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977|评论: 1

@所有家长,警惕!蛋仔派对低龄用户成诈骗特定目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9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德华从未想过,刚放寒假不久,9岁女儿就在自己眼皮底下遭遇了一场诈骗。

1月23日晚,本该在自己房间玩蛋仔派对的女儿,红着眼说要用下妈妈的手机,拿到手机后,女儿又回了自己房间。李德华起初并没察觉到异常,无意间听到了女儿有意压低的声音中夹杂着抽泣,他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我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就进去说要打电话,把女儿玩游戏的手机拿出来,结果骗子还在跟我女儿通话,还远程控制了手机,就要转账成功了,我当时就给制止了。”

了解事件经过后,李德华说,这场诈骗的手法在他看来十分粗糙:骗子在女儿常玩的手机游戏——蛋仔派对里散布“免费赠送皮肤”的消息,诱导孩子主动添加好友,骗子再假扮游戏公司称女儿冒用成年人的实名认证,导致公司账号被冻结封禁,要对孩子罚款6万元,连父母也要被拘留15天。要求孩子按照骗子给出流程操作手机进行解封账号,实际就是向特定账号转钱。

什么样的人才会相信这个在成年人眼里的粗劣骗局?答案是一个9岁的孩子和她的同龄人。

这并非个例。

相较于李德华家庭幸运地躲过了诈骗,一些家长没能及时觉察孩子陷入了“免费皮肤”陷阱,损失惨重。今年2月16日,陕西榆林市公布了一起案例,12岁女孩为免费领蛋仔派对游戏皮肤,将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告诉了假冒警察的骗子,先后分15次转账,被骗7.8万元。该条案例评论区2333条留言中,很多IP各异的网友评论表示自己家孩子也遭到了同类型的诈骗。

不少网友留言发出提醒,“我家的被骗了一万多,也是蛋仔派对,一样的手法,请大家注意点不要再被骗了。”

2023年底,最高检发布的《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2023年)》(下称《工作情况》)中提到,此类案件受害群体中有三类群体值得高度关注,未成年人就是其中之一。甘肃省敦煌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诈骗案成为《工作情况》提及的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发布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的虚假广告,引诱未成年人浏览,并主动联系其使用家长手机扫码,骗取多名未成年人钱款。

2月中旬,接受采访的一线办案民警向记者表示,2023年下半年以来,涉网络游戏类的未成年人被骗案件相较以前有较大幅度增加,受害者年龄趋于低龄化,且案件在中小学寒假期间多发,很多家长都是收到转账短信后,才发现孩子被骗。

被精准锁定的低龄用户

打开网页搜索“免费皮肤诈骗”,弹出的是这样一些新闻:9岁小学生玩游戏时,接到陌生人称“免费赠送皮肤”信息被骗2万4千元;13岁孩子用爸爸手机玩游戏,添加陌生人好友可领取“蛋仔派对免费皮肤”,被骗子远程操控手机,被骗10余万元;“免费皮肤”把银行卡里的钱全套走了,一团伙瞄准青少年群体实施诈骗……这些受害者往往是初中生或者小学生。

假期、手机、游戏,一只危险的、看不见的手就隐藏其中,以诈骗为目的,通过网络和游戏伸向了未成年人。它伪装成“免费发放游戏皮肤、道具”的大哥哥大姐姐,让孩子用家长的手机扫码诈骗二维码;当孩子扫码完成,它又会变身游戏公司工作人员,说孩子的违规操作导致公司账号被冻结,需要按流程解除风险,否则家长将面临罚款和拘留;当孩子心存疑虑想要拒绝时,它忽的就成了公安,发来警察证的照片,以坐牢等说法威胁、恐吓,让孩子往指定账户转账汇款。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地有超过50个地方的公安、政法系统政务账号,如榆林市公安局、东莞市公安局、淮南市公安局、永修县公安局等都发布了涉蛋仔派对的“免费赠送皮肤、道具”骗局案例——这其中不乏高额案例——2023年6月,“东莞市公安局”公众号公布了一则网络诈骗案,一名13岁的男孩被骗36万余元。

今年2月,三亚公安局反诈中心一线民警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也做出判断,一些电诈分子已经将目标放在了寒假中玩“蛋仔派对”等网络热门游戏的中小学生。据办案民警介绍,以活跃用户在线人数突破4000万的蛋仔派对为首的热门游戏低龄用户,成为了诈骗份子的特意选定目标。

长垣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民警郝淇锋从2023年12月底到2月中旬,就已接手了七八起“免费游戏皮肤”诈骗案,受害者年龄基本处于9岁到16岁,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手机游戏蛋仔派对的用户,“从去年10月开始就有,到12月这类案件明显比之前多了。尤其是蛋仔派对,都是小孩子在玩。”

郝淇锋说,他还记得他办理的第一起涉蛋仔派对诈骗案,一个12岁的孩子来报案,孩子一开始甚至都讲不清楚被骗的经过,只知道钱没了。反复沟通询问后,郝警官才大概摸清了情况:孩子在玩手机时,看到了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广告,通过社交软件加了骗子好友后,在领取过程中被骗子威胁,说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领取皮肤违规违法,必须按照相应流程操作手机,否则就会报警抓走父母。

在郝警官经手的案子里,最小的受害者是9岁,最大的17岁。

2023年12月,长垣市公安局决定把所有涉及蛋仔派对的诈骗案,都移交到他所在的大队办理,“算是成立了工作组去处理这个事情。之前,涉及网络游戏的诈骗案虽然一直都有,但是数量很少,而且受害群体都是青年为主。现在,受骗者的年纪越来越小了,案件数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也逐渐增多了。”

“目前保守的说,我们接到的这类诈骗案件,有一半是涉及蛋仔派对。有时候,我跟在其他地方公安上的同学聊,他们那里也是这种情况,一说都是蛋仔派对,都是小孩子。”

郝淇锋提供一份涉蛋仔派对诈骗案的报案统计表显示,仅2024年1月份他们大队就接到了4起报案,受害者年龄均为11岁和12岁,其中一起案件最高涉案金额为19921.1元,这份统计并不完整。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遭遇诈骗后并未选择报警。郝淇锋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家长,“有的孩子被骗了几千块钱,家长打电话过来咨询一下,听说报案要材料,他们嫌麻烦就说算了,不报案了。”

有些家长甚至都不会有向警方咨询的念头,涉案金额往往只有几百块,父母仅仅是教育孩子一通就算收尾了。

今年2月中旬,长垣市公安局也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将郝淇锋及其同事办理的3起案例公布出来,引发了强烈关注,阅读量短时间内就达到10万+,不少家长留言呼吁,“应该在中小学搞个反诈宣传”。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家长现身说法,晒出自家孩子的被骗经历。在评论区,也总能看到不少IP各异的家长留言交流:一个问题被频繁提及:为什么孩子会上当受骗?

难以自觉抵御的诱惑
1.jpg
陈德华女儿收到的诈骗分子发来的“警察证”照片(受访者供图)

在办理案件时,郝淇锋询问过每个孩子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去领取免费的皮肤?

孩子的回答大体类似的,也都很简单,蛋仔派对的初始皮肤太丑了,别人的皮肤都很好看,他也想要漂亮的皮肤,“孩子自己没有钱,当有人说要送他一个皮肤,他直接就上钩了。”

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身处网络时代的未成年人已经牢牢与网络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游戏已经成为孩子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工具了。《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保护进展报告》(下称《未成年报告》)显示,在未成年用户行为方面,玩网络游戏是而未成年人在休息时的重要活动之一,占比在30.72%。

《报告》还提及,未成年人对皮肤消费的偏好较为明显,60.33%用户愿为皮肤付费。

郝淇锋曾对近期接到的16起涉蛋仔派对诈骗案件的受害者年龄进行过分析,在10岁至13岁区间的孩子有12个,基本处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阶段,“他们几乎都是为了免费领取皮肤遭遇的诈骗。”

在办案过程中,尽管很少有孩子愿意向郝警官承认想要皮肤是基于和朋友之间的攀比,“但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事实上,不止一家媒体在报道指出,作为当下在孩子们间最流行的网络游戏,蛋仔派对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在课间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少家长反映,孩子间攀比游戏皮肤之风盛行。

郝警官分析,犯罪份子利用了孩子渴望游戏皮肤的心态,散播免费送皮肤的信息,筛选出认知能力不足的低龄未成年人,精准实施诈骗,“通过故意说孩子冒用成年人账号给游戏公司造成损失,涉嫌违法,要对孩子父母进行拘留罚款。利用小孩子做错事害怕影响父母的心理,假冒公安威胁恐吓孩子转钱。”

“以前这类骗局针对大学生、高中生的,冒充公安恐吓的情况少,因为很容易被识破。但是初中生、小学生认知能力不够,不能辨别真伪。”在郝警官接手的案件中,有四五起都是采取了冒充公安的手段,

长期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副教授邢小莉认为,受思维发展水平所限,儿童很难辨别诈骗者语言中的错漏和不合理之处。尽管高年级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其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还较低,不能辨别诈骗者话术中的不合理之处,“诈骗者发来警官证,儿童不会去思考其真假。对于‘孩子使用成人认证账号父母是不是就要罚款拘留’的问题也不会有所怀疑。”

“这种以免费皮肤为诱饵的诈骗是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自觉地抵御游戏的诱惑和陷阱”,邢小莉说。

隐秘而持续的心理创伤

2.jpg
诈骗分子发给陈德华女儿的假文件截图(受访者供图)

在民警们的办案实践中,骗子们往往会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威胁孩子不准告诉父母,利用远程控制软件等手段完成转账。这也带来了这类案件中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家长发现不了,外人就更难发现了。

但家长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面临着怎么样的情况。

多数家长都是在发现少了钱后,才后知后觉。在记者与一些家长交流中发现,诈骗发生后,有家长会选择训斥孩子,认为一切的缘由都是因为孩子“爱慕虚荣”,禁止孩子再接触网络游戏甚至手机。

事实上,一些孩子会在父母的训斥、责骂中陷入无休止的自责和悔恨,也有孩子在意识到自己被骗后,不等父母做出反应就陷入了消极情绪,出现情绪内化的行为,“诈骗”成为他心底不敢碰触的伤口。

郝淇锋就曾办理过这样一起案子,孩子被骗后,父亲带他到公安局报案。在讲述案情时,孩子明显表现出了抵触和害怕的情绪,不愿开口讲话。孩子父亲担心孩子的情绪,当即决定不让孩子反复回忆受骗经历,选择了不报警,带着孩子回了家。

“当时,局里领导也很重视这个情况,说让我们必须跟孩子讲清楚,开导孩子的情绪”。总算把事情说清楚后,在后来的一次回访中,孩子父亲却告诉郝警官,说家里人一直不敢再提起那起诈骗案,孩子至今心存恐惧,“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这种情况,主要还是靠家庭去疏导孩子,我们去跟孩子做疏导,他们本身就存在抵触情绪,效果不太好”,郝淇锋有些无奈,他并没有更好解决办法。

最高检也在《工作情况》中特意提到此类案件带来的影响:不仅给未成年人所在家庭造成经济损失,也使其产生心理阴影。《工作情况》公布的典型案例中,甘肃敦煌12岁女孩多多用奶奶手机偷玩游戏时,轻信免费领取皮肤骗局,被骗2万多元。案件结束后,检察官到多多家进行走访,发现多多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往的活泼开朗变得沉默寡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皑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此类针对未成年诈骗的案件,受害者不光损失了财物,而且损伤了家庭当中的亲密关系,“它是一个群体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会像雾霾一样,在这个家庭当中弥散很长时间。”

“8岁到18岁是未成年人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很多孩子遭受诈骗后,极易陷入自卑、自我怀疑中,严重者可能会造成焦虑、抑郁,还有胆小退缩等一些内在问题。”邢小莉还提出一种更为糟糕的后果,“更有甚者,还可能会模仿欺骗行为,出现攻击行为。”

不少家长都发现孩子遭遇诈骗后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寻求帮助:孩子被骗后,变得沉默了,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是家长的理解和陪伴。

当网络世界中的诈骗份子,以成年人的身份针对性的为孩子设置陷阱时,鲜有孩子能抵御诱惑,这并不是只是孩子的责任,邢小莉表示,“首先要避免责备孩子,第二是要告诉孩子,父母会和他一起面对,把这场经历当成孩子成长的一种历练。”

“如果孩子出现了无故哭泣,打哆嗦冒冷汗等无法控制身体的情况,就必须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进行干预和治疗了。”

成人世界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3.jpg
网友们在榆林反诈中心发布的涉“蛋仔派对”诈骗案例评论区留言评论

另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目前我国19岁及以下网民规模超过2亿,那只看不见的诈骗之手随时可以伸向任何一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对此,成人世界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个必须明确的事情是,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中,父母作为监护人始终是第一责任人。但在一些真实案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监护和关心,导致了案件的发生。但又很难苛责这些同样着急的父母。他们中,有人迫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有人文化层次不高,自己也搞不明白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网络世界。

在邢小莉看来,作为家长或许做不到对孩子最正确的教育,但至少一件事可以尝试,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尽量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做平等的交流,跟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很多孩子玩手机游戏,就是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觉得没意思,就在网络中寻求自我的满足。”

但预防未成年人被骗工作,并非只靠家庭就能完成。游戏方、学校、司法等社会各方也都要行动起来。

实际上,在此类案件的公开报道中,游戏方在未成年人的监管方面,往往被家长诟病没有严格落实未成年人防沉迷的相关规定,孩子能轻易饶过防沉迷系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在中国青年报2023年8月的一篇题为《谁来保护孩子:一群家长与<蛋仔派对>的“战争”》报道中,200多名家长遭遇未成年人“退费难”问题,不少家长反映《蛋仔派对》的实名和防沉迷举措效果非常不理想,并对游戏中未成年人不设防的网络社交,以及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等问题表示担忧。

报道提及,相当一部分家长虽然不否认其作为家长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但他们认为负责开发运营游戏的游戏厂商应该至少做到能够“有效区分、甄别未成年游戏用户”。当未成年用户在游戏中遭遇“网络讨要”甚至网络诈骗时,运营商应该坦诚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落实相关部门就未成年人保护的详细要求,避免未成年人权益受到进一步伤害。

2023年11月,《蛋仔派对》游戏方发布《写给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针对游戏安全层面称,如未成年人在游戏过程中受到不良信息骚扰或诈骗,家长可通过使用游戏内的举报功能或通过游戏内客服进行反馈,《蛋仔派对》将有专人专岗跟进处理。家长也可以使用游戏内的“宝宝蛋守护模式”功能,为孩子设置禁止公屏聊天、禁止陌生人组队、乐园地图筛选等社交及内容防护。

另一种对于家长最为简单易行的办法,也在媒体的报道和警方的反诈宣传中被反复提及:家长们要注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引导,多普及防骗知识;同时,家长们也要加强对手机的监管,不要轻易让未成年子女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

最高检在2023年发布的《工作情况》给出了指引:加强未成年人权益网络司法保护,深入开展“反诈进校园”活动,通过公开听证、法治宣讲等形式,加强以案释法,会同学校共同筑牢反诈校园防线。

2月下旬,在接受采访时,郝警官表示等寒假结束后,他们将把“反诈知识进校园”活动的范围,下沉到以往较少涉及的初中和小学中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4-2-29 10:2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麻烦把我游戏停止运营,就没有孩子可以上这个当,为啥要来让家长防着这个游戏,颠倒是非!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