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理古城的核心街区,有一条充满故事的街道——邮政街。充满时代气息的街道名字后面,却蕴藏着饱经沧桑的悠长记忆,它不仅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更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见证者。
一、前世今生
邮政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长度近四百三十多米,和与之平行的会理古城南大街是一样长短。它起于连接钟鼓楼和东门的东街,连接新建的元天街(即原来的元天巷,又名民主巷、民族巷),止于原六十五队菜市场,被东西向的首府路拦腰穿过,分隔成市民口中约定俗成的上邮政街和下邮政街两段。
在明清时期,邮政街叫做皂角巷,不难想象,当年这里一定生长着不少枝繁叶茂的大皂角树,为这条聚集了民宅和各类手工匠铺的小巷遮风挡雨,并向勤俭的主妇提供洗涤用的皂角等副产品。民国时期,这里曾改名为民权巷,与同时期更名的民族巷、民生巷一起应运而生,迎合时宜地诠释着当时国民政府弘扬的三民主义的精神真谛。
有趣的是,很多城市都有一条名为邮政街的街道,且一定是在城市的闹市中心地带。会理早期的邮政机构并不在现在的邮政街,而是在北街与元天街之间的生产巷内,在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这里曾叫做邮局巷,设有专门的邮政机构,为市民和政府部门传递着信函包裹,并经营者电报、汇兑等业务。解放初期,在如今的邮政局和电信局的现址设立了邮电局,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百废俱兴的会理县重新制订了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将当时人烟较为稀疏的县城西南的这条小巷子规划扩展为一条宽阔的大街,并根据当时设立在这里的邮政局将这条新建街命名为邮政街。
二、身世浮沉
邮政在古代是邮驿,为中国古代官府设置的管办驿站,利用马、车、船等传递官方文书和军情,可上溯到三千年前的周朝,是世界上最早的邮政雏形。自从唐宋开始,会理便有了自己的邮驿系统,当年,会理隶属的南诏国在唐朝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邮驿通信系统,据《蛮书》记载,这条邮路从四川成都出发,向西南行,途经邛州的临邛驿、雅州(今雅安)百丈驿,经黎州(今汉源)潘仓驿,通望县木簋驿,渡过大渡河到巂州(今西昌),再经会川驿渡泸水(金沙江),乘皮筏过末栅馆(今姜驿)、藏傍馆(今大姚赵家店)等,直抵羊苴咩城(今大理)。这条充满荆棘坎坷的邮路拌随盛极一时的南方丝绸之路,为中原内地与边疆南亚的贸易往来与文化沟通架设起通畅的交流渠道。
1896年,清光绪皇帝在“兴办大清邮政”的奏折御笔朱批,正式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由此诞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由于外来势力的浸袭,远离京畿的云南和川南一带的邮政多服务于传教士等外国人及教民,邮政系统也为外国人所统领。民国前期,邮政系统承继清代人事,四川邮区仍为外国人把持。会理邮局属四川邮区邮务长克法理洛领导,参照英法等国管理制度,一切以便利外人为条件,业务人员首先须懂英文,并经统一考试,请富商作保,方可入局,除为衙门、军队、学校、商号、士绅传递信息外,还须为天主教、基督教的外国教士寄送文书、印刷品提供方便。直至民国26年(1937)以后,逐步过渡为中华邮政,现代的会理邮政也自始开始正式运行。
邮政街名字源自其悠久的历史。在远隔千山万水,信息交流极度困难的年代,邮局是信件传递的重要枢纽。那时的人们依靠邮差肩挑马驮,将一封封书信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朝廷和官府的旨意敕令通过驿路邮站上传下达,官员的奏折任免由此传递,民间的鸿雁家书报送着平安,而当年的邮政街便是这一切的中心。大厅内外,是穿梭不断的人流,人们用信函,电报,电话传递亲人朋友的消息,外出的游子用一张张汇款单承载着将对家庭的承诺与责任。街边廊檐下,戴着老花镜的先生代写书信,代拟发电报,为焦急的父母解读远方亲人的消息,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繁华,每一块砖瓦都似乎刻录着时光的痕迹。
三、旧貌新颜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通讯工具的发达,以及各种物流公司雨后春笋般出现,邮政局与电信公司分离,以及便捷的线上支付的普及,邮政传递信息,寄送包裹,汇兑支付的的垄断业务收到巨大冲击,往日喧嚣热闹的邮政大厅冷落了许多,原先几乎占据了半条街的邮局门市大都变成了电信和移动的营业厅,除了仍不时见到“中国邮政”字样的物流车辆出入外,昔日的荣光似乎只剩下邮政街这个名字还彰示着几分存在感。多数时候,邮政街只是作为一个坐标记号定位着这条街深处那个城市最中心的菜市场,行人稀疏的街道甚至将边条街面划定为摩托和电瓶车、三轮车的停车区域。
但是靠近南头的下邮政街则完全是另一番喧嚣闹热的景象。作为联通会理城区南北两大菜市场的下邮政街,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店铺紧紧相邻,摩肩接踵的行人熙熙攘攘,街沿两边的商贩见缝插针,城管和文明劝导员每天不厌其烦地在疏导交通规范摊贩。毫不夸张地说,下邮政街绝对是整个会理市区最繁华热闹的街道,没有之一。
原先在下邮政街办公的法院和检察院搬离后,这里车辆交通的压力相对减小,政府就顺势将这一片划定为会理城区的土特产售卖区,于是,原先门前冷落的街道立马热闹起来,各种早点小吃、糕点糖果、百货、土产的店铺门庭若市,街边各类叫卖蔬菜水果,山货土特产的游动摊贩占地为王,各自为战,与精疲力竭的城管人员斗智斗勇,抢摊占位,出售自家采摘、种植、饲养的各种农产品和山货野物的农家人则挑着筐,背着兜,提着杆称沿街游走叫卖,期待着慧眼识货之人来询价挑选。
三、人间烟火
一年之中,下邮政街最热闹的是两个季节,一个是端午节,从旧历四月下旬开始,满街几乎都被售卖端午节药根的摊贩占据。这段时间里,原先不能摆摊的区域也开放给买卖药根的商贩使用,两百来米的街道上,买卖牛蒡根、牛口刺、茴香根、党参、沙参、玉竹、黄精、山药等药根和粽叶,鸭蛋、火腿、糯米和菖蒲、陈艾、雄黄等端午应用物品的人头涌动,各种药材的清香味道充溢在人们周围,这便是全国闻名的会理端午药市。这样的热闹景象要持续十多天以上,在五月十五民间过大端午时还要再次火爆一时。
另一番热闹的景象就是在每年雨季开始后的野生菌生长季了。从春雨刚落地时候开始,头水蘑菇和香椿、蕨菜便经过这里走上了人们餐桌;然后便上市了松茸、牛肝菌、见手青、青头菌、鸡枞、早菇黄、鸡油菌、一群羊等珍贵的菌类,也有人喜欢购买松毛菌、皮条菌、奶浆菌、甚至是酸木碗、滑肚肚儿之类价格实惠的杂菌,加上青红辣椒和火腿末烩成一锅,百味杂陈也别有一番风味。
各种各样的野生菌类不断地被山民不辞辛劳地采摘下来,经过仔细的挑选甄别后,经各种有趣的烹饪方式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下邮政街也成为了会理城最大最闹热的野生菌交易中心。辛勤跋涉采摘的山民搭乘公交,骑着摩托来了,这个季节的收获或许能让他们慢慢凑够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坐地收售的摊贩们笑了,他们精明地鉴别着菌子的品相与新鲜度,再经过分门别类的挑拣整理,期待着得到更好的出价;街边制作加工鸡枞油的大铁锅里热油翻滚,一股浓郁的油炸鸡枞香味充分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这个季节里,松露、木耳、花椒、核桃、板栗等山货也源源不断地上市了,还有诸如山知了、马蜂蛹、爬沙虫、蚂蚱等野生幼虫在摊贩面前的器皿里蠕动,这种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食材会令云贵川人喜闻乐见,让外地人惊悚恐惧。
从雨后初晴的清晨到凉风有信的傍晚,一茬又一茬的买家和卖主前赴后继,野生菌的交易陆陆续续持续了一整天,见多识广的本地居民和少见多怪的外地游客在讨价还价中斗智斗勇,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中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四、变迁挑战
从邮政街到菜市场,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印记之上。它们不仅是城市功能的体现,更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活色生香的邮政街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通信方式的演变,经历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在这条街道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会到现代的脉动。
走在这因时光而变得苍老古朴的街上,会令人产生某种奇特的感觉,你会发现,此刻自己如一封信,或者邮件,正在被寄出。你走着,像一封信或邮件,但并不知道被谁投递,甚至不清楚自己的目的地。你只是走着,或许仅仅因为某种使命,而这条街上所有拥挤的窗口全部在向你靠近,或许其中的-个正是你未来的归宿。
邮政街的故事还在继续,名字是它深深的历史烙印,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曾经的过往。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文明的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今它放下身段,洗净铅华,在人间烟火气中抚慰凡人心怀,在梦想照进现实之后,它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