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991|评论: 1

一代宗师黄宾虹(长篇小说)第一部11-14章 袁竹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9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代宗师黄宾虹(长篇小说)第一部11-14章
袁竹著
作者简介:作家袁竹,笔名袁语奏,石竹山人,四川德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逍遥画派创始人,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入库人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授权中国书画名家工作室,《中华英才》半月刊人物风采独家专访百年英才系列人物之一;cctv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国画研究员,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新华社主管新华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入编者, “百度百科”“秒懂百科”“今日头条百科”“360百科”收录词条。袁竹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书画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他的艺术造诣不凡。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创作方向,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新的尝试丶新的探索,用国际视野来发展国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他提出新时代国画要走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之路的理念,独创“豹纹斑”、“牛毛纹”两个皴法,将中国画精髓“写意”与世界主流艺术抽象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逍遥山水风格。代表著作《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大红袍品牌精装图书,20228月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二)·袁竹山水画作品选》活页教材,20233月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袁竹创作的长篇小说有《怪才李调元》《梁启超》《康有为》《蔡元培》《王国维》《大师齐白石》《一代宗师黄宾虹》《张大千》《一代大师黄筌》《逍遥山水醉华夏》等。
11墨韵少年
1875年,清光绪元年,乙亥之秋,江南的微风带着一丝凉爽,轻轻拂过古老的街巷。在这繁华的水乡之中,隐藏着一户书香门第,宅院古朴而典雅,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斑驳的木匾,上书“墨香阁”三字。这便是黄宾虹的故园。
黄宾虹,时年十二岁,已是乡中闻名的小才子。他自幼聪慧过人,对书画有着天生的敏感与热爱。是年,他手中的毛笔如同有了生命一般,在纸上灵动跳跃,绘制出一幅幅时事画、插图和速写,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一日,黄宾虹独自坐在书房中,面前摊开一张宣纸,窗外竹影摇曳,他的思绪也随风飘远。他想起了最近读到的清初张浦山的《画徵录》,那是一本关于绘画技法和艺术精神的著作,深深吸引了他。他心中涌起一股创作的冲动,想要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画中。
他提起笔,蘸上浓墨,开始在纸上挥洒。不一会儿,一幅山水画轴便跃然纸上。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树木葱茏,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画毕,他轻轻放下笔,凝视着自己的作品,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他觉得自己仿佛与画中的世界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呼吸和生命的律动。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黄宾虹抬起头,只见父亲黄定华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卷书卷。他走到黄宾虹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着说:“宾虹,你的画技又进步了。这幅画很有灵气。”
黄宾虹闻言,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他指着画中的山水,对父亲黄定华说:“父亲,我读了张浦山的《画徵录》,深受启发。我想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画中,表达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父亲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接过书卷,递给黄宾虹说:“这是我刚刚从书市上淘来的一本诗集,里面收录了许多名家的五言诗。你既然喜欢作画,不妨也尝试写些诗来题画,这样更能表达你的情感。”
黄宾虹接过诗集,翻开一看,只见里面诗词优美,意境深远。他心中一动,决定尝试写一首五言诗来题于自己的山水画轴上。
于是,他坐在书桌前,沉思片刻,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首五言诗:“远山含黛色,近水映清光。竹影随风动,云心自在游。”写完后,他反复吟诵几遍,觉得诗意与画意相得益彰,心中十分满意。
他将诗抄录在画轴上,然后挂在了书房的墙上。每当他抬头看到这幅画和这首诗时,都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喜悦和自豪。他知道,这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刻,也是他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此以后,黄宾虹更加努力地学习书画和诗文,他的才华也日益显露出来。他的画作和诗文在乡中广为传颂,成为了一代才子。而那个乙亥之秋的日子,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难忘的回忆。
第12章故乡之旅
1876年,清光绪二年,丙子之春,江南的春风如丝,轻轻拂过歙县古老的城墙,吹散了冬日的严寒,也吹醒了少年黄宾虹心中的故土情怀。这一年,黄宾虹十三岁,他随着父亲黄定华踏上了归途,回到了遥远的安徽歙县,那个他血脉相连的地方。
歙县,古称新安,山水秀丽,人文荟萃。黄宾虹一踏入这片土地,就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吸引,那是故乡的呼唤,是血脉的共鸣。他漫步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感受着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风。
不久,黄宾虹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县试。他带着父亲的期望和自己的信念,走进了考场。在考场上,他挥洒自如,笔墨之间流露出深厚的学识和才情。最终,他的成绩名列前茅,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和尊敬。
然而,黄宾虹并没有因为这次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他知道,学无止境,艺术之路更是漫长而艰辛。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不仅钻研书画,还广泛涉猎诗文、历史等领域,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岁终时分,黄宾虹随着父亲回到了金华。虽然离开了故乡,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那片土地。他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在歙县的日子,那些美丽的山水、淳朴的乡亲,以及自己在考场上的点点滴滴。这些回忆,成为了他心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这一年,还有一个重要的时刻值得铭记。在黄宾虹离开歙县后不久,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师曾)降生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两人年龄相差甚远,但他们都是中国画坛的璀璨星辰,各自在艺术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黄宾虹在金华继续着他的艺术之旅,他的画作日益精湛,诗文也越发深邃。他用自己的笔墨,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抒发着内心的情感。
两位画家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域,但他们都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画坛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和魅力。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一段佳话。
13章参加院试
1877年,清光绪三年,丁丑之岁,江南的春天如诗如画,震撼人心。杨柳依依,翠绿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大自然的绿色绸带在舞动。桃红李白,繁花似锦,一片片花海犹如天边的彩云降落在人间,将江南大地点缀得如同仙境一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墨香,这香气交织在一起,犹如一曲天籁之音,令人陶醉其中。
14岁的黄宾虹正迎来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院试。这位自幼聪颖的少年,早已在乡野间名声远扬,他的才情与勤奋,成为乡亲们口中的佳话。
黄宾虹的家中,书房的窗户正对着一片竹林,清风徐来,竹叶沙沙作响,好似在为他即将到来的考试加油鼓劲。他坐在桌前,手中握着一支毛笔,心中却早已沉浸在那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
终于,院试的日子到了。黄宾虹身着青衣,头戴方巾,跟随乡亲们的脚步,踏上了前往歙县的旅途。道路两旁的树木高耸入云,茂密的枝叶遮挡住了天空,仿佛是一条通往神秘世界的绿色隧道。偶尔,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为他送行。
当黄宾虹抵达歙县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这座城市依山傍水,气势磅礴。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仿佛是一幅巨大的水墨画。近处的江水波涛汹涌,激起千层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他站在江边,感受着江风拂面,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一年一度的院试即将开始,黄宾虹知道这是自己展现才华的绝佳机会。他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踏上了通往考场的道路。他的心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他知道自己将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
歙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古称新安,承载着厚重的徽州文化底蕴。这里,是书画艺术的摇篮,是文人墨客心灵的归宿。黄宾虹一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瞬间感受到了那浓厚的艺术氛围。
他沿着古老的青石板路,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络上。青石板路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们静静地伫立,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街市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生动的市井交响乐。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院试的考场就设在县城的学宫之中。黄宾虹看着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心中既感到紧张又充满了斗志。他深知,这次考试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更是对家族荣誉的一次重要展示。
黄宾虹早早地来到了考场。他环顾四周,只见一座座古朴的考场建筑矗立在那里,仿佛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考生们或凝神思考,或挥毫泼墨,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专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黄宾虹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份宁静与庄重。他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缓缓铺开了一张洁白的宣纸。此刻的他,仿佛与整个世界隔绝开来,只剩下他与他的笔墨,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
考场后面有一座山,云雾缭绕,如同仙境般飘渺,时而聚拢,时而散开,仿佛能听见那云雾深处传来的神秘低语。林木葱茏,绿意盎然,每一片叶子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山间清泉潺潺,那清澈的泉水从山石间流淌而下,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洗涤着人们的心灵。鸟鸣声声,清脆悦耳,它们在林间穿梭,欢快地歌唱,为这宁静的山水世界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考试结束后,黄宾虹紧张地等待着结果。他的心跳如同那潺潺的清泉,急促而有力。他的名字与汪吉修并列高等。汪吉修生于1860年,卒于1943年。曾供职北洋大学,能诗工书,尤擅隶法,临池之兴,至老不衰,为时所称。新安派画家汪釆白之父。
14留在潭渡
1878年,光绪四年的春天,阳光透过古老的屋檐,斑驳地洒在青石板上。这一年,对于黄宾虹来说,是生命中一个崭新的开始。他,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准备迈向那未知的旅程。
黄宾虹的家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小镇。这里的人们世代以农耕为生,但黄家却是个例外。黄家子弟自幼便接受着文武双全的教育,黄宾虹自然也不例外。他的童年,除了读书习字,便是跟着族中长辈练习拳术,一招一式,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一年,对于黄宾虹而言,是灵魂得以深潜,艺术之树茁壮成长的季节。他选择在这片古老而充满灵韵的土地上,与二弟相依为伴,寄居于二伯黄有华那古朴典雅的宅邸之中,开启了一段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旅程。
春日里,潭渡村被轻纱似的晨雾温柔地拥抱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黄宾虹晨起,便手执一卷古籍,漫步于村间小径,桃花笑春风,柳丝轻拂面,他仿佛与自然界的每一丝气息都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回到二伯家中,他便在书房内潜心研读,从经史子集到书画理论,无一不涉猎,心中那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顽强而坚韧。
午后,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宣纸之上,黄宾虹便开始了他的绘画之旅。他或挥毫泼墨,或细笔勾勒,每一笔都蕴含着他对山川草木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画中的山水,不再是简单的自然再现,而是他心灵的镜像,是他对生命、对宇宙的独特感悟。二弟则在一旁默默研磨,偶尔抬头,望向兄长那专注而深邃的眼神,心中满是敬佩与自豪。
而当夜幕降临,潭渡村渐渐归于宁静,黄宾虹的生活却并未因此而沉寂。他换上轻便衣裳,跟随族中长辈,在月光下练习拳术。拳风呼啸,与夜风交织成一首古老而又激昂的乐章。黄宾虹发现,拳术中的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竟与绘画中的笔墨运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次出拳,都仿佛是在宣纸上挥洒自如的一笔,既有力道,又不失韵味。他开始在拳术与绘画之间寻找灵感,让二者相互滋养,相互促进。
夜深人静之时,黄宾虹常常独自立于窗前,望着远处朦胧的山影,心中思绪万千。他思考着艺术的真谛,探索着笔墨与心灵之间的微妙联系。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辉。在这一刻,他仿佛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黄宾虹在歙县潭渡度过了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他在这里,不仅收获了深厚的学识与精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艺术之路的方向与灵魂的归宿。而那些关于读书、学画、练拳的日子,也如同他笔下的一幅幅画作,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长卷之中,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然而,这一年对于黄宾虹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子——父亲的五十寿辰。父亲一生辛勤耕耘,为这个家族付出了太多。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黄宾虹特意请来了镇上的著名画家陈春帆,为父亲绘制了一幅《家庆图》。
《家庆图》上,父亲端坐在堂前,面带微笑,身边围绕着子孙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画中的场景仿佛就是他们一家的真实写照,温暖而和谐。黄宾虹看着这幅画,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他将这幅画视为传家宝,随身携带,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家族的恩情和期望。
父亲的寿宴上,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欢声笑语不断。黄宾虹站在父亲身边,感受着这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他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父亲的辛勤付出和家族的鼎力支持。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家族争光。
寿宴过后,黄宾虹回到书房,继续他的书画创作。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必须不断努力,才能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他拿起笔,在纸上轻轻一挥,一个新的世界便在他的笔下缓缓展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4-9-5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