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屯乡,四名男子结伴外出游泳时不幸溺亡;7月5日,南充南部县一名男子到水库钓鱼,因鱼竿被鱼拖下水,男子下水打捞不幸溺亡……炎炎夏日,不少人到野外水边耍水、垂钓等,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如何避免溺水事故发生?遇到溺水情况怎么办?这份“救命”指南要牢记!
视觉中国供图
一、危险!这些水域要远离
溺水事故大多发生在野外水域,包括江河、水库、水塘、溪流、水潭等,其危险程度往往超出想象。
1.水况复杂
野泳时,游泳者可能遭遇暗流、漩涡、水草等,容易发生意外。
2.水质不稳
野外水域的水未经消毒,水质差,细菌多。一旦与皮肤伤口接触,易造成病毒、寄生虫入侵。
3.水温不定
夏日气温高,水面与水下温度差距大,极易造成抽筋,进而增加呛水甚至溺亡风险。
4.人员稀少
野泳场所通常人员稀少,一旦发生意外,很难第一时间求救或被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2.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5.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三、发生溺水时会有哪些征兆?
1.头部没入水中或嘴与水面平行。
2.头部往后倾斜且嘴巴张开。
3.眼神呆滞、空洞,无法聚焦。
4.眼睛紧闭。
5.头发遮住前额或眼睛。
6.身体呈现垂直且没有腿部动作。
7.过度换气或喘息。
8.试着游往某一个方向,但却无法前进。
9.试着翻滚身体。
10.像在攀爬看不见的楼梯。
四、如何预防溺水?
防溺水七不要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的带领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私自到江河、湖泊水库堰塘、水井边玩耍
7.不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三要
1.要在家长或长辈的带领下游泳
2.要到有防护设施和施救人员的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
3.要在同伴溺水时大声呼喊,并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能手拉人等盲目施救
五、如遇溺水如何自救?
1.采用正确的自救方式
据了解,一旦意外落水,有两种自救方式,一种是抱膝式,另一种是仰漂式。
抱膝式:人在落水时首先保持冷静,双手抱住膝盖,低头成蜷缩状,人体会慢慢上浮,当感觉背部离开水面时,迅速向下推水,同时抬头换气,然后下沉恢复抱膝状态,循环往复,以确保自身的正常呼吸,这种方式可以延长自救时间。
仰漂式:在于让身体的脸部口、鼻部分,浮出水面,其余的部位则在水面下,维持浮力。首先,将双手放于水中,人往后仰,保持口鼻浮出水面进行缓慢换气。当下沉时闭上嘴巴,鼻子出气,微微推水,等待上浮。
2.用嘴吸气,用鼻呼气
溺水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防止水呛入喉部。
3.大声呼救
溺水时最好在姿势调整正确后再大声呼救。
4.保持冷静、放松身体
溺水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冷静,如果惊慌失措,胡乱扑腾腾,可能使得体力耗尽而无法自救。
六、如何帮助溺水者?
1.借物救援:在距落水者的距离较近(数米之内)同时落水者还清醒的情况下,借助某些物品(如:竹竿、木棍等)把落水者拉出水面。
2.抛物救援:在落水者距离较远同时落水者还处在清醒状态的情况下,向落水者抛投绳索及漂浮物(如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浮标、木板、圆木、汽车内胎等)。
3.划船救援:在宽阔水域并且有救生船只的情况下,运用救生船只划到落水者身边进行救援,并且最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救援者参与营救。
4.游泳救援:只有在上述几种施救法都不可行时,才能采用此法。最好由水性好同时熟悉和了解水情(如流速、水温等)的两个或三个成年人同时下水营救,这样既可以在水中相互帮助,又能降低救援危险。下水救援者必须有熟练的游泳技术,并应尽可能脱去衣、裤、鞋、袜,最好携带漂浮物如救生衣、救生圈、粗木棍等。
若迫不得已需下水救援,切记不要从正面靠近溺水者,因为出于求生本能,溺水者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容易导致施救者发生危险。应该从背后接近溺水者,再托起他的身体让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
5.心肺复苏法: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以尽快恢复其呼吸和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