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在阆中古城南街54号冶家大院,灯戏大家、演员、爱好者们欢聚一堂,共叙阆中文化的未来。
这是一场题目为“嘉陵江畔的古老戏曲 川北灯戏的传承与发扬”的活动,由李朝玺老师主讲川北灯戏。
李朝玺 男,生于1947年,四川省剧协会员,四川省曲协会员,四川省民族民间艺术学会会员、副研馆员。长期从事戏曲研究,对川剧,川北灯戏有独道专长,系南充市川北灯戏团音乐传承人。近十年来,参加过四川省第十四届,十五届,第十六届小戏小品调演,为《桔柏渡》《追鱼》《归雁》作曲,均获一等奖和二等奖。为南充由文化部戏剧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嘉陵江灯戏艺术节创作的《巧断家务案》《奇人五大郎》《新春大吉》《林山情》作曲,以及为第三届嘉陵江灯戏艺术节的大型川北灯戏《张飞铁事》作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川北灯戏音乐》一书。
李朝玺老师从灯戏的起源,定义、分布情况、活动范围、表演形式、音乐等,自己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对阆中灯戏的认知到奉献,分别作了讲述。
讲解中出示的五十年前复写纸写的曲谱,阆中灯戏爱好者手工复原的胖筒筒(胡琴),历数与灯戏艺人的交往(包括苍溪的赵鼎成、莫怀绪等),回忆川北灯戏的辉煌年代,灯戏大家的灯戏情怀,感人至深。
如何让灯戏更接近现代人,他列举了南充川北灯戏 团17年的《跳磴》三分钟节目在中央台戏曲频道播出的盛况,2015-2023年参加了五届四川小戏品调演、参加中国嘉陵江灯戏艺术节、邓荷娟成立灯戏艺术协会进校园教学生等鲜活的事例,认为灯戏在传承中要互动、有观众当游戏般参与,表演要借现代审美的舞台、灯光、道具等。
李老师剝茧抽丝般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诙谐风趣的讲解风格,自己对作曲的理解和演唱,其间穿插灯戏演员对表演手法的示范、爱好者们对灯戏传承的意见等,让参加者们对嘉陵江畔的古老戏曲川北灯戏有了深刻的理解,看到了灯戏工作者对其传承与发扬的信心。
苍溪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戏(苍溪灯戏)的代表性传承人袁正中先生参加了活动,分享苍溪灯戏的源流与传承情况。
李朝玺老师分享
参加活动的朋友们
合影照
另一個地方 乡土文化中心
本院落为南街54号中院,时邻阆中民族小学,历史上与现为他人私宅的前、后院为冶家祖宅,因原种有核树,本远老人称为“核(阆音为“哈”)桃院子”。
196年7月,此院纳入国家经租房,后一直为大杂院五十余年。2020年12月,怀着对先祖的敬意,以及留存阆中古城历史记忆,研究、保护、传承、传播地方文化的愿望,冶家后人着手对祖屋进行修缮与利用。
就让院中见证了祖屋重生的杏树,陪在我们投入“幸福院子”的美好生活吧。
冶青、周建春夫妇 2023.04
2023-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