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843|评论: 8

[生活资讯] 老达城风情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2-21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240216204731.png

QQ图片20240221101425.jpg

QQ图片20240221101757.jpg
       前言:本文撰写的老达城风土人情,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达城历史近两千年,历为州、郡、府、行署及县衙治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风土人情。明朝就建有城墙,修了东南西北四门,相应四门设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与后街一起成为城内主街。东大街始名沿用至今。南大街因凤凰头衙门所在地与南门呈垂直状,可望州河翠屏山,故叫正南街,或正街,现叫翠屏路。西大街始名沿用至今。北大街因街道宽大故叫大北街,沿用至今。后街取名,相对于正街而言。后,四门大街均有延伸,相应称东门上、南门上、西门上、北门上,“上”字用在名词后,表示某种事物的范围。
QQ图片20240221105533.jpg      
       老城墙“周四里,高一丈七尺”。50年代,可见断壁残垣,今天,有的仍存留在民居院落之中。
QQ图片20240221101927.jpg      

QQ图片20240221103359.jpg
      老达城传统建筑民居:50年代初,达城面积0.9平方公里,3.8万人,民居主要集中在城墙以内和州河北岸的街道。城区无房贫民多在河边、城壕空地搭草房或窝棚栖身。
       达城民居分布于大街小巷,多系穿斗式木构架有屋檐的青瓦木板房相连,临街的民居一层的平房居多,也有二层的吊脚楼,往往兼作商铺、作坊、茶馆、酒肆、客栈,外面镶嵌木门板,白天开店营业卸下门板,晚上打烊则装上门板。有的楼上作卧室,楼下作营业房,有的前面是门面,后面是居室和厨房。大一点的商住两用房中间用天井间隔。门口设一高高的门槛,以防肥水外流。
QQ图片20240216204606.jpg
今日宽窄巷     
       达城有不少小巷深处的院落,有的用青片砖建成的封火(防火)墙,径深长,院通巷,巷通院,相互连通,犹如迷宫一样。有露天大院或室内小院,多系四合院建筑,四周是房屋,中间有院坝或天井,一般都比较小。
       河岸民居多系吊脚楼,木柱支撑,系排泄之处。临河兴隆街民居木板房屋由东向西顷斜,疑似倒塌,因穿斗结构相互拉扯,就是不倒,成奇特景观。
柴市街民居有半边街是依东城墙修建的简易茅草房,另半边街为青瓦木板房。茅草房房顶为茅草,房身多为竹篾笆,住着贫困的居民。
       那年月,若家中有人结婚,住房无论新旧,达城人喜欢用报纸或白色的纸张将将住房室内遮贴,贴上大红喆字,就成婚房。
QQ图片20240216082010.jpg    
朱达生摄 于1964年
       西式建筑天主堂:达城最高建筑物,唯一的一座西式教堂建筑,伫立于文化街,约40米高,登临其上,可俯瞰全城。楼顶装有时钟,按时自动打点报刻,钟声悠扬,城外郊区可听见。
       中西合壁式建筑:翠屏路、珠市街、永丰街为数不多的街道建有无屋檐的二至三层中西合璧式楼房,多为商铺。
        州河风情:老达城依河而建,东起滩头街,西至石岭桥,州河水绕城南流淌,河畔有不少的沙滩、卵石、杂草,那时,达城的妇女多要去河边浣洗衣裳。
      旧时蜀道难,达城运输因水运而兴,上游至下游形成三大码头:滩头街码头、南门码头、菜码头。
      滩头码头:因大量棉花上船运至重庆,又叫花码头。滩头码头花表生意较为兴隆,有不少挑夫经荔枝古道长途贩运棉花和黄表纸,民间有“一条黄龙(火纸)出川去,一条白龙(棉花)入川来”的说法。黄龙指黄表纸,土纸,色黄,故名。陕西南郑(旧治汉中)为棉花主要集散地。
    QQ图片20240221153045.jpg   
       挑夫多为陕西人,使用的工具称高肩,一根又长又弯的翘翘扁担有七尺长三寸宽,呈弯镰刀形,放在肩上,前面高过人头,后面低于臀部。垫肩用羊皮包裹,内塞竹麻、棕丝,一寸厚,三寸宽,垫肩放肩上,压上翘翘扁担,货物前轻后重,自己平衡。一根木棒箍铁头的打杵,斜插扁担助力让扁担一闪一闪发出“嘎吱嘎吱”响声。
QQ图片20240216210739_编辑(1).png

QQ图片20240221103221.png
       南门码头:三个码头中最大,最繁华,兼具客货功能,停泊着不少船只。下行的船只,船工们摇动着身姿划着船桨;上行的船只,船工们拉着沉重的纤绳,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前行,州河号子响彻上空。
       南门码头上游有一片平整的沙滩,不少小朋友翻跟斗、打沙战、跳人马、斗鸡公、捉强盗,相互追逐,嘻嘻哈哈。
       达城夏天炎热,南门河坝沙滩浅水区是游泳的好地方,小朋友光着身子,惬意地飘浮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傍晚,南门码头石梯上坐满了纳凉的人群。河中泡澡的人黑压压一片,相互嬉戏泼水,欢笑声此起彼伏。
       那年月,端午节南门州河要划龙船抢鸭儿,两岸人山人海,欢声雷动。
   QQ图片20240221102004_编辑.png    
       镜花滩河畔是顷倒垃圾的场所,只等夏天洪水暴发一冲了之,那些冲不走的垃圾,积年堆成小丘。
QQ图片20240216204650.jpg      
       箭亭子月台下的州河停泊着几只大木船,船上的菜农担着木桶,将城市住家收集的粪便顷倒在船舱里成为庄稼肥料。
       红旗大桥修建前,南门码头、菜码头渡河小船,满载纺织厂、蚕丝厂上下班的人流。
       西门上河畔有一家奶牛养殖场,花白相间的奶牛悠闲吃着青草。前面河畔有一个大平坝,杀牛巷宰牛人员在大平坝将牛皮少许殘肉刮尽,最后用竹棍撑直晒干制作成皮革。
       石岒桥:一座石拱桥,又名龙凤桥:位于老达城最西端。是西向陆路入达县城必经之桥。桥下为凤凰山黑沟坡、白岩寺、老达一中下流的三股溪水交汇流入州河。河水清澈,附近的妇女多在石岭桥下捶洗衣服。西门上的孩童常相约在一起,在桥下游泳或捉鱼搬蟹,沿溯而上至凤凰山。那时,石岭桥的过客如乡村赶场一样,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甚为热闹。
      达城街头风情:50年代,大街小巷道路多系青石板铺成,屋檐水滴现窝窝,诉说着年代的久远。到处可见屋檐下长竹竿挂满了晾晒的衣服。大人小孩喜欢坐在自家的门槛上吃饭,边摆龙门阵边看街景。张家小花狗和李家的大灰猫相互对峙,居民养的鸡鸭甚而大黑猪在大街小巷奔跑,谁家的细娃儿在大街上拉了“把把”,呼唤大黄狗舔食清扫。间或有牛拉车路过,刹车时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声,车把式不断挥舞着响鞭吆喝,黄牛喘着沉重的粗气缓缓前行。戴着草帽的下力人,拉着板板车(木架车)弓腰屈腿前行。贩卖各种小商品的小摊小贩,打着响器,一路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
    QQ图片20240216204225_编辑(1).png


QQ图片20240221102743_编辑.png
      老车坝:1941年,汉渝公路全线贯通。当局将小东门外柴市街口至中山公园(今人民公园)一带填平夯实,建成达城最早的停车场。50年代初,政府在人民公园门口对面建起一幢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开设达县汽车站。时有川东汽车国营运输公司经营达县至大竹、垫江、万县、渠县、梁平等线路,重庆汽车运输公司经营重庆经大竹至达县线路。车站周边出现餐馆、住宿、商铺、摊点,楼房和民居,逐渐热闹。有不少人来汽车站看稀奇,汽车如何奔跑。
       车站外有不少临时洗脸摊:一排排简易小木凳上摆放着一个个搪瓷脸盆,洗脸摊提供毛巾和热水。那时,汽车道路还是土石路,灰尘较多,旅客满脸尘灰,下车探亲访友,或洽谈业务,都要在洗脸摊买半盆热水,没牙刷,就着盆里的水吸在嘴里,用手指擦牙齿,然后用摊主配的毛巾洗把脸,收拾一下。
       60年代,达县汽车站迁址凤翎关,原先的汽车站所在地被称作“老车坝”。
       二马路:一片荒芜,黑灯瞎火,到处堆积着木器厂待加工的原木,那时,谈恋爱的人都爱在夜晚转二马路。有一些好奇的青年,也爱去二马路“打秋波”。
QQ图片20240221105616.png
       北门上钉牛掌的活计:位于北门口外左侧坍塌的断墙残垣上,几根大树木桩牢固栽立,用于梱套钉铁掌的黄牛。师傅先给牛它戴上捂眼罩,一下子把牛的左前腿往上搬圈起来套牢,用工具把牛蹄上残缺不全的旧铁掌取下,再用锋利的铲刀把蹄子铲出新的平面,从木筐里拿出一只铁掌摁在牛蹄上,另一只手拿出铁钉,插在铁掌的钉孔里,用羊角锤敲击蹄钉。师傅操作时,若有观看的小朋友拥挤到了前面,影响工作,师傅就会吓唬:"将这个细娃儿捆起来,也钉上铁掌!"吓得小朋友顿作鸟兽散,大人们开怀大笑起来。
       达城街头夜晚风情:50年代,因电力不足,街头15W路灯忽闪闪,达城人叫“鬼扯火”。60年代中期,电力状况得到改观,但路灯仍不明亮,呈暗红色。
      50年代初,秋冬的清晨或夜晚,有老人肩挑担子卖炒米糖开水,拉长了声调,在街头巷尾吆喝:“炒米儿糖开水——”此刻,凤凰山白岩寺钟鼓响起,“夜听白岩钟鼓响”是达州城旧时的十大景观之一。夜间,还有打更人的声音,更夫一只手拿竹梆,一手拿锣,边走边敲,“笃笃———咣咣”,还不时喊叫:“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另有文化街天主堂报时钟响起。这时,“卖炒米儿糖开水”的吆喝声与这几种声音相互交融,成为达城夜晚风情祥和的交响乐曲。
       街巷的小朋友夜晚喜欢相聚在一起玩耍做游戏:藏猫猫、官兵捉强盗、拍烟盒、斗鸡公、过家家娶媳妇、赶场赶到王家场。
       入夏,气候炎热,住户点燃长条蚊烟在自家的街檐下搭床纳凉睡觉,有门板,竹编凉床,更多是凉棍床。小伙伴们听着大人摆龙门阵,抱着枕头安然入睡,天亮醒来时,不知道自己好久睡在室内的床上。
       凤凰头:50年代后期,凤凰头建有一个2米高的宽大扇形宣传平台,节假日前后或星期天,文艺表演载歌载,甚是热闹。那几年,有一个戴白色深度近视眼镜的年轻人,家住大北街,若台上无节目表演时,他就上台独自表演,自唱自跳。有时,或在大街小巷表演,边走边唱边跳,边哭边笑,后面跟着不少细娃儿。有人说他精神失常,有人说他出风头。
    QQ图片20240216204448.jpg


QQ图片20240221103121.jpg    
      翠屏路:时为达城最繁华的商业街,达城人及城外背背篼的农民喜欢在翠屏路购物。60年代初期,100 多名重庆知青来到达县铁山,将昔日的荒山秃顶建设成森林公园。闲暇时间,他们下山进城,逛商店,转大街,到处攀谈。翠屏路三八百货商店、八方联营社、人民电影院、一食堂、麻辣面馆等地常见他们的身影。重庆知青是大城市来的人,说话、行为及穿着较为突出,不少达城小青年跟风仿效。
       60年代中期,达城有不少的“操哥”,理无缝青年式发型,穿笔挺毛料中山服,风领扣严实,裤子用开水盅烫有立挺的线条,在翠屏路不断来回走动,皮鞋锃亮,鞋钉踱踱声响,引来不少回头率。
       人民电影院一票难求,翠屏路王家烽火巷街口聚集着不少钓票的人,他们引颈以待。有的不是钓票而是“扇盒盒”(找女朋友),或搭讪“操妹”。时有知青歌谣:“扇上一个漂亮的盒盒,带回农村去安家……”。
        灯光球场:位于人民公园。1953年,团地委军体部在人民公园河滩建修两个正规公共球场,1955年其中一个球场安装了灯光,供晚上比赛用。1965年,灯光球场扩建成15级石阶看台。
       灯光球场常举办大型篮球运动会,不乏省级、国家级。那个年代,达城多数厂矿企业建有篮球队,每逢星期二、四、六,节假日,体委都要安排篮球赛事。每到比赛,几万人的达城,能容纳近万人的灯光球场座无虚席。
       不少青少年爱在人民公园篮球场玩三人街头篮球游戏,达城人叫其为“三个下”。围观者甚众,不泛议论与掌声。不相识的人在这里相识,认识的人在这里成为朋友,三人篮球运动成为娱乐交友一种时髦活动。
QQ图片20240221102207.png
       大操坝:系北门上一个开阔地,初为军队训练,市民习武奔跑健身之地。50年代,有不少的小朋友来大操坝,挖黄泥巴,做泥巴手枪。有的小朋友排着队列,喊叫着一二一,一二三四……仿学着解放军走操演练。大操坝后经改建,成为田径、足球体育比赛场地,南面修建主席台,左右两侧修建小规模看台,东面建农业技术展览馆。逢年过节免费播放露天电影,还会燃放“烟火架”,彩焰升空,蔚为壮观,倾城人观看。
       60年代,大操坝成为集会、庆典、誓师、游行等公共场所。每举办活动,各企事业单位人员擎着旗帜列队入场,高呼口号,慷慨激昂!
       结束语:而今,达州变化翻天覆地,已成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朝气蓬勃,蒸蒸日上。老达城曾经的风土人情渐行渐远,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本文达州晚报发表,网络文章另补充了资料及照片
170848096396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发表于 2024-2-22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2-22 10: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 历害 老达州重新展现出来 以前繁华

发表于 2024-2-2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2-2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州原来的样子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2-24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2-24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壤闯勉 发表于 2024-2-22 10:34
王老师 历害 老达州重新展现出来 以前繁华

谢鼓励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4-2-24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4-10-21 11: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