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午要登台领个奖。 “这么巧,我也是。” 这是昭通卷烟厂一对90后小夫妻的对话。 近日,在昭通卷烟厂党委“党旗引领聚合力 品牌发展共传承”暨品牌创牌50周年庆祝活动上,徐荣照和孙晓影一同登上创新达人颁奖荧幕,在全场党员的见证下接过属于他们的荣誉。 没有“夫妻护林数十年”的肝胆相照,也没有“伉俪戍边几十载”的感人肺腑,徐荣照和孙晓影一路走来,在昭通卷烟厂相识、相知、相恋,携手同行,他们为工厂辛勤耕耘,在一次次项目大考中上演破题“夫妻档”,在一场场廉政家访中弘扬好家风,书写了新时代的“创新同行者”之歌。 何以与君识,江畔月正浓。 2019年,孙晓影从湖南大学法学院毕业来到昭通卷烟厂,大两届的师兄徐荣照一眼看中,当即展开了“甜蜜攻势”,上下班主动接送,生活中嘘寒问暖,帮写策划案,援手解难题,会议中四目偷望,下了班形影不离,一来二去,二人情愫暗结。 结束一天的工作,同事们纷纷离家。他俩总是相约在厂区的湖边漫步,一边看夕阳西沉,一边聊职业规划,顺便谈谈生活与理想,直到月光依依。 相知在昭烟,青春共登峰 94年出生的徐荣照,现任信息管理科系统管理员,有着“理工男”的踏实与执着。工作以来,他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历练过,在卷包车间做过机动操作工,开过机器搬过辅料;在集控室跟班学习过,曾面临冬季凌晨5点的严寒,也曾在工位感受过深夜的寂静,他的脚步走遍了车间的每一个触控台。他总是在思考,如何让操作工在纷繁的数据中准确提取到关键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计算与试验,徐荣照用6年时光交出了他的创新答卷。 他主导搭建了工厂一体化数据平台、 “数智昭烟”平台、制丝主线3D场景平台,研发了车间无忧质量看板,让产、质、耗、数据对比、样本分析等信息一目了然;他在行业盒条件关联项目实施中首当其冲,参与自主设计了扫码出库系统,让工厂二维码项目落地实施走在了云南中烟前列。 95年出生的孙晓影,现任法律事务科法律事务员,有着“法学女”的严谨与细致。她担任过车间的材料员,在工厂、社区、居民楼的普法活动现场,总是能看到她热情的笑脸;在各类法律讲堂上,她总是用专业又极富亲和力的讲解,让晦涩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她编制的《合同办理操作指引》《合同审核前置指导清单》被誉为昭烟“项目人”必看的职业指南,让刚接触项目管理的新人少走了很多弯路,连老“项目人”也无不惊讶于编制内容的细致与实用。 何当共剪烛,项目无忧时 由于工作忙碌,两人连一起吃饭的机会都屈指可数,要么他赶赴车间核对数据,要么她参加合同谈判四处奔波,加班加点是常态,黑白颠倒是家常便饭,同在一栋大楼办公却聚少离多是他们真实的工作写照。 “当前,工厂三大项目的实施推进给卷烟智能制造水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作为年轻一代,唯有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能不负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端着时刻不离身的工作笔记本,徐荣照满怀信心地说道。
“管理流程中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方向,我做的工作不过是梳理问题并加以改善。现在苦点累点没什么,重要的是不留下遗憾。”孙晓影扶了扶眼镜,谦逊地说道。 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他们反而把生活过得越来越有激情。孙晓影时常会向徐荣照倾诉工作中的感悟、想法和烦恼,丈夫话不多,是一位合格的倾听者。虽然二人涉及的业务相差甚远,但在他俩这里,理工的严谨与法学的细致交织,散发着脉脉温情,折射出家的光辉。 一位踏实的耕耘者,一名爱折腾的事务员,二人性格迥异,但都热爱思考,热衷实践,总是能在工作中想出些新点子,搞出点新成果。今年,工厂评选在不同领域为工作创新改进作出突出贡献的12位创新达人,夫妻俩双双高票入选,在不同的部门脱颖而出,登上了同一个领奖台。 “多喜乐,长安宁,用心成长,我爱工厂。”谈及未来,孙晓影挽着徐荣照的手臂,亲昵地说道。 内容来源:昭通卷烟厂 文/许靖钧 图/孙晓影、迟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