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cgi9220
链接: https://www.mala.cn/thread-16600645-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网络社区
感谢县农业农村局的积极作为,以及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务实整改。上述问题已全部妥善解决,为回应各方关切,现逐条回复如下:
1.关于征求村民意见、项目向社会公示的问题:项目法人在报批设计方案前,将项目设计方案及相关图纸在村委会、项目所在村民小组进行了公示及征求意见。截止公示期满,未收到任何不同意见。对于以上情况,部分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不知晓。
2.关于技术交底的问题:项目开工前,项目法人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项目所在地村委会办公室集中,并提前半天多次通过村委会广播邀请农民代表参加。但截止技术交底会召开时,无任何农民代表参加。项目法人在会前组织参建各方到田间地头随机邀请农民代表参会,但受邀农民代表均以不空、听不懂、看不明白等理由拒绝参会。对于以上情况,部分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不知晓。
3.关于项目监理的问题:工程开工前1~2天,监理单位会同项目法人、设计、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一起开展测量、放线、基础验收等工作,监理工作点位相对集中,但施工点多面广,存在部分点位、部分时间段监理不到位的情况。经现场村民反馈后,监理单位立即增加了监理人员,保证了监理工作正常开展。
4.关于不按国家规范施工的问题:①将表土层和心土层打乱的问题。不同田块或相同田块的不同区域表土层深度都不一致,要严格将表土层和心土层区分开来存在很大困难,绝大部分的表土层和心土层都是分开堆放的。且因表土剥离面积较大,施工中采取了边剥离、边施工、边回填的施工方法,让村民产生了误会。②田坎基础及埋深的问题:经项目法人、设计、监理联合复核,所有水田田坎基础都是置于密实土层之上的,基础埋深也满足不小于0.3米的要求。仅部分旱地、梯地(农村俗称“干田子”)因基础本身就是密实的,未开挖基础,但施工过程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③关于田坎质量相关问题:一是仅旱地、梯地采取直接开挖堆填,且旱地、梯地的表土也满足填筑要求。二是所有新筑田坎均采取了分层压实,且经检测,压实度均不小于90%,满足规范要求。三是现场田坎采取了分层填筑后整形削坡的施工方法。施工结束后,经各方现场复核,田坎顶宽均满足0.4~0.6米、外坡比均满足1:0.3~1:0.5或1:0.5~1:1.0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