用树枝叶扎成,舞者跳跃腾挪,观者往龙身和舞龙人身上泼水,以此祈求天降甘霖,滋润五谷丰登。蓬安水龙舞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群众参与性,其场面生动活泼,气氛欢快,妙不可言,有相当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水龙舞经当地文史专家学者等悉心研究得以恢复。
“龙来龙来四季发财,龙走龙走就要讨口。”彩龙,又称布龙,小龙,7、9、5节龙。彩龙在蓬安的出现,年代已经很久了,彩龙究竟是何时传入蓬安的现在已经无法确切考证了。彩龙,历来都被视作吉祥之物而深受人们的爱戴,人们崇尚彩龙,是为了求得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吉祥如意,风调雨顺。据耍彩龙的老艺人讲,解放前过年,蓬安城乡各地都要在当地“龙灯会”的组织下耍彩龙。耍彩龙的表演队伍走村串户,从正月初一耍至正月十五结束,彩龙围着房屋转一圈表示吉庆。彩龙放在大门前表示平安,祝愿此家人不再生病。彩龙进入房屋,寓意降妖伏魔,能辟邪趋吉。解放后,作为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的彩龙舞一直保留下来。“十年内乱”时这一民间艺术被当成牛鬼蛇神打入冷宫,打倒“四人帮”之后,蓬安城乡又耍起了彩龙。但耍得好的人已经不多了,大部分老艺人也年事已高。年轻人喜爱耍,但是由于功夫赶不上老一辈,做不出高难度动作。如今,除春节、元宵节上街表演外,重大的庆祝活动也会舞起彩龙来增添喜庆气氛。
板凳龙是蓬安龙舞中很有特色的一种舞龙技艺,板凳龙的技艺其实也极大地彰显了蓬安人的聪明才智。舞龙的道具就地取材,简单方便,日常生活中农家人家家户户几乎均有的长板凳,用稻草扎上龙头龙尾,套上彩色衣即成。耍龙时,两人执板凳腿,一人执前两腿,一人执后两腿,两人一前一后,双手撑起板凳脚,上下穿插,巡回舞动戏耍,两人一组,按照人数多寡,既可以单独一组舞龙,也可以组成多组板凳龙舞动,多组板凳龙组合舞动之时,首尾相连,前后呼应,可以做出绕八字、高抖动、左倒右穿中、右倒左穿中等等精彩动作,活灵活现,精气神十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板凳龙在舞动之时,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精彩纷呈,气壮山河,场面十分壮观,令人倍感震撼。
蓬安的舞龙技艺中,火龙是最能彰显蓬安人热烈、奔放、勇敢、豪迈的性格特征。追溯火龙的来源和流传,其在蓬安城乡已多年。一般是在正月初一晚上开始耍至正月十五晚上结束。相传,过年之时,这个年啦其实是一种吃人的猛兽,但这种吃人的猛兽最害怕的就是火和烟花爆竹燃放时发出的巨响,因此人们常常在正月里耍火龙驱逐这种传说中吃人的猛兽。耍火龙一般要耍到正月十五晚上结束,然后要在河边把龙烧了。现在正月十五晚上不烧龙了,也有些地方不是正月初一晚上耍。比如:蓬安徐家镇耍牛王会,耍后当天晚上把龙烧掉,表示把龙送走。周口镇耍上九会,上九会乃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希望通过耍火龙来庆贺玉帝的生日,祈求玉帝降福于人间,使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百叶龙也是蓬安龙舞中的一种,耍法基本上与彩龙相似,不同的是龙的做法,百叶龙是用荷花灯、蝴蝶剪纸图案扎成。
独具特色的还有草龙。草龙其实和水龙几乎一样,只是扎制龙的材料不同而已,整条龙用稻谷草编制而成。
近年来,蓬安还组建了一只荷花龙女子舞龙队,用粉红的塑料荷花互相连缀起来扎成龙身,一大队女子手顶绿色的荷叶在粉红的荷花龙身下来回穿梭奔跑,表演出各种各样精彩的动作。荷花荷叶相互映衬,姹紫嫣红,很是耀眼。每年的蓬安嘉陵江放牛节开幕式上便有精彩的荷花龙表演。遇到重大的节庆日,舞龙队也会到景区里向游客们进行表演,引起人山人海的游客竞相围观,一睹为快。
蓬安的舞龙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群众参与性,其场面生动活泼,气氛欢快,妙不可言,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更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