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60|评论: 22

[八卦吐槽] 围观耶伦,就像第一次见到“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耶伦访华比想象中有意思的多。

在广州,她去吃了陶陶居,点了一桌子菜。据说,美方专门要求不要包间,也把屏风撤掉,让耶伦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差不多同一天,我的朋友余少镭也在广州用餐,吃得比耶伦还好,而且有包间。

上一次耶伦访华在北京吃了云南菜,她还邀请几位杰出女性一起用餐,后来有一个大合影。那几位“杰出女性”很是紧张,没有一个人接受采访谈一下这次饭局。

这次大不一样了,几家媒体跟拍,而且陶陶居也通过自己的服务号来一波推送,对企业是很好的宣传。

网友都聚焦于这位老太太的穿着打扮,她的帆布包估计会走红。

作为官员,耶伦的经费有限(据说出差每天可以报销几百美元),但是她本人其实并不缺钱。她出生在布鲁克林,大学是布朗大学,在耶鲁读硕士博士,后来是有名的经济学家,也出任过一家银行的高管,当过美联储主席。买点奢侈品包包肯定是没问题的。

人们围观耶伦,就像第一次看到美国官员一样——这种反应,甚至比这次访问本身更有意思。

不管是在意识还是在生活中,“外国人”对中国人来说重新变得陌生。去年年初,在成都和朋友吃饭遇到一位英国人,他2002年就到成都工作,比我还早三年。他说,疫情前四川和重庆,大概有2800名英国人,而疫情后,这个数字是200多。

三年疫情,当然不止是疾病本身,而是一种疫情时期建立的“新文化”,让中国和“世界”隔离开来。

这种隔阂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外国人和外资撤离,也包括各种误解的加深。中国人认为外国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也重新遥远起来。

有一次吃饭碰到好几位学者,有华人,也有汉学家。有一位老师说他马上要到中国去,其他人的反应是瞬间睁大眼睛,然后是一连串形容词。

作为一种“镜像”,就和中国媒体看耶伦吃中餐、用筷子一样:本来是多么平常的事物,但是却变得新奇,变得陌生,并且“意义重大”。

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对耶伦访华的反应,多少有点夸张,但是这种“夸张”的背后,则是某种真正的期望:让中国重新“回归”世界。

耶伦在访华前谈到了她这次的工作任务,那些目标都并不容易。但是可能她自己都没认识到,这访问本身却意义非凡。她受到的民间关注,相当于“一个国家元首的破冰之旅”。

不知为何,我这两天老是想起历史学家王笛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的往事。他在川大读书的时候,在阶梯教室上大课,课间休息的时候,收音机传来邓小平即将访问美国的消息,“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40多年前的“掌声”,已经久远,但是今天却又异常清晰。(公众号:张3丰的世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4-7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据说”“听说”“我有位朋友”等措辞,楼主以前是为意林还是读者投稿的?支撑表述的数据全是靠空想,“据说美国官员压球不要包间”“据说只有200美刀”“大概有2800,现在是200”,媚外就正大光明的,我们不讨厌媚外,只是不喜欢还用意林、读者那些老一套的方式来玩儿,过时了。

发表于 2024-4-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谈到了耶伦,让我想起了我的英国同学威尔逊,大约20年前来广安找我玩!再见的时候感觉遥远了起来!他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岛主 发表于 2024-4-7 18:59
楼主谈到了耶伦,让我想起了我的英国同学威尔逊,大约20年前来广安找我玩!再见的时候感觉遥远了起来!他有 ...

多说点儿威尔逊的事儿噻岛主

发表于 2024-4-7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都消失在人生的记忆长河里了,也许这一生也不会再见面了,比较重要的信息,还是记得,他出生在我们广安北街!爸爸是北街天主教堂里的传教的牧师,也是最后一批离开广安的传教士!。。。。

 楼主| 发表于 2024-4-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岛主 发表于 2024-4-7 21:40
好多都消失在人生的记忆长河里了,也许这一生也不会再见面了,比较重要的信息,还是记得,他出生在我们广安 ...

还有在广安出生长大的老外?新鲜

 楼主| 发表于 2024-4-8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以为是的猫 发表于 2024-4-7 17:58
用“据说”“听说”“我有位朋友”等措辞,楼主以前是为意林还是读者投稿的?支撑表述的数据全是靠空想,“ ...

他部分消息引用的是新闻,写成据说也无伤大雅吧

发表于 2024-4-8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异乡人儿 发表于 2024-4-8 17:16
还有在广安出生长大的老外?新鲜

是的!文革被迫回国的!
发表于 2024-4-9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岛主 发表于 2024-4-8 18:03
是的!文革被迫回国的!

广安还有教堂吗?哪天去耍下

发表于 2024-4-9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有,几个教派都有,基督教,天主教,一个在神龙山傍边,一个在考棚巷内(区政府傍边)
欢迎━(*`∀´*)ノ亻!入教

发表于 2024-4-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老太太,自己背个包,提包的人都没有。一点都不像美国的财长,说明美国的经济已经不行了。

发表于 2024-4-9 20:3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包一架飞机来的人,明知这一趟谈不出结果,就是来游玩的,公款游玩,你说她每天补助才200美元,美国真的有这么穷吗?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4-4-10 20:51
惜月no1 发表于 2024-4-9 20:33
包一架飞机来的人,明知这一趟谈不出结果,就是来游玩的,公款游玩,你说她每天补助才200美元,美国真的有 ...

补助少不一定说明穷噻

2022年优秀网友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6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4-11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4-4-11 08:55
异乡人儿 发表于 2024-4-8 17:18
他部分消息引用的是新闻,写成据说也无伤大雅吧

新闻不是要讲究真实性吗?“据报道”引用的哪个新闻应该标明?“据说”来源何处,由谁而说,“谁”说的话是否真实可信?   该文章满篇都是“据说”“听说”“我有位朋友说”...真的是一篇垃圾文章!!!我要说是的耶伦一个月工资1000元,那作者是不是也可以写成“据说耶伦一个月工资只有区区1000元”。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发表于 2024-4-11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4-1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猪的意思好像中国人没见过外国人一样。天天在苏州和上海的公交车地铁上看到外国人挤公交挤地铁,也没人正眼特别去瞄一眼。
发表于 2024-4-11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媒体爱去围观外国所谓的政要富豪到中国来“体验民情”而已,跟普通中国人关系不大。
发表于 2024-4-11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媒体严格说来早就不该叫媒体,而叫媚体。对穷人特别是农民发自内心的鄙视,对富豪和政要发自内心的仰慕,不管其所说所做多肮脏。
发表于 2024-4-11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处来去处去 发表于 2024-4-11 09:14
中国的媒体严格说来早就不该叫媒体,而叫媚体。对穷人特别是农民发自内心的鄙视,对富豪和政要发自内心的仰 ...

大部分都这个逼样,“哇哦,耶伦自己挎包哎”“哇哦,耶伦居然自己吃饭耶”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