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川渝立法传文脉 振兴川剧焕新生——庆祝四川重庆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颁布实施专场演出”在成都锦江剧场开演,本次活动由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重庆市三峡川剧团)联合主办,数十名川渝演员同台献艺,共同庆祝两地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颁布实施。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由四川省川剧院带来的《三江越虎城》(胡琴)、重庆市三峡川剧艺术研究传承中心带来的《迎贤店》(高腔)、重庆市川剧院带来的《熙凤诓尤》(高腔)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带来的《禹门关·八郎救父》(弹戏)接连上演,精彩纷呈,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记者观察到,现场不仅有老戏迷,还有许多年轻人坐在台下,津津有味地看着表演。
演出现场
川剧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两地人民共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记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7月底,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川剧保护传承条例,9月1日起同步实施,为川剧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在文化领域开展省际实体性协同立法,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四川与重庆一衣带水,两地川剧文化更是一脉相承。四川省和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即将实施,两地川剧院团都非常珍视这一时刻。”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蒋明睿表示,此次川渝两地演员同台合演,既是共同庆祝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实施,也是推动川渝协同开展川剧保护传承的具体举措。
演出现场
“《禹门关·八郎救母》这出川剧弹戏,经过几代川剧艺术家的演绎与传承,已成为传统川剧经典剧目,不仅有武生打斗,还有唱腔、念白,情感和表演兼具,是川剧武生的代表剧目。”在《禹门关·八郎救母》中饰演杨八郎的文冬表示,参与此次演出,特意选择这出具有川剧特色、体现行当特点的剧目,希望以川剧保护传承立法为契机,未来更多复排演出经典传统剧目,让更多传统戏保留下来。
据了解,“川渝立法传文脉 振兴川剧焕新生——庆祝四川重庆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颁布实施专场演出”还将于9月1日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