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347|评论: 3

[川剧知识] 从成都华兴正街54号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0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成都华兴正街54号说起......
城镇门牌号——地点标识,极为普通。但一些门牌号,却意义非凡!成都市华兴正街54号(现锦江剧场)正是如此!长达两百多年的川剧历史长河中,它是中国川剧的“福地”,是中国川剧不同时期的重要地标:它曾是川剧老郎庙的庙址,是“四川省川剧改良公会”办公地,是川剧“三庆会”的驻演出,也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及前身大众剧院、四川省川剧团四川省川剧院第二团、成都市川剧院的办公、演出地。它一直是川剧最负盛名的“戏窝子”,承载了川剧戏迷的喜爱和川剧演员的向往,是驰名川剧界的“总统府”。它见证了川剧发展的高光时刻,目睹了人性在川剧界的丑恶,经历了川剧两百多年来的发展征程。你,还能在如此时长,且连续的川剧历史中,找到其它如此重要且极负盛名的川剧地标吗!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名振京师的川剧著名艺人魏长生第二次进京后返蓉。其在京时,艺帜高举、一鸣惊人,其《滚楼》“举国若狂”,“名动京师......凡王公贵姓 ,翰林无不倾掷缠头数千百,一时不识魏三者,无以为人”,“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一时歌楼,观者如堵。而六大名班,几无人过问,或至散去”。魏长生第二次进京后返蓉,在成都东场口置宅居住时值成都伶人拟建供奉梨园祖师爷的老郎神庙建庙地块尚未落实,此时华阳县令高知县前来拜望。魏长生一生行侠仗义,在京师时曾资助病困京师的高举人。病后高举人得中进士,外放成都府华阳县知县。在高知县的协助下获华兴街北面一个570尺×330尺地块(即现在的华兴54号处“锦江剧场”范围)修建老郎庙。魏长生积极参与并出资老郎庙建成后魏长生被众人推为老郎庙首任会首。
晚清时期,中国进一步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当时的仁人志士,提出了“维新”“改良”口号,1898年爆发了“戊戌变法”。随之,川剧革新运动也蓬勃兴起,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四川省戏曲改良公会”在老郎庙正式成立,其宗旨为“改良戏曲、辅助教育”,负责指导全川川剧改良运动,也是领导全川“川剧改良”运动的行政机构。“四川省戏曲改良公会”创始人周善培,号孝怀,祖籍浙江诸暨,为荣县赵熙学生。曾东渡日本留学考察学校、警政、实业等,先后任职“四川巡警道”和“劝业道”等要职。其在成都所作之事归结为“娼、厂、唱、场、察”五字。其中“唱”修建戏园唱戏,“场”设立劝业场,修建悦来茶园也包括其中。周善培是当时四川中国产业资本主义化的一个践行者。
“戏曲改良公会”成立后,进行了旧剧本的整理、改编和新剧本的的创作。周孝怀以“戏曲改良公会”的名义通电川中宿儒支持川剧改良。大批文人纷纷响应,创作出了一大批“改良”剧本。
“戏曲改良公会”出版、推广川剧改良剧本8种(该改良剧本颁发川内各地,要求演出不得作任何改动。此八个剧本可谓是川剧史上最早的“改良川剧样板戏”):
  《审吉平》   (黄吉安著)
《邺水投巫》 (黄吉安著)
《三尽忠》   (黄吉安著)
《双义图》   (作者待查)
《绵竹关》   (黄吉安著)
《江油关》   (黄吉安著)
《弦高犒师》 (黄吉安著)
《情探》     (赵  熙著)
“戏曲改良公会”为适应川剧“改良”要求,落实“改良戏曲、辅助教育”的宗旨,还加强了川剧舞台净化,清除丑恶现象,注重川剧演出质量、加强演员考核工作。
“戏曲改良公会”对淫秽戏、凶杀戏及各种丑恶表演严加禁止,对川剧舞台上动用真刀真枪严加取缔。‘川中名伶邓少怀,适川督之子诞辰,被邀参加名伶演剧庆贺。邓竟压倒群伶,获上奖千金,自此名躁蓉城。某大官之弟,竟然弃结发之妻与之游,少怀亦乔装作命妇相伴。后来‘劝业道某,倡改良戏曲之说,乃颁发曲本以为纠正。于是落孙山者多。少怀亦以淫糜被废黜......’”。“唐广体,初去丑角无可称道。......曾罹(音“黎”)法纲。后来提倡改良戏曲,乃革面洗心,颇有善士之目”。
“戏曲改良公会”注重演出质量。川剧原来一般不事前排练,临时“凑戏”,角色“台上见”;一些演员演唱有“声情”,无“曲情”,事非孤例。“戏曲改良公会”为此采取专门措施:1、請文人宿儒教念戏词,讲解曲义;2、规定正式演出前必须先排练、预演;3、特邀剧作家参加排练,提供咨询。
“戏曲改良公会”经常组织对演员进行严肃、认真的考核,制定了严格的艺术考核标准。其:
1、邀请行政长官、名人、学者到场看戏。每人桌上置放剧本供核对,评判优劣;
2、考核标准:字句全无遗漏,词义全无讹误,表演全无淫秽、凶杀和恐怖者为优。反之,为劣;
3、两旁巡警执勤,维持秩序;
4、获优者,除在戏院张榜公布外,还颁发银质奖章(清末,康子林和李甲生在考核中同时名冠诸伶,获此殊荣);
5、评议为劣者,令巡警当场打手板以示惩戒。
为促进川剧的发展,推动川剧改良运动。周善培采用合资兴办悦来茶园,拟拆除老郎庙,将“老郎庙”异地重建,搬迁至猫猫巷“老郎庙”原地址修建“悦来茶园”此遭到当时任老郎庙庙首的康子林及其他艺人反对。周善培承诺并出具了“园址为伶人社让与悦来公司,承办改良戏曲,为伶人永远谋生之所”的文约,由川剧艺人执掌(该文约后被称为“二十七字文约”,此“文约后来帮助“三庆会”打赢了几悦来茶园使用权之争的官司)。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川第一个新式的“悦来茶园”建成投入使用,该茶园的建立,标志着川剧开始由庙台、会馆转向“剧场艺术”过渡。
1912年由康子林、杨淑兰、唐广体、肖楷成等发起组织的的“三庆会班社”(简称“三庆会”)在此成立。“三庆会”由杨淑兰的“宴乐班”、刘芷美的“长乐班”、谭芸仙的“翠华班”、黄金“宾乐班”、文彩兰的“彩华班”、陈小燕的“頤乐班”、李翠香的“桂春班”和“太洪班”“顺乐班”,以及以个人名义参加的浣花仙、周慕莲、贾培之等人组成“悦来茶园”由“三庆会”长期租用,成为“三庆会”的长期演出地“三庆会”成立后,会员达300。集舞台演出、剧本创作、理论研究和学生培养紧密结合的川剧艺人团体。其对剧班经济民主制度进行了创新,废除了戏班的包银制,首创固定分账制度、“青黄不接的时候,工阶高的演员自动减薪”、“艺人死后,三庆会酌情抚养”;“三庆会”“研精社”成立,对川剧唱腔、表演艺术进行研究、探讨和指导,同时对演员的演出进行评判,促进了演出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川剧艺术的发展。之前,各剧班基本上以某种单一声腔进行演出“三庆会”荟萃了不同剧班,吸收不同河道演员,打破了以河道为艺术的流派的限制,促进了区域性流派的消失,开始向艺术家为标志的流派过渡如当时出现的“贾派”、“浣派”、“天派”“唐派”、吴派等艺术流派即是进一步促进了五腔共和新形式的诞生。其“川戏”变为“川剧”这个称谓“三庆会”功不可没“三庆会”成立后,演员和观众的关系进一步融洽。成都的“五老七贤”、文人儒士既是观众,又是朋友、还是导师。他们不仅为演员讲解剧本,指导演员提高文学修养,“三庆会”编写、积累了大量保留剧目,成为“三庆会”的“私窝子戏”。所编剧目中还包括不少的新编历史剧和时装新戏,开创了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三并举”的先河。这都是“三庆会”的闪光点他们有赵熙、黄吉安(他在生命最后的20多年中,创作剧本80多个,杨琴曲本26种。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剧本被尊称为“黄本”)、冉樵子、仲锡等,这既是他们对“三庆会”的充分肯定,也是“三庆会”的莫大荣光!这种殊遇当时其它班社不知享受过没有?“三庆会”为培养接班人,还成立“昇平堂”科社培养知名演员白玉琼、玉飞琼、筱玉梅、筱灵芝、游泽鹄、黄开文、唐荫甫、晋明权等名角,使“三庆会”延续几十年长久不衰“三庆会”的成立将川剧推向了鼎盛局面。1920年到1930年代初期,是“三庆会”全盛时期“群英荟萃”、“名角如云”、“演出阵容整齐”演员各具拿手戏活和独到剧目,在川剧界和观众中声望极高,“要操真本事,就到三庆会”。川剧步入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陷于低谷时期,但“三庆会”的上座率也远高于其它剧场。
世间万物的发展,顺应“月有隂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规律,“三庆会”的发展亦然如此,它一路走来也曾遭遇一些坡坡坎坎:
“三庆会”1912年成立,是年七、八月份,原“彩华班”、“顺乐班”的名旦文彩兰和陈小燕相继退出,伙同反对“三庆会”的生饶玉山一起,由袍哥出钱组建“永遇乐”戏班与“三庆会”唱对台戏。高“三庆会”艺人,甚至高价引诱康子林“跳槽”,(当时杨玉兰任会长,康子林任副会长。1920年左右杨玉兰因病卸任“三庆会”会长,由康子林继任。),康拒之。但康义务给“永遇乐”出演了三天义务戏,分文不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巧妙化解了这场危机,感染了出走艺人(包括萧楷臣也中招),使他们主动归来。
1915年,悦来公司要求和“三庆会”解约,受到了艺人们的坚决抵制,以周善培的“二十七字”字约进行回击,取得了胜利。
1930“三庆会”去重庆演出,康子林以身殉职,1936年唐广体也在重庆病世。)这是“三庆会”的最重大损失,其后一些演员离走。
1935年(民国24年)“文泉社”的张文卿(旦角,艺名‘琼莲芳’”)和李开泉 ,在军阀某部参谋长王季显撑腰下,勾结悦来公司负责人,以“三庆会”已重庆,留成都人员该去重庆,将悦来茶园交与永遇乐戏班演出”,由此起诉到成都地方法院。在“三庆会”出庭的情况下,成都法院以缺席裁判“文泉社”胜诉。“三庆会”不服,上诉到四川省高等法院。在“庭审”时,留蓉的唐德彝、周企何、易征祥等艺人进行激烈,加之周善培的“二十七字文约”及原老郎庙张龛师第五代孙出庭作证这场官司“三庆会”终于胜诉。
1936年,在重庆演出的“三庆会”人员撤回成都。而同年8月6日薛艳秋、白玉琼赵瞎子组织“成渝川剧促进社”一行五十余人到达上海开始演出。主要演员有:薛艳秋、白玉琼、赵瞎子、杨云凤、简成章、姜尚峰、任心田、张惠霞等,鼓师喻绍武,琴师何秉该社在沪演至第四日为止,已亏蚀不少,除开幕数日上座较好,以后每日卖座二百五十元。剧院租金每天一百八十元,而广告一项,需费千元。”由于事前准备不足,行当不齐,演员阵容不硬(缺乏当时的一流川剧名角),上海观众对川剧语言、锣鼓、帮腔(当时川剧锣鼓、帮腔尚未进行改革)不适应等原因,“成渝川剧促进社”难以打开局面。同年11月24日,“便相率偃旗息鼓归川返川途中遇长江枯水季,滞留宜昌、沙市一带演出,直到第二年(1937年夏末,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周折方回到重庆,班社就此解体,社员各奔前程令一些“三庆会”演员流失。可谓铩羽而归 《川剧通史》中,有文曰:“53年上京观摩、演出(注:指解放后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获奖情况而论,(注:指川剧)是全国23个剧种的姣姣者,‘既不同于当年魏长生师徒轰动京师,更与1936年川剧到上海形成鲜明的反差。’”
说了过去,还得谈谈现代。提及川剧,现有三个大的川剧院团不得不提,被我称为川剧三足鼎立的当今三个剧院的渊源如下
一、成都市川剧研究院:
现在的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主要渊源应追溯到该剧院的初始组成情况:华兴街的三庆会的驻场演出地“悦来茶园”和“三益公”剧院两地。故解放初至1959年成都市川剧院成立前的华兴街“悦来茶园”和“三益公”剧院需两地分开阐述:
  1、悦来茶园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悦来茶园川西行署文联接收,将市内原“三庆会”、“”、“蜀“启群”川剧演出团体合并为成都大众剧院
1953年成都大众剧院更名“四川省川剧团”。
1952年10月6日11月4日,西南大区抽调成、渝两地川剧名角组成川剧“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川剧队进京观摩、演出。川剧演出获得极大成功,观摩演出团重庆后,1953年5月,贺龙以又新剧团为班底,在进京演出团人员基础上成立西南川剧院
1954 5月  中央撤销西南大区建制西南川剧院”随之撤销,建立“四川省川剧院”下设三个演出团。一团常驻重庆,二团常驻成都,三团从事实验改革因而“四川省川剧团”又改名“四川省川剧院二团”;
1958年年底  四川省委决定,四川省川剧院一团下放重庆市,四川省川剧院二团下放成都市。
  2、三益公
1950年夏末  “三益公”被成都市军管会文艺处接收,改为公私合營的“成都市实验川剧院;(剧场改名“人民剧院”)
1953年   改名“成都市川剧团”国營
1959年1月9日 原四川省川剧院二团和部分三团人员成都市川剧团合并成立“成都市川剧院”。当时新成立的“成都市川剧院”拥有人员人,下辖一团、二团、三团和四团(青年川剧团),拥有“锦江”“人民”“八宝街”“成都”四座剧场以及一家戏剧服装厂。名副其实的一大型川剧艺术团体!
   1979年  “成都川剧团”并入“成都市川剧院”;注:1959年,应云南省要求,以五十年代的成都新光川剧团为班底,抽调成渝两市部分主要演员支援云南省,组成了“云南省川剧团”。1963年该团调回成都,并被批准改为国营“成都川剧团”)
1984年  温江地区并入成都市,“温江地区川剧团”亦并入成都市川剧院(称温四团)。
1987年   剧院内部改革编制(一、二团联合,简称联合团,锦江剧场属联合团管理,三团独立),统属成都市川剧院管理,各自单独核算。
2012年   “成都市川剧院”上增加了“研究”二字,故有现在的“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称谓。
二、重庆市川剧院:
1951年元旦  以原(民营)重庆大戏院演员为班底,联合成都国民电影院(民营剧团)贾培芝、周慕莲等率领的一批川剧演员共同组建重庆市实验川剧院
1956年初  民营胜利川剧团部分人员并入重庆市实验川剧院,改名重庆市川剧院。
1959年    下放到重庆市的四川省川剧院一团进入该院。
三、现四川省川剧院:
19609月 由四川省川剧学校首届毕业生为基础组“四川省实验川剧团”;
1964年1月  原四川省实验川剧团改名为“四川省现代川剧团”;
1967年9月  原四川省现代川剧团改名为“四川省革命川剧团”;
1968年      原四川省革命川剧团改名为“四川省川剧《红灯记》剧组”;
1973      原四川省川剧《红灯记》剧组改名为“四川省川剧《杜鹃山》剧组”;
1977年      原四川省川剧《杜鹃山》剧组改名为“四川省川剧团”;
1978年5月  改名“四川省川剧院”;
1982年7  原四川省川剧更名为“四川省实验川剧院”;
1987      又恢复“四川省川剧院”称谓(见《川剧志》第216页
由此可见,川剧史上先后出现两个“四川省川剧院”,一个是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川剧进京演出”为基础组建的“西南川剧院”演变而来,另一个则是以“省川剧学校首届毕业学生为基础组建的“四川省川剧学校实验川剧团”演变而来,其渊源、人员组成明显不同。此“四川省川剧院”不等于彼“四川省川剧院”,称谓相同,但内涵非也!
1959年成都市川剧院成立后,李宗林市长以极大的精力抓院的发展和建设在继承和发扬“三庆会”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使成都市川剧院更上一层楼。他“是党的好干部,川剧事业的发展功勋卓著、有口皆碑、人所敬仰!深受大家的爱戴。在他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都市川剧院取得了大的飞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该团排演的大型川剧神话剧《仙女峰》即可见一斑。出手不凡、演出规模宏大、演员阵容实力雄厚。在川剧史上除此之外,绝无仅有,至今其他剧团无法超越,充分示了成都市川剧院的实力。
1961年,为庆祝成都市川剧院成立两周年华诞,成都市川剧院决定演出新编大型川剧《仙女峰》。该剧是根据民间传说,参考传统戏《三土地》、《三仙桥》,并借鉴传统戏“玉祖寿”中的一些场面,综合运用川剧舞台艺术的各种艺术手段,而进行创作、演出的新编大型神话剧。
该剧为大型川剧献礼剧目,剧中角色众多,登台演员数量庞大,原舞台空间受限,时值三年困难时期,生活物资供应困难,人员体能补充难度大。 而该剧创排时间紧、任务重、牵涉广、受限多,困难较大。
剧目方案确定后,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长兼川剧院院长张达雄出面主持整个活动。根据李市长的意见成立了各职能部门。在创编、排练、演出期间全院人员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心,团队精神充分调动起来。由剧作家徐文耀、吴伯褀半个月写出了剧本初稿。为了赶时间,编导们一起研究、讨论,定稿后,立即送李市长,审读点头认可,即投入排练。导演们采取分场同时排练,最后由熊正堃集中总串、彩排。有时因角色、演员众多,排练中导演手握话筒,配以黑板画图讲解,进行调度和说明,过去这在川剧排练中极为罕见。成都市川剧院的艺术家和主要演员竟相登台,一团、二团、青年团、少年队全体上阵,登台演员达200余人,舞台上下参与人员近400人,川剧舞台上何时出现过如此壮观的场面啊!为避免演出时发生干涉,有条不紊,严格安排各组演员出场先后,规定时间内化装,提前进行检查、候场。此戏场面大,登台演员多,尚有武打场面,要求舞台宽敞,原舞台无法满足,因而对舞台进行了多层改造,两侧灯具置放处、耳楼也改造成演员上下场的通道。三年困难年间,物资匮乏,供应紧张,后勤部门为保证《仙女峰》的排练、演出,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保证演出人员体能补充,这也是《仙女峰》演出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物资基础。
剧情梗概:该大幕戏为高腔传统戏。部族时代,天魔王垄断了谷物、花卉、药草,世人只好以狩猎为生茹毛饮血。百谷仙子说动百花、百药、百草三仙,在天门、功曹、御园三土地神的帮助下偷偷把百谷、百药、百草、百花仙子送到人间,教会人们栽种,丰收在望。天魔王闻知大怒,派遣蝗虫下凡吞食庄稼。各部族奋起抗争,土地、仙女也尽力相助。经过一场血战,蝗虫被全歼,谷物、花卉、药草得以在人间生长。但百谷仙子等被天魔王惩罚,变成一座仙女峰屹立人间。
为确保该剧演出成功,成都市川剧院组建了强大的班子,确保剧目演出成功:
编剧:徐文耀、吴伯褀等;
导演组:刘成基、阳友鹤、曾荣华、熊正堃、李笑非、夏阳、刘成钧、白美琼;
音乐设计:刘泉、何国经、杨为、韩铮、周治林等;
舞台美术组:谭昌镕、石水国、苏文光、熊小雄、田华阳、刘大仁、王之助、何炳文、何国璋、傅九成、艾玉平、刘小舟、王义成、唐海泉等;
司鼓:王官福、刘吉昌、陈利生;
舞台监督:刘成钧、胡小凤;
技术指导:曾绍明、杨昆山、廖洪均、鞠明祥。
演员阵容:         
天魔王  陈禹门
天魔母  阳友鹤
    出场小生8人   部头  曾荣华
孔雀部  出场花旦8人   部头  白美琼
    出场净角8人   部头  辛大全
    出场须生8人   部头  司徒慧聪
鹿    出场老生8人   部头  秦裕仁
    出场老旦8人   部头  戴雪如
麒麟部  出场武生、武旦8人    部头  张光茹
百谷仙  出场5人    头人  竞  艳
百花仙  出场5人    头人  筱  舫
百草仙  出场5人    头人  龚俐婵
百药仙  出场5人    头人  舒元卉
天门土地夫妇  刘成基  陈书舫
功曹土地夫妇  周企何    
御园土地夫妇  李笑非    
三神土地夫妇  唐云峰  王淑琼(本组还有丑角、摇旦8人,        童男童女16人)
日游神  徐子林
夜游神  王义成
巨灵神  高占成
显道神  王地雷
千里眼  刘金龙
顺风耳    
       蒋俊甫     
       薛少林   陈玉蕚
              
      倪秋培   周群卉
独角兽  鞠明祥  
另有门神铠、须子铠、蝗虫王、小蝗虫、彩女、云牌、小老虎若干。
在春节前的1961年2月5日,为庆祝成都市川剧院建院两周年,大型神话川剧《仙女峰》在成都锦江剧场正式上演。该剧演出阵容强大,为川剧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演出。
《仙女峰》公演,一票难求,购票观众排成长蛇阵,群众争相踊跃抢票。为购得一张戏票,在春节前的寒冬料峭日子,观众通宵达旦排队,甚至出现观众顶着被盖排队的感人场景,观众热爱川剧的场面着实令人唏嘘感概,难怪蓝光临老先生曾有“舞台高呼‘观众万岁’”之举!演员与观众之血肉关系,不言而喻!各专县剧团和兄弟剧种同行争相前来观摩,剧场座无虚席。演出中,整个舞台精美绝伦,万象纷呈、美轮美奂,令人耳目一新;演员表演感情饱满,各具特色,引人入胜;演唱字正腔圆、韵味无穷、声情并茂;人物众多,行当齐全,唱念做打、歌舞绝技熔于一炉,赏心悦目。是一场绝美的视、听艺术享受场内掌声雷动、大气磅礴,呼好声时起彼落,观众赞誉“成都市川剧院真不愧有川剧‘总统府’之称!”“出手有魄力”、“过瘾!”。这出大戏倾全院之力,汇集体智慧,在表演、音乐、舞美、服装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创造;其阵容之强大,动员之广泛,组织调度之有序,使成都市川剧院演出、管理水平达到了历史巅峰状态,绝无仅有!令人难以忘怀,真是人间能得几回闻”!
成都市川剧院的另一部大型剧目《白蛇传》也值得一提。川剧《白蛇传》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成都市川剧院剧作家吴伯褀根据传统剧目旧本改编,全剧九场。《白蛇传》中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其它戏曲剧种中广为存在。但川剧在人物处理、关目设置和艺术处理方面獨树一帜,别出新意这充分表现在:一、情节处理上,二人为“前缘”,非“一见钟情”,突显白蛇对自由爱情的忠贞;二、青儿这一人物在不同场次中,以奴旦、武生(或武净)不同行当应工,以展示人物不同性格侧面,更利于剧情需要。青蛇的两性之身,表现了她的无私之爱,青蛇深爱白蛇,但了解白蛇早已爱上了许仙后,为白蛇坚贞的爱所感动,毅然变为女儿身,支持白蛇去追求爱情。颠覆了是自私的理念三、剧中王道陵为癞蛤蟆所变,是佛祖的帮凶,充满戏剧因素,这个人物以丑角应工,表演独具特色,充分显示川剧“三小”——小旦、小生、小丑的特色。
《金山寺》是《白蛇传》中最精彩的一场,体现了川剧艺术的丰富性和技巧性。特技变脸、吐火、闯火圈、踢慧眼、托举、滚禅杖、翻打等特技动作扣人心弦、精妙绝伦 水族动物各色的优美舞蹈编排独具匠心该剧场面热闹非凡、气势宏大,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其艺术性和情节性得到极大提高,达到美轮美奂的境界。
成都市川剧院《白蛇传》演出,不仅极具艺术性,从其的演出史和艺术传承史来看,更凸显成都市川剧院的艺术特色。1959年成都市川剧院建院,也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该院组织青年川剧团晋京为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以展示川剧的魅力和显示成都市川剧院新生代的实力和水平。剧院以竞艳、舒元卉、黄素芬分饰前、中、后白蛇,蓝光临出演许仙,男青蛇由蒋立元饰演,阳荣华扮演紫金铙钵,韦陀由鞠明祥饰演。演出中旦角形象靓丽、唱、做、武功上乘许仙以〔古梁州〕曲牌演唱的“诓许仙”唱段获高度赞扬阳荣华的变脸绝技紧密结合剧情,男青蛇的武功、韦陀的踢慧眼、火神吐火特技和鹿、鹤童子的舞蹈、武打极具强烈的艺术冲击力,演出完满、成功,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赞尝受到中央领导、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这次献礼演出,也是川剧《白蛇传》具有奠基意义的一场历史性演出。根据杨翰笙的建议,成都市川剧院决定白蛇全部戏由一人承担,其选中了文武兼备的青年演员田卉文,两年后成都市川剧院赴京、津、沪、宁等地演出,大获成功,受到了中央领导人、专家的高度赞扬和广大观众的肯定。这是对1959年献礼演出的超越此后在《白蛇传》大幕戏中,由一人承担白蛇全部演出的演员为田卉文和陈巧茹,其它剧团尚无此例,可喜可贺!
此后,经过多次修改、打磨,该剧已成为成都市川剧院的经典品牌剧目涌现了不少演员担任该剧的众多角色。先后担任此剧的导演有刘成基、阳友鹤、李笑非、蓝光临、李增林等担任白蛇的演员还有:熊泽梅、李云珠、王学初、胡春华、雷变引、罗明、陈嘉英、尹建华、尹和娜、李莎、陈巧茹、虞佳、李琳玲等;扮演男青蛇的有彭光文、蒋立元、王生全、张正廉、刘金权、朱建国、李庆、李鸣、李博涵担任许仙的演员先后有蓝光临、冯拌香、孙勇波、张亮等;担任饶钵的有阳荣华、赵建荣、王超、文冬等;担任韦陀的有苏狄虎、鞠明祥、余连金、邓书中、王世泽、姚建等。该剧继往开来、新人辈出这是成都市川剧院艺术创上的一大特色。该剧中的《船舟借伞》、《扯符吊打》、《盗仙草》《金山寺》以折子戏保留剧目亮相舞台
1961年成都市锦江大礼堂竣工,适逢四川省首届农民代表大会在此召开,成都市川剧院的《金山寺》作为踩台戏之一,向四川省首届农民代表大会召开献礼。剧院以四白蛇、四青蛇、四韦陀、四饶钵所有神将各种水族全双对的近百人的豪华阵容上场。场面恢宏技艺高超、令人叹服演出受到会议代表热烈欢迎可谓在川剧史上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演出史上又谱写一新篇章!成都市川剧院的《白蛇传》的演出知名度、地域广度,其它剧团难以比肩,似一座丰碑屹立在川剧演出史上。
过往已去,只争朝夕,长风破浪时已至,“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川剧明天更辉煌!祝愿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继往开来,继承“三庆会”的优良传统,“出人、出戏、出精品”,不辜负川剧爱好者的殷切期望,让明天更美好!
                   2023.09.15于成都华西坝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3-9-30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4-11-1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4-11-1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120255s249zd44r9m1mo96.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